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学会享受孤独,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学会享受孤独,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旅行家说:“孤独,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穿过人潮,一个人欣赏热闹的篝火。”

  哲学家说:“孤独,乃是人存在的本质。”

  小说家理查德·耶茨说:“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也不可战胜。”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好像很少能感受到孤独了。

  人们习惯在拥挤的人群中,用手机和耳麦分隔出一个个单人世界。科技的发达让我们能轻易通过虚拟世界找到灵魂的共鸣,填补内心的失落。

  可你能想象吗?在五六十年代,手机还没普及的时候,人们连诉说这份孤独的机会都没有。

  理查德·耶茨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他穷困潦倒的一生,处处写满孤独,《泰晤士报》评价他为“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我们今天要读的其代表作——《十一种孤独》,被评为有史以来十部最好的美国短篇小说集之一。

  这是一本“冷漠”的书,耶茨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十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像一个局外人,旁观别人的生活,实际上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到各个故事中,告诉人们孤独才是生活的主色调。

  十一个故事,像一部单元剧,每每当我们期待,是否能有转机降临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时,故事戛然而止,徒留一片惆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孤独

  1

  刻意的善待,是对“弱者”的歧视

  很多行为,如果刻意,就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不了解别人真正的需要,一厢情愿地“救赎”,只能换来自我感动。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文森特,是一个四年级的转校生。

  “孤儿,被姑姑和姑父养大,过着贫苦拮据的生活。”这是普莱斯小姐对他的全部了解。

  作为一名老师,普莱斯小姐的使命感瞬间爆发,在文森特汇报说谎、计算错误时,她给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更多的宽容。

  但这并没有让文森特好过,他被班上的同学孤立,终于,愤怒的他在墙上写下许多不堪入目的脏话。

  不出意料的,普莱斯小姐依旧天使般地“原谅”了他。

  班上的同学好奇老师是怎么处罚文森特的,这让文森特惊喜,原来自己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新集体的。

  于是他兴奋地讲述老师打他手板的样子,此时,普莱斯小姐路过,友好地向文森特打招呼。文森特眼里的光一下子暗了下来,耳边只传来更大的讥笑声……

  有人说,“孤独是两个人面对面时,情绪不在同一个频道。”

  兹心想,孤独莫过于“我想要的你给不了,你给的我不想要”。

  显然,文森特并不缺少爱,他是自卑,他想要的是班上其他同学的接纳。普莱斯小姐的关怀让他成了例外,这份“例外”让他显得更加格格不入。

  没有人会想被看作一个“弱者”,被当成弱者对待时,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我怀疑。

  这在心理学上叫“标签效应”——一旦人被贴上某个标签,那么他的行为举止就会慢慢趋向于和标签一致的方向,而他的其他行为,在外人看来,也能一概用标签解释。

  就好比我们很容易给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贴上“弱势群体”的标签,当人们努力给出自以为是的关心、还沾沾自喜时,他们感受到的,可能只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伤害。

  有效沟通减少了,理解和倾听的步骤省略了,公平对待变成了一种奢侈品,人们按照心中的刻板印象给他人贴上标签,分门别类。

  慢慢地,人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都不在同一个维度的人们,要怎么平等地交流呢?

  而地球是转动的,很难说,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某些方面,成了别人眼中的“弱者”呢?

  2

  理想和现实,理想总是占下风

  犹记得,那位辞呈上写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老师,多么洒脱,多么令人羡慕。

  辞职,游山玩水,浪迹天涯,她的确这么做了。

  许多人想效仿,终究只停留在想象这个阶段,即使有这样的勇气,也没有这样的资本和条件,这就是现实。

  对于生活,耶茨笔下的小人物也都有美好的遐想,但无一不被现实击败。

  《与鲨鱼搏斗》里,索贝尔放弃高薪来到《劳工领袖》的报社,他勤奋工作、不图回报,唯一的追求就是发表自己的作品。

  可报社的目的只有盈利,只有署名知名的作家,才会有销量。

  这和索贝尔的初衷相悖,一番无果的争执下,他选择了离开。

  故事里的“我”目睹他的经历,却从未真正理解过他的行为,只认为他在做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我”自以为好心地给他提供工作,却在听到了他太太优雅的声音时不由得冒汗——不像“我”,索贝尔不是迫于生计来到报社,他内心有熊熊燃烧的理想的火焰,所以他才说他是“会走出去,和鲨鱼搏斗”的那种人。

