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林卡节

节日简介

  “林卡”的“林”在藏语里是绿洲的意思,按照平常百姓的说法,就是绿色荟萃、林草茂盛的地方;“卡”则是用土石围成墙专门保护之意。这就是说,“林卡”是人们刻意栽种、培植、保护的林苑。有林必有草,有草必生花,其景色自然优美迷人。在严寒的青藏高原,在饱经风霜的藏人眼中,有这样一片春意盎然、郁郁葱葱的绿野林花,舒展胸怀,享受大自然美景,沟通人与大自然之感情,是多么可贵可喜啊!

  去林卡度假娱乐,也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林卡节是一种松散的踏青节日,因此,也就无所谓具体规范的日子。藏语称林卡节为“赞林吉桑”节,即大同世界共同欢乐,意味着它是所有人可共度的一个节日。一般说来,林卡节大致限定在藏历五月一日至十五日的半个月中,有的因季节、气温原因,可能往后拖些时日,但不能拖进高原的盛夏季节。

  熬过了漫漫冬日的城镇居民及农牧民们,当老天送来暖阳、绿野、茂树的丽春日子,便迫不及待地穿上节日的盛装,带着酥油茶、青棵酒和各种美味食品,或合家而出,或邀请亲友共赴,三五成群地到林卡野宴,并召集和邀请民间艺人表演歌舞。在围慢里,在帐篷中,在小溪畔,在白杨树下,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无拘无束,放开胸怀狂歌畅饮,还下藏棋、玩藏牌、对歌、跳锅庄舞和踢踏舞,自娱自乐,一直玩到天黑、尽兴为止。暮色里,大人小孩挽着手,摇摇晃晃唱着跳着,带着浓浓的醉意,欢欣而归。

  民主改革前的西藏,旧贵族们在过林卡节时,大多铺张浪费,逛林卡的主要内容是宴请宾客,维系感情,显示财富与气派。每年林卡节,噶厦政府中的全体俗官(“仲戈”)要欢聚一次。僧官们会在“孜仲”林卡(僧官园林)里团聚欢娱一次。噶厦政府要举办大型的林卡野宴,由四位大噶伦(类似首席部长)轮流做东请客。噶厦政府中管理宗教事务的机关译仓(秘书处),也有小型饮宴活动,由秘书长轮流宴请。据说13世达赖家族的“朗顿”(内宴),每年欢宴7天,从中央驻藏官员,印度、尼泊尔驻藏代表,一直请到在拉萨的拉达克、克什米尔(穆斯林)商贾要人。宴席有汉式、藏式和西洋式,菜的花样繁多,味道极佳,有时多达48道。

  某些民间艺术表演团体也被请进林卡演出,演出的节目有歌舞、有藏戏片断。拉萨有名气的“朗玛结豆”(朗舞的苦乐)团体,更是林卡的座上客。这个团集中了拉萨最有名气的乐师和民间歌手,他们既表演古典歌舞“朗玛”,也表演后藏地区盛行的踢踏舞(“堆谐”)。

  林卡节也有体育竞赛,主要是射响箭(“林晓”)。箭靶是牛皮制作的,靶心是活动的,箭头是木头雕镂的,有许多空洞,因此离弦后便发出尖厉的声音。射中靶心后,靶心会自动脱落,显示射手的射技。

  日喀则地区的林卡节也热闹非凡、情趣横生,荡漾着生命的活力和蓬勃朝气。

  民主改革后,人们约定俗成地把林卡节定在公历6月I日,与儿童节合并欢度。这一天,居民和附近的农牧民纷纷来到年楚河畔的贡觉林卡,扎起帐篷,摆好卡垫,摊开佳肴,欢歌曼舞,间或开展毛驴赛跑、马赛跑、射箭等竞技比赛,热闹异常。

  日喀则的林卡节源远流长,可谓“正宗”,提起来还有一段故事。佛教莲花生大师从印度来到西藏传教,曾在日喀则远郊的山洞中修行一年之久。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日喀则的修行传经活动,有一年春暖花开之际,男人们相约一起,一早骑毛驴去莲花生修行过的嘎卜杰洞朝佛。妇女们则带上食品,汇集在近郊林草茂盛的地方迎接“拜神得福”的亲人归来。男男女女聚会于吉泉林卡中歌舞庆贺,抒发心中激情。这就是日喀则林卡节的来历。

  在多康地区,这种野游活动不叫林卡节,但到处都举行春游踏青活动。四川省阿坝藏区的牧人们,在五月四日这一天要过“朗扎热甲”节(即宇宙转暖游山之意)。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备办帐篷、佳肴,到鲜花盛开、溪流潺潺、风和日丽的草原,搭帐架灶,烧茶喝酸奶子,尽情歌舞欢娱,冲刷冬日淤积的霉气,同时乘牧忙季节未来临的间隙,相互交流感情,交流生产经验,增强友谊。朗扎热甲节成了牧人们度春假、养元气、交朋友的联谊联欢活动。

  森林地区也是如此。到了春天,人们带上帐篷和充足的食品,走进深林之中,选择一块草、木、水俱全的地方安营扎帐,痛痛快快地玩几天,尽情观赏大自然美景后再返回村寨。

  林卡节,藏语称“赞林吉桑”节,意为世界快乐日。每年藏历五月一日至十五日的半个月里,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浓荫密布的林卡游乐。

  在冬长夏短的西藏,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节,是最为宝贵的。这段时间,人们穿着节口的盛装,带着酥油茶,青棵酒和各种美味食品到林卡野宴,人们在林卡里相互宴请,并召集民间艺人敬献歌舞。由于各地的节气不同,各地林卡节时间也不尽相同。

