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在我国传统节令中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端午,在唐以前称为“端五”。据晋周处《风土记)解释:竺端者,初也。”那么端午就意味着每月的初五这一天。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当时的宰相宋壕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于是把“端五”改为“端午”。这一改意思更加明确,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端午”,即指五月初五。

  端午又叫端阳、重午、重五等名。这一天人们要举行许多活动,形成许多风俗。

  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说法很多,主要有四种。

  普遍的说法是端午节是由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

  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泪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屈原为战国时期楚人,博闻强记,为人刚正。他最初受到楚王的信任,担任过三间大夫(负责王族子弟教育的官员)和左徒(相当于副宰相)的要职。在职期间,他奉命起草“宪令”,为国家的富强立法,限制旧贵族的利益;对外他两次出使齐国,主张合纵抗秦,收复祖国失地。但他的所为遭到了旧势力的联合反对,旧贵族代表人物甚至接受秦国的贿路,公开出卖楚国利益。屈原与他们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又遭到楚王的怀恨和疏远,他先后两次被流放。第二次流放江南,这一时期,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郑。他不忍见祖国为秦所灭,为了殉于自己的理想,表明至死不离祖国的决心,他投泊罗江自杀了。这一天是五月初五。楚地人民为纪念爱国的屈原,便以这一天为节日。屈原投江处,人民立庙以为纪念。

  宋刘敬叔撰《异苑》中这样记载:

  “长沙罗县有屈原自投之川,山明水净,异于常处,民为立庙,在泪潭之西岸侧,盆石马迹尚存,相传屈原投江之日,乘白骥而来。”

  第二种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曹娥。宋苏轼《端午帖开说:“忠臣谅节今千岁,孝女孤风满四方。”前一句指屈原,后一句指曹娥。曹娥是东汉时的一位孝女,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里有这样一段:

  “孝女曹娥者,上度人,父行,能抚节按歌,婆要乐神。汉安二年,迎伍君神,沂涛而上,为水所海,不得其尸。峨年十四,号慕思行,及投衣于江,存其父尸,曰:

  父在,此衣当存。旬有七日,衣偶沉,遂自投于江而死。”

  上虞,即今绍兴。由于曹娥父死在五月五日这天,所以当地人把这天作为纪念孝女的日子。这一说法带有很强的地方性和封建意识色彩。

  第三种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张天师。苏轼在《端午帖子·夫人阁四首之三)中写道:

  “五彩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

  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拔镶。”

  “鬓髯张”则指的是张天师。张天师名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是五斗米道的开创人。道教徒称他为“张天师”。相传他是张良的八世孙,身高九尺二寸,庞眉广额,朱顶绿睛,隆准方颐。他博通五经,晚年学长生之道,深通医术教理,治好了许多人的疾病,后升天成仙。看来这种说法出于道教的宣传,适应人们凶月注重养生的,合理需求。

  第四种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介子推。东汉蔡琶《琴操》记“介子推……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火”,以纪念哀悼介子推的死亡。介子推是晋国人。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介子推亲随其侧,竭尽忠诚。

  待晋文公回国为君,分封爵禄,介子推不言功名,而文公也就一把他忘个一干二净。介子推随老母隐居于绵山。其后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并请他回朝作官,介子推百般不出。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他竟抱树活活被火烧死。据说,文公为纪念这位不求名利的功臣,便定五月五日为祭日。这一说法很可能出自那些怀才不遇的士人口中,目的是给忘恩负义的君主一个小小的忠告。

  此外,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还有一些说法。如有的说法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此说见于闻一多的《端午考》一文,现代学术界大都沿用此说。闻先生的观点是:

  “一方面端午节日的活动项目中,有那样多与龙有关,一方面这风俗流行的历史最久、保存的色彩最浓厚的区域、因之可以判定为这节日的发祥地的吴越,正是古代一  个龙图腾团族的分布区,然则,我们不但可以确定前面提出的假设,论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推浏,说它就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简言之,一个龙的节日。”

  大自然中没有龙这种动物,它是古代先民想象出来的一种神兽。在古代文献中,龙可致雨,“云从龙,虎从风”(《周易》)。龙又是呈现祥瑞之物,天将有变,一定会有龙显示征兆。《管子》一书说:“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龙往往是上天意志的代表者。这样说来,龙的节日充满了神圣又神秘的色彩。

  还有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钱塘江神伍子胥。三国魏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君即是伍子胥。为春秋时楚人,名员。父伍奢,兄伍尚,皆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便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讨伐楚国。最后打败楚国,为父兄报了仇很。后来夫差登位,攻打越国,越王勾践请求议和,伍子胥劝夫差灭掉越,夫差不听,反踢他利剑让他自刘。伍子胥说:“抉吾眼悬诸吴东门,以观越人之人灭吴也。”说完自刻而死,后九年,越果灭吴。

  据说,伍子青的尸体是在五日初五这天被吴王抛人钱塘江的。

  当地百姓奉伍为江神,每年五日五日划舟江中,以迎伍君之神。这种说法显然有为冤死的伍员叫屈的意思,它和纪念屈原的说法同出一徽。

  不论哪一种说法,都说明端午节的历史已十分悠久。但五月初五作为一个节日被正式规定下来,大约是在唐朝。从现有资料看,晋朝时,这一天还被视为一个节气,如周处的《风土记》中说:

  “仲夏端午。端,初也,裕重五日,与夏至同。”

  端午与夏至同节,其活动与风俗当处于自发形成阶段,统治者尚未参与其事。直到隋唐,这才发展为国家的节日,上下同欢,全国皆动。翻翻《全唐诗》即可知,上至君王、大臣,下至百姓,写了多少咏端午的诗篇!如杜甫就在(端午日踢衣》一诗中说:“端午被恩荣。”这说明初五这天皇帝向大臣颁踢新衣,以示共庆。

  由此,可以说端午节至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演变于汉魏六朝,定型于隋唐,至今风俗不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  端午节词条  来历  来历词条  关于  关于词条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词条  
茶文化茶具

 揭秘能保鲜的紫砂壶

经常喝茶的人都知道剩茶要及时倒掉,否则就会长出白色菌毛。不过,嵊州有一对年近六旬的"紫砂夫妇"却圆了“懒”人们的梦想:他们研发生产的让茶叶保...(展开)

茶文化四月八

 民国的浴佛节

 佛教的主要节日当数旧历四月初八日的佛诞日,也称浴佛节。在这一天除民间的庆祝外,一些佛教界人士更要大肆庆祝一番。如1923年上海佛诞日,留云禅寺的纪念活动,可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