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敬天祈雨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天气的阴晴早涝关系到庄稼的收成和百姓的生活。因此,自古以来统治者就非常重视气象,尤其是盛夏,当农作物进人收成的关键时期,当缺少雨水时,祈雨便成了官员们的一件大事,即使皇帝亦不例外。宋邵博撰《闻见录》中有一则记录宋朝宫廷祈雨的情景:

  “庆历间,京师早,上祷雨太乙宫。六月二日召王公以下从,日色甚炽,埃尘涨天,上不怡。至琼林苑,回望太乙宫上,有云气如香烟,少时雷雨至,帝却道遥荤,御平举撤盖,还宫。”

  这一段说,皇帝恭敬上天,连逍遥荤都不敢乘,于是上天受了感动,普降甘霖。

  祈雨由来已久,求雨的方式也很多,主要的有下面几种:

  一是焚人祭天。古人缺乏科学知识,误认为天上有无数掌管雨水、早情的神灵,但他们有时并不知下情,必须派人上天传达人间的旱象,于是便有了焚人以致雨的残酷做法。先秦时代,人们认为巫是上天的使者,便将他们烧死,令其升天,乞求降雨。当旱情甚为严重,巫解决不了问题,人们就得焚烧最高统治者才能求来大雨。(吕氏春秋·顺民)载: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早,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栖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

  汤这位最高统治者具有一种为民牺牲的精神,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才令上天受到了感动,降雨救民。此后便无一位国君能像汤这样有爱民之心,但地方官却肯于效法,《后汉书)中的谅辅便是一位:

  “时夏大早,太守自出祈祷山川,连日而无所降。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况曰:‘辅为股肚,不能进谏纳忠,荐贤退恶,和调阴阳,承顺天意,至令天地否隔,万物焦枯,百姓喝喝,无所谁告,咎尽在辅。今郡太守改服责己,为民祈福,精诚恳到,未有感彻。辅今敢自祈请,若至(日)中不雨,乞以身塞无状。’于是积薪柴艾茅以自环,裤火其傍,将自焚秀。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须臾封雨,一郡沾润,世以此称其至诚。”

  这位太守以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终于为民求来了雨露。如果无情的老天硬是无雨,他因此而自焚死去,不也过于残酷了吗?

  二是求龙降雨。龙是古人臆想的神秘动物,人们认定它可以兴云致雨。战国时的《山海经)便说:

  “应龙处南极,杀贵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救早。

  早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这说明那时便有了塑龙求雨的仪式。塑龙用的材料是泥土,土龙塑成后,还要“文以青黄,饰以绮绣,缠以朱丝”

  (《淮南子》),十分威风。到了唐宋,祈龙降雨十分普遍。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郊社十》中记载了两种方式:

  “内出李艺求雨法:以甲乙日择东方地作坛,取土造青龙。长吏斋三日,诣龙所,汲流水,设香案、茗果、粗饵,率群官乡老日再至,祝酹,不得用音乐、巫现以致媚涣雨足,送龙水中。余四方皆如之,饰以方色,大凡日干及建坛取土之里数、器之大小、龙之修广,皆取五行生成数焉。诏颁诸路及令祀雨师雷神。-又以画龙祈雨法,付有司镂版颁下其法:择潭洞或湫泺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壬癸日,利史、县令帅者老斋洁,先以酒脯告社,令讫筑方坛三级,高一尺,阔丈三尺。坛外二十步,。界以白绳。坛上植竹枝,张画龙。其图以嫌素上画黑鱼左顾,环以天奄十星;中为白龙吐云黑色;下画水波,有电亦左顾吐黑气如线。和金银朱丹饰龙·形。又设皂怜,到鹅颈取血置集中,杨枝洒水龙上。侯雨足,三日赛以报,取画龙投水中。”

  塑龙求雨仪式不许巫参加,说明巫术在宋代已不时行;画龙法对龙图有了明确规定,不许画家任意发挥,说明有了符咒的作用。这两种仪式都是在当地官员(刺史、县令)主持下进行的,这说明它是相当庄重、严肃的。

  三是晰蝎求雨。这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求雨法。《全唐诗》中有一首《晰蝎求雨歌》的序中写道:“唐时求雨法,以土实巨瓮,作木晰蝎,小童操青竹,衣青衣以舞,歌云:晰蝎晰蝎,兴云吐雾。雨若傍沱,放汝归去。”

  小童穿青衣载歌载舞,明显带有古老巫术的色彩。唐段成式《酉阳杂姐》还具体记了一则晰蝎求雨的故事:

  “王彦威镇汁之二年,夏早。时表傅李兄过汁,因实。

  .王以旱为虑,李醉曰:‘欲雨甚易耳。可求蛇医四头,十石瓮二;每瓮以水,浮二蛇医,履以木盖,密泥之;分置于闹处,瓮前设席烧香,选小儿十岁以下十余,令执小青竹,昼夜击其瓮,不待少辍。’王如其言试之,一日两度雨,大注数百里。旧说,龙与蛇师为亲家。”

  南方楚人称晰蝎为“蛇医”。晰蝎为龙的基本原型之一,故唐人以为求晰蝎也就是求龙。

  四是祈城隍降雨。城隆是古代传说中的护城神,至唐宋,城隆升格了,负责当地的冥籍和水旱吉凶,是地区上的最高神灵……从唐代起,百姓有早情,需向城隍秉告,由城煌再转报天庭,即可降雨救灾。此外,关帝等神也都是祈雨的对象。说穿了,这些做法都是人造神来愚弄自己的鬼把戏。有的官员可能根本不信这套,但又不敢违拗民情,于是强迫神来降雨,做法十分有趣:

  “岁大旱,廷弼行部金州,祷城胜神,约七日雨,不雨级其庙。及至广宁,玲三日,大书白牌,封剑,使使拄斩之。未至,风雷大作,雨如注,辽人以为神。这位熊姓官员对城隍大不敬,先是命令他“七日雨,不雨毁其庙”,后是“使使往斩之”。而城隍倒吃这一套,怕斩而大下其雨。你说是不是残骨头?哪有神的尊严!

  古代的求雨纯属迷信活动,无论哪一种做法都存在虚伪性和愚昧性。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活动应当消亡。由今视昔,可以知晓中国人是在怎样一种文化信仰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敬天祈雨  敬天  敬天词条  祈雨  祈雨词条  敬天祈雨词条  
茶文化秋分

 秋分房事要和谐

 秋分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所以,秋分,在房事养生方面应讲究和谐。  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