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正月十五闹花灯

  元宵节俗称正月十五,亦称灯节、喜节、上元诞。实际上是新春喜庆的延续,春节的余庆。广府地区的新春喜庆活动,继初七人日踏青、游花地之后,初九打春去,初十打仔回,而十三至十五已是各地“开灯”之日,旧俗家中添了男丁,便在这期间摆酒宴客,庆贺一番。乡村中有祠堂的,摆灯酒的先把灯挂到祠堂,城中无祠堂的把灯挂到附近的土地庙,并在家中神堂中央也挂上灯。摆灯酒之日,外婆要送厚礼给外孙,礼品有衣服、背带、酒肉、三鸟等。还有雷州拨火塘、穿令;粤西吴川梅菉品泥塑、逛花桥;佛山人“行通济”;潮汕人则游灯屏、斗锣鼓、击鼓报猜;粤东客家人则忙于“上新丁”、舞“火烧龙”、放“孔明灯”,让即将结束的新春活动再掀高潮。

  元宵节最主要的节目是玩灯。从正月十三日起,便要在厨房里点灯,称为“点灶灯”,亦即“试灯”、“开灯”。“开灯”那天,鼓乐高奏,醒狮起舞,各宗氏到社坛接回社神,到灯寮安放,上年添丁的人家,亦将花灯送到灯寮。一时明灯高悬,各放异彩。十四日起,街中灯棚亦点燃灯火,披红挂绿,试演元宵灯饰,街头摊档摆满各种灯饰制品,称为“灯市”。灯节正日(正月十五),家家祀神上供,族中父老聚集在灯寮饮“灯酒”,放花炮、猜灯谜、村中游灯、唱大戏,热闹一番,直至十六“散灯”,把社神送回社坛,撤去灯色,整个元宵活动宣告结束。

  元宵灯饰,名目繁多,据《佛山忠义乡志》载:“上元开灯宴,普君好为灯市,灯之名状不一,其最多者曰茶灯,以极白纸为之,剔镂玲珑,光泄于外,生子者以酬各庙及社,兼献茶男,因名茶灯。曰树灯,伐树之拔稠而梢平者为灯,干缀彩花于枝头,多至百余朵,燃之如绛树琼花。曰角灯,中作大莲花,下缀花篮八百,环以缨路。曰鱼灯,曰虾灯,曰蟾蛛灯,日香灯,则象形为之……自元旦为始,他乡皆来买灯,挚灯者鱼贯于道……通济桥边,胜门溪畔,弥望率灯客矣。”广州还有二星灯、和合二仙灯、百花灯等,都是灯饰扎作坊出售的,自制的有“亚婆灯”。新会还有一种特制的“大鲤鱼灯”,与会城翰禄桥一样长,据说是为纪念一位绰号“大鲤鱼”的乡民而制作的,同时高悬的还有各以一斗米制成的大煎堆灯和粉印饼灯,以庆祝胜利和丰收。

  广东的元宵灯色,以佛山、潮州为最。古镇佛山,素以灯色著称,元宵之夜更是别有一番风情。十六日夜,男女老少倾城而出,去“行通济桥”,传说通济桥为仙人所赐,无论何人,正月十六“行通济,无闭翳(无忧愁)”。意思就是到佛山通济桥走一走,全年都会没忧愁。元宵节“行通济”的习俗,已经流传了两百多年,如今已经成为佛山人过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通济桥建成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传说为仙人所赐,无论何人行过此桥都可得到仙人的福佑、。“行通济”的习俗则是从清朝初年形成的,开始的时候只有小部分人去走,后来走的人越来越多。据了解,从乾隆年间至今,平均每年至少有8万人来“行通济”,最多达50万人次。

  据民间传说,“行通济”的人,必须得一次过从桥头走到桥尾,也就是从门楼这一头走到新建的生菜池这边,才能求得吉利。深夜11时许,通济路人行道上便已是水泄不通。路边无数小贩早已从各地搜集了一切可以搜集得来的招人喜爱的东西:洋娃娃、小白兔、小鸟……当然,卖得最多的还是风车,行通济的人几乎人手一个风车,取“货如轮转”、“一帆风顺”之意。

  快到通济桥时,人们又从早已等候在此地的菜贩手中买上一小扎生菜,取“生生猛猛”之意,然后毕恭毕敬地把这扎生菜放在通济桥上,同时许下新一年的最大的心愿::老奶奶让刚学会走路的孙子把一扎生菜放在桥上,叮嘱道:“快说身体健康!”小孙子应声说了声“身体健康”,把奶奶喜得连声说“乖!乖!”在短短一小时里,通济桥上,行人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为节日增加了不少欢乐色彩。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天。

  以灯色著名的还有潮州,潮州花灯,堪称一绝……特别是那大型人物灯屏,真假难分,令人赞叹不已。每逢元宵佳节,全城大街小巷,祠堂店铺,到处张灯结彩,古牌坊上,一也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橱,叫人流连忘返。

  最精彩的还是游花灯。那洁白的莲花灯,橘红的蜜柑灯,大红的柿子灯,粉红的桃灯,异彩纷呈。十里长街,顿时成了灯的长廊。巨大的灯屏,有时多达一百多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百屏灯歌》:“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貂蝉共伊在戏耍,吕布气得手捶胸……”一直唱到“百屏拜寿郭子仪”。

  客家灯趣,最有特色的是“上新丁”,即是凡在春节前添了男孩的人家,按照规矩,他们要事先买回上书“新丁”、“添丁发财”吉祥语的一对灯笼,元宵节上午,家人用“箩隔”挑着鸡、鱼、肉等牲醴和一对灯笼,讲究的还要锣鼓伴行,以壮声势,来到祖宗祠堂,供摆拈香,祭祀祖先,报告族中又添了新丁,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祭毕,由家长点亮灯笼,在鞭炮声中将灯笼挂于祠堂和自己厨房的门嵋上。此俗不但借“灯”与“丁”的谐音,祝贺宗族添丁之喜。而且,只有举行过这一“上丁”仪式,孩子成为宗族正式成员之后,才可以在宗族公祭祖坟时分得一份酒和肉;孩子上学,亦可从宗族公产田、公产山的收人中,获得一份助学金。

  从前,客家人还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的活动。孔明灯有大有小,大的直径两米有余。它用竹蔑扎架,裱糊上柔韧的竹麻纸,刷上桐油。灯笼底部的横架上,用铁丝捆扎了沾满豆油的布团。飘飞孔明灯时,先点燃布团,灯笼内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一撒手,孔明灯便冉冉飘升,宛如一盏明灯闪烁于初春的夜空。村民放孔明灯时,还互相竞赛,看看准的灯飘得最高、最远,飘飞的时间最长。

  不过,由于孔明灯常常飘于山林上空,并不时引起森林火灾,所以近些年来,除一些偏远山村外,已很少有这一活动了,倒是珠三角一些水乡在特大喜庆之日,还有这种习俗。届时百十盏明灯缓缓升空,在无垠的夜幕下,十分壮观,不失为一项赏心悦目的娱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正月十五闹花灯  花灯  花灯词条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词条  正月十五闹花灯词条  
茶文化茶道

 茶有茶道,茶器亦当体其道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在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