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收敛思维-间接注意法:用此手段达到彼目的

间接注意法,即用一种拐了弯的间接手段,去寻找“关键”技术或目标,达到另一个真正目的。

有一个农夫分苹果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农夫利用间接注意法达到了他原本的目的。

农夫有一个懒惰的儿子,一天,他让儿子把一堆苹果分为两种装进两个篓子里。一个篓子装大的,一个篓子装小的。傍晚农夫回到家里,看见儿子已经把苹果分开装进篓子。而且,鸟啄虫蛀的烂苹果也被挑出来堆在一边了。农夫谢过儿子,夸他干得漂亮。

然后他取出一些口袋,把两个篓子里的大小苹果混装在一起。结果,大小苹果被胡乱搅和在一起,并没有按大小分开装。儿子气坏了,他不明白父亲既然要将苹果混装在一起的,可又为什么要自己费那么大力气把它们分开呢?农夫告诉儿子说,这不是什么花招。

原来他是要儿子检查每一个苹果,把烂苹果扔掉。两个篓子只不过是拐了一个弯的间接手段,他的目的是要儿子非常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苹果。如果他不拐个弯,而是直截了当地叫儿子把烂苹果扔掉,那么儿子就不会仔细检查每一个苹果。他就会急急忙忙地把苹果翻检一下,只寻出那些一望而知已经坏透了的烂苹果,而不会去检查那些貌似完好其实已坏的烂苹果了。

农夫聪明地转移了儿子的注意力,他知道儿子懒惰、马虎,用直接的方法并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便用了间接的手段,反而让儿子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实现了通过“B”得到“A”的结果。

善用此手法的还有美国总统林肯

林肯早年曾当过律师。有一次,他接到这样一件案子: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人被人诬告为谋财害命的杀人凶手。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亲眼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半夜行凶杀人。对此,阿姆斯特朗难辩冤屈,眼看就要定案。林肯接案后,经过大量调查、访问,并亲自勘察现场,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真相和事实。于是,法庭上出现了下面一番对话:

林肯:你起誓说认清了阿姆斯特朗吗?

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说你在草堆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底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码,能认清吗?

福尔逊: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你敢肯定不是凭衣着猜测的吗?

福尔逊:我肯定认准了他的面容,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

林肯:你能肯定凶杀时间正是晚上11点钟吗?

福尔逊:绝对肯定,因为回家时,我看了时钟,为11点一刻。

林肯笑着点了点头,之后,迅速转向陪审团,大声地向大家宣布:“证人是个十足的骗子。他发誓说18日晚上11点钟月光照在凶手脸上,使他认出了阿姆斯特朗。但是,请法庭注意,10月18日是上弦月,不到11点月亮便已下山。就算月亮没有下山,月光照到被告脸上,这时被告脸朝向西面,而证人在树东面的草堆后,根本看不到被告的脸。如果被告回头,因为月光照不到脸,证人也无从认准。”

林肯的问题转移了证人的注意力,而使其忽略了这些证词综合到一起时却构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谎言。

我们所熟悉的运用间接法的人还有利用巧妙的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曹冲。当石头与大象使船的吃水线在同一条线时,石头的重量便是大象的重量。在这个过程中,石头与船是间接测量手法的道具,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间接注意法往往给人一种“绕远”的错觉,为什么不采用直接的方法呢?

因为直接的方法往往达不到目的或不能很好地达到目的。就像曹冲称象,如果不用称石块的方法,恐怕要将大象宰杀之后才能得到它的体重了。

前面的农夫用“苹果分大小”的方法来达到“挑出烂苹果”的目的也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智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收敛  收敛词条  间接  间接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手段  手段词条  达到  达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