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如何看待钱不是省出来的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定要省。」这是我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什么是该花的,什么是不该花的,识别这两者,就是人生的智慧所在,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探寻。

回报之前必先投入,收获之前必先耕耘,所以会花钱很重要。财务投资是一种方式,但是考虑到更多的年轻人并没有太多的财富积累,没有太厚的家底,在这个时候,投资自己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学到更多知识、积累自己的见识和品位等等。

几年前,我在招聘面试时,很多面试者希望寻求一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工作,但是自己却用着最便宜的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就是 Nokia 很早的那些手机),而不是智能手机。在那个时候,即使不用 iPhone,也有早期的 Android 手机,Windows Mobile 手机可以选择。我问原因,回答是「谁给我买啊」。既然看好这个领域,希望在这个领域发展,就应该要理解这样投资的意义,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这可不是消费。这就是不会花钱的表现,归根结底不是省钱,而是浪费机会。会花钱的人,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已经能够赚更多的钱了。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莫不如此。投资自己的健康,投资自己的学习培训,投资自己的阅历,投资自己的人际关系,等等,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生活、圈子和职业发展来决定。其实是要长线、更高角度的看待自己、看待生活,而不是只看眼前、手边,为了省钱而省钱。“钱不是省出来的。”一般来说可以用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机会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获得一样东西,你就必须放弃另外一些东西。比方说你想省钱,那你很有可能就要放弃诸如时间,效率之类的东西。

举个例子,高考之前你觉得自己复习效率很低,那你可能就会花钱请个老师补课。假设你花钱请的老师很好,帮助你考了高分,进了一个好学校。你最后出的学费比三本要低出很多,那你事实上就是“省了钱”的。在这个案例里面你用“钱”买来了高效率,高效率最后帮你省了学费。所以,“钱不是省出来的。”花对钱最后才能帮你挣更多的钱。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要是要买房的话,你就必须设定固定的计划储蓄,毕竟现在的房价首付还不是一般人能付得起的。

有人在高票答案里面提到了负债率,比如现在最高票的:

实际上,越有钱的人(单位),负债就越多。就我所知的,房地产企业,基本负债都达到80%甚至更高。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常识性错误。所有实际应用的企业负债率模型都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考虑的前提是“现金流”。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一旦遇上经济不景气,现金流断裂,往往就只能宣布破产了。借了的钱毕竟都是要还的。所以通常在计算的时候都会用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一般健康的负债率都在40%-60%之间。

同时负债率和有钱的程度也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比方说李嘉诚的和记黄埔,负债率时常在15%左右徘徊。最高的时候也只在30%左右。

作为个人理财,是绝对不推荐刚刚工作的年轻人选择高负债率的消费方式的,一方面是因为刚工作的人偿债能力不强,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负债会带来非常大的生活和心里压力。当然这也有社会的客观因素的制约,毕竟我们国家的劳动和医疗保障体系还并不成熟

钱,是一种机会成本,也是一种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付出了一些东西,必然会换取到另外的一些东西,就像太阳付出热会换来光、人爬楼梯会换来热量、早点睡觉会换来精力充沛、主动多和人聊天会换来口才和见识一样,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能量会不停转换,但绝不会凭空消失。

有一句我最喜欢的话:“年轻人创业是稳赚不赔的:赢了,会获得财富;输了,会获得经验值。”就是这个道理。

先从消费说起,在不被欺诈瞒骗的前提下,花更多的钱可以买到更好的东西,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共识吧。“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分货”,我们为了获得两分货就不得不付出那十分钱,虽然不划算,但不可否认两分货肯定要比一分货好使,如果一分货是刀,两分货是枪,那么在决斗现场拥有两分货的人就几乎稳操胜券了。买刀的人省了九分钱,这九分钱是用命去换的。

为了更加直观,举的例子比较极端。现实生活中,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花多点钱买好东西,其实是一笔划算帐。我的第一部车,过了免费的保养期以后需要自己去买机油来换,我都喜欢买最贵的那种全合成的,价格是同品牌普通机油的两倍,但是普通机油是5000公里使用寿命,最贵的机油是10000公里,所以算下来使用成本是完全一样的,汽车的发动机在同样使用成本的情况下还能得到更好的润滑,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算明白这笔账。

在iphone4出来不久,我需要更换手机,想来想去没舍得花那么多钱,就买了一个看上去也不错的2500块的诺基亚,结果用了不到三个月就因为操作系统的各种卡顿和软件的极度匮乏还是去买了iphone,那个诺基亚一直闲置在家,那个iphone4一直用到现在。早知道有这个冤枉钱,买个64G的iphone再加上一个好耳机都够了。从此,我在消费时会尽量选择我能买得起的最好的,我觉得这样除了得到更好更高效的体验,其实还省钱了。