  在林卡节期间,拉萨风和日丽,空气清新,树茂草盛,百花争妍。在挺拔的白杨树下,绿茵茵的草地上,美丽的河畔溪边,都可见到身着艳丽服装的藏族群众,或合家而出,或约请亲友,人们三五成群,在帐篷内狂歌畅饮,同时还玩耍诸如藏棋,藏牌等游戏。跳舞、唱歌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一吐为快,自娱自乐的情景到处可见。就这样,他们一直玩到傍晚,从大人到小孩个个都带着浓浓的醉意,一路欢歌而归。

  在日喀则,每年林卡节为阳历六月一日,届时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在年楚河畔的贡觉林卡举行声势浩大的游园活动。

  林卡内,帐篷林立,人流如潮,欢歌曼舞,热闹非凡。据传说,日喀则林卡节起源于莲花生大师,莲花生从印度到西藏传教,曾在口喀则远郊洞修一年之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男人们一早骑毛驴到远郊的嘎卜杰洞去朝佛,妇女则带上食品,汇集在近郊迎接“拜神得福”的亲人归来,然后,聚会于“吉泉林卡”之中,这就是最早的林卡节活动。后来,活动加进了比试骑毛驴、马及射箭比赛等内容。

  在东藏林芝、昌都等地,由于原始森林丰富,草坡树林之中,实际上是天然公园。这一带城乡居民在夏天或步行或骑马,行程一二天,带上帐篷和充足的食品,到原始森林里野营消暑,数日而返。在拉萨、羊八井等温泉旁、更是郊游圣地,常引得人们留连往返。

由来

  相传,从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日喀则城里的男人们便一早起来,骑上驴到郊外一个修行洞朝见“莲花佛”。妇孺们要带上食品汇集到近郊迎接“拜神得福”的亲人归来。然后再聚集于“吉来”林卡之中接风共餐。这就是起初的林卡节活动,以后演变成有固定时间的民间节日。

林卡节是西藏的艺术节

  林卡节的娱乐活动很多,无异于一次西藏的艺术盛会……旧西藏的僧俗官员,大都有唱歌、跳舞、演藏戏的癖好,讲究玩乐,这也是当时社交的本事。曾任西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雪康·土登尼玛,出身名门,每年林卡节都要大跳踢踏舞,这种难度极高的民间舞蹈,到了他的脚下又有创新,被称为“雪康双踏”。他还与同僚们自排自演藏戏,在饮宴时演出。他扮演过苏吉尼玛,这是同名藏戏中一位美丽而善良的仙女,还演戴白面具的老人,逗得观众哄笑不已……民间艺术团和藏戏团常常被请进林卡,在欢宴当中,表演歌舞藏戏节目。有个组织叫“朗玛吉度”,意为“演唱朗玛的人患难与共的团体”,集中了拉萨最有名的乐师和民间歌手。乐师多为回族,歌舞者多为藏族女子。他们表演古典歌舞“朗玛”,也表演从雅鲁藏布江上游移植来的民间歌舞“堆谐”,俗称踢踏舞。

  林卡中最盛行的体育活动,是射响箭,藏语叫“比晓”。箭靶用牛皮制作,靶心是活动的,箭头由木头雕制,有许多空洞,离弦时发出尖利的声音,击中靶心,靶心脱落,显示射手取得胜利。每次比赛响箭,都有一些男女歌手排列在比赛者两旁,热烈地唱歌跳舞,为他们助威加油,这种歌叫“达谐”,意为箭歌。

林卡节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拉萨的林卡节越来越兴盛,越来越豪华。

  就说帐篷或帷幕吧,大部分拉萨人家都准备有一套,郊区的农民也不例外。其质地之高,色彩之鲜艳,即使往日西藏的贵族也望尘莫及。节日期间,五彩缤纷的帐篷帷幕,布满绿宝石一般的园林,确实叫人眼花缭乱,宛若天上人间。同时彩电、收录机、小轿车、摩托车伴随迪斯科、霹雳舞、卡拉OK,一起进人了林卡,现代化色彩很浓,还有点疯狂的味道。但在我的心目中,还是留念牧歌式的野趣。

  拉萨称为日光城,太阳光的紫外线非常强烈,夏日郊游的人,都追求一片绿色的荫凉。日光城的居民非常重视林卡的培植,珍惜土地上的绿色。城里城外几十座林卡,大都有其悠久的传统和美丽的传说。近年随着城市建设的拓展与社会的变革,有些林卡往往被新型的建筑物所替代。拉萨市政当局便在拉萨周围新辟了一些林卡,使市民长盛不衰的夏日游乐传统得以保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拉萨河大桥往下不远处的拉萨河上,有一处新开发的园林胜地—仙足岛,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市民便带上食品和饮料,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他们的一天。

  西藏的节日多,而每当节日到来时,便会看到身着盛装的拉萨人,源源不断地从城里涌向郊区的林卡,大路小路全是彩色的人潮。

  家家户户早已在林卡里搭好了帐篷,大都是白色的,绣着蓝色的吉祥图案,朴素而美观。还有的人家就用帐围围出一个小小的环境。

  帐围颜色很鲜艳,五颜六色,美不胜收。人们在帐篷或帐围里,架起炉灶,安起桌椅,铺上藏垫,摆出各种点心、菜肴、饮料,夜以继日地唱歌、跳舞、打藏牌、掷骸子、讲故事、玩游戏、请客欢宴、喝酒狂欢,有时还观看电影、文艺节目和藏戏,进行传统体育、射箭、竞技比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林卡节  林卡  林卡词条  林卡节词条  
茶文化绿茶

 抹茶的功效与作用

 抹茶因其抗氧化水平较高,叶绿素和其他氨基酸而被认为比绿茶更好。由于没有茎和静脉,它更光滑,口感更柔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使用ORAC(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方法发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