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分合思维(加法思维与减法思维)名人例子:分解组合,变化无穷

加减思维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事物进行分解或组合,以构成无穷的变化状态。在运用中可以先加后减,亦可先减后加,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美国的《读者文摘》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杂志,它的诞生来自于它的创始人德惠特·华莱士的一个“加减联用”的创意。

28岁的时候,华莱士应征入伍,在一次战役中负伤,进入医院疗养。在养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杂志,并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文章抄下来。一天,他突然想:这些文章对我有用,对别人也一定有用,为什么不把它编成一册出版呢?

出院后,他把手头的31篇文章编成样本,到处寻找出版商,希望能够出版,但均遭到了拒绝。

华莱士没有灰心,两年后,他自费出版发行了第一期《读者文摘》。事实证明:他把最佳文章组合精编成一册袖珍型的非小说刊物是一个伟大的创意。今天,《读者文摘》发行已达到2000多万册,并翻译成10多种文字发行。这种办刊方法也为他人所效仿,在我国,目前此类报纸杂志已有数十种。

在这里,“分”是将每一篇文章的精粹从文章中分离出来,或将每一篇文章从每本书里分离出来;“合”是每篇精选过的文章都要在《读者文摘》中以集合的方式刊登出来。这样就产生了一大批精彩文章所组成的“集合效应”。

运用加减思维取得卓越成就的还有毛泽东主席。

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人民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成功地应用了加减思维。当时,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又接受了侵华日军100万人的装备,且有用美国武器装备的45个师,更兼有美国人帮助训练的15万人的精锐部队,同时美国飞机还将54万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内战前线。而人民军队则只有陆军120万人,没有海军、空军,没有外援,装备仅是小米加步枪。双方军力悬殊,难怪蒋军叫嚷“5个月内在军事上整体解决中共”。

在这种形势下,硬打硬拼,寸土必争,只能是以卵击石,肯定不是好办法。为此,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一城一地为主要目标。当时的指导思想是“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从思维上说,这也是减法视角的应用——缩小我们的地盘,缩短我们的战线;减小蒋军的规模,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这是辩证法,是加法与减法的综合应用。

结果,经过8个月的激战,人民解放军放弃了105座城市和一些地方,却获得了消灭敌军65个旅、71万人的巨大战绩;而敌军虽占领了一些城市和地方,但因战线过长,兵力分散,背上包袱,最后不得不放弃全面进攻。

由此看来,“舍弃”是一种手段,“获得”才是目的。“舍弃”的是次要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获得”的是主要的、全局的、长远的利益。这种舍弃是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舍弃。古人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在条件不具备时,勉强去夺取或保存某种利益,往往吃力不讨好。如能暂时放弃它,去等待时机、创造机会,再将它夺回来,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三十六计》中有“欲擒故纵”一计,内容是“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译为今文,大意是:逼迫敌人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以削减他的气势。要盯上他,不要逼迫他,以削弱敌军斗志,拖垮他的心力,待他气力散失,而后擒拿他。

这里说的虽然是军事上两军对垒时的用计,但与商场上、思想上的两相对垒道理是相通的。

我们不妨认为,擒是加法,纵是减法;擒是获得,纵是舍弃;擒是目的,纵是手段,加减联用,方为智慧较量之上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思维  思维词条  变化无穷  变化无穷词条  减法  减法词条  加法  加法词条  分解  分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