再说说生意场上的例子吧。我很早就在南京开了个服装店,当时租下的门面比周围的服装店都大,装修也是完全参考南京最好的商场里面顶级品牌的专柜设计,装修费用也远远超过其他服装店,以致几乎天天都有来偷拍偷师的同行,这是后话。后来我很快体会到多投入的好处,店铺刚装修完毕还在整理货品时就陆续有客人要冲进来购买,;开张后几乎没有什么惨淡的新店认知期,第一个月就盈利;如果和其他店有重款并且我们售价更高,客人也是义无反顾到我这购买,因为觉得我们是大店,肯定卖的是正品,其他小店可能是看上去差不多的仿货。。。这个经验让我十分受用,后来我闯荡广州开店开公司都是追求大面积豪装修,因为上面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得到加倍的回报。而那些没有大投入的门面不大,装修一般的服装店铺,基本上就是天天看到一个销售的坐在里面玩手机,两三个月后店铺就易主这样子,投入是少了,但是生意却亏了。

我认识一个朋友,大约三四年以前来广州创业,开过服装店有点点经验,带了三四十万过来。作为一个新人,他投入的手笔让我瞠目结舌:租的办公场地大到用不掉;还没有太多客户就设置了独立版房,高薪请了一万一月的打版老师傅回来养着;去采购辅料样板时根本不加筛选,一次就把一家辅料店里所有的辅料样板都采购回来放着。。。在我们看来都是完完全全的浪费,简直是一场豪赌,而且他根本没有太雄厚的本钱。。。可是现在,他和老婆已经一人开上一部保时捷,新买了两百多方的恒大豪宅,公司搬到了一千多方的更大场地。。。他火箭般的成功速度也在业界传为奇谈。。大投入才有大产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我也常常用他的事例来鞭策自己。

再说我自己,我曾经请过一个销售总监,接触了以后感觉年轻上进,也有自己的想法,尤其薪资要求非常合理,感觉请到就是赚到了。我们在一起配合了大半年,他也确实是个够努力的人才,不过后期因为经验不足,造成我们的销量直线下跌他也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每晚在公司加班到深夜仍然不见起色。

后来我忍痛更换了他,顶着广州行情价格的上限,三顾茅庐才请来一个新的销售总监,他的起薪就是上一个的三倍。结果也让我很意外,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个月就扭转了颓势,杀回了原来的业绩,后面每个月都在稳步上升。他的大局观,经验值,领导力,人脉圈都是前任无法企及的,我现在每天和他喝茶聊天半小时就能完成总结,规划等各种沟通,非常轻松。这一次换血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昂贵的人才,薪资再高也是从创造的价值中进行的分配;而便宜的人才,薪资再低创造不出价值也没用,工资都是老板自掏腰包支付给他的。

做生意久了,肯定会有一个人脉圈。其实人脉不是刻意经营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生意场上的人多精呀,带有目的性的交往不出两分钟绝对被一眼看穿,日积月累不带功利色彩的真诚交往才能建立起稳定的人脉圈,其实我觉得叫朋友圈更准确。现在回想一下,我在朋友圈得到的有意无意的帮助下,帮我规避的损失,以及帮我挣到的财富,加在一起有多少呢?完全不可估量,简直每一分钱都离不开我的朋友圈。而如何拥有一个出色的,忠诚的,真心愿意和你交朋友,在需要时会毫不犹豫帮助你的朋友圈?如何做一个受朋友欢迎的人?

除了开朗活泼乐于分享这些,重要的还有大方,无条件的大方,可以毫不犹豫的次次买单,见面都会有各种礼物,外地朋友来就必定给他开好酒店这样的大方,这基本上是圈子里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不管平时自己多节省,对朋友就不能省着,否则会慢慢被边缘化直至淘汰。朋友圈越牛逼,消耗的社会资源就越多,他们吃要吃好饭店住要住好酒店,你寒碜了穷酸了是无法融入他们的,但是他们的能量也越大,每个人都有更好的个人修养更多的信息量更精准的分析能力和更丰富的经验值,在这种圈子里,个人的能力提升也是非常快的,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就是这个。所以,一个好的圈子,能帮助你获得更多资源更大成功的圈子,其实也就是不经意间用钱维护起来的,使用了钱这种机会成本,就能换来更多更好的机会,为成功打开更多的大门。

生意场上,钱不能当钱,钱是兵。要想打胜仗,兵多将广才是王道。历史上以少胜多偷袭成功的案例也不是没有,少!不然也不会总是只有那几个经典案例了,你我都不是那块料,那是闹偏门的小概率事件。要老老实实追求打仗的胜率,就不能省兵将;要追求生意的胜率,就不能省钱!省钱,省掉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取胜的机会。。。赔钱也别怕,打仗哪有不损兵折将的?局部战斗的失利不算什么,只要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就是成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看待钱不是省出来的  看待  看待词条  出来  出来词条  不是  不是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理财

 牛眼投资法

简介牛眼投资法是指利用时机,在最短时间内赚取本金100%或以上的回报,一旦形势不对就止蚀离场,把损失局限在投入本金15%至20%之间。基本思路强调选股,较少理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