  而“我”是已经被鲨鱼“吃掉”的那一类,被生活教育得麻木不仁,没有理想,苟且偷生。

  有句话说,“我们终将活成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其实不然,人们只是在生活的鞭挞下,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相声演员郭德纲早年间的作品,以反映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为主,抨击和讽刺了社会上很多人和事儿,犀利大胆,圈了很多粉,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后来,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的快速发展,让他声名大噪,同时他也不得不变得“圆滑”了起来。

  人们为收起锋芒的他感到可惜,但无论如何,这门雅俗共赏的艺术还是被传承下来了,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就是因为难以达到,所以显得可贵,那些可以轻易实现的,只能叫目标。

  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现实,但依旧忠于理想,二者并不冲突。世事难料,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守住最后的底线,不要迷失自己,仅此而已。

  3

  人到中年,最害怕失去

  如果说年少轻狂时,还可以为了理想奋不顾身,那么人到中年以后,就不得不学会向现实低头。

  沃尔特,一个公司小职员,在某一天被辞退了。他早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因为这份工作他做得实在吃力。走出办公室的时候,他努力挺直脊柱,故作轻松地对同事微笑。

  他希望能在家里人知道之前,尽快找到下一个工作。

  可是哪儿有这么简单的事?他站在电话亭,哆哆嗦嗦地按下求职的电话号码,无一例外地被拒绝。

  沃尔特心虚地回到家,面对妻子和儿子殷切的眼神,终于卸下一整天的伪装,垂下头去。

  后续我们不得而知,耶茨写到这儿就停了,但是读者都明白,往后沃尔特一家的生活会艰难很多。

  工作,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何其重要。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中显示,受疫情影响,多家中小型企业发展受阻,为了自救,不得不全面缩减开支、裁员、降薪,其中37.34%的白领工资缩水,30.68%遇到裁员。

  而这,仅仅是看起来比较稳定的白领,更多的餐馆、门店、创业初期公司直接倒闭,又对多少人产生了致命打击。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过一句话: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们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他依靠的人,而他却没有人可以依靠。”

  其实无论男女,成年人的世界就没有容易的。

  网剧《我是余欢水》里,大家都说余欢水窝囊又怂:被儿子瞧不起,被徒弟挤兑,被老婆逼着离婚,被朋友欺骗借钱不还,自己还查出了胰腺癌……

  几乎所有倒霉的事儿都被他碰上了,似乎他整个人生就是一场闹剧,引人发笑。

  对此,许多中年人却叹道:“别笑,人人都是余欢水。”

  因为中年人大都不好过,尤其是底层中年人,肩上的担子正是最沉的时候,责任不允许他们倒下去。

  为保一份踏实的工作,不得不对老板点头哈腰;为了显得体面一些,经常要打肿脸充胖子;更没有多余的热情经营美好的家庭,只求安稳不吵闹。

  说白了,中年人,什么都不敢失去。

  4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十一种孤独》没有教我们如何去对抗孤独,它只是把冰冷但真实的故事串给你看,让你正视孤独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去迎合读者,猝不及防的结束,给读者当头一棒,就像冬日里凛冽的风,刺骨,但足够让人清醒。

  我们听过太多美好的故事,但须知幸福可遇不可求。

  生活的甜是困顿孤独的日子里的蜜糖,但不是人人都能有这样的幸运。

  孤独本是一场自我修炼,我们或多或少感受过,无论好坏,这份平凡又难以言喻的隐痛,藏匿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无论是心底里的固执与自卑,无法改写的无奈的命运,还是明知一团乱麻却得硬着头皮走下去的日子,都组成了真实且鲜活的孤独

  既然孤独亘古不变,那么焦虑也就没有必要,随遇而安,与生活讲和,用孤独抵抗孤独

  有,就珍惜,没有,也不强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增值  增值词条  孤独  孤独词条  学会  学会词条  享受  享受词条  最好  最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