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逻辑学:命题与语句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年轻时,有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的家庭舞会。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灵机一动,微笑着说:“对不起,我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躬离开了,而那位漂亮的小姐却无言以对,脸上绯红。

这里涉及命题与语句的关系。

任何一个命题总要借助于语句来表达,所以我们说命题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则是命题的表现方式。任何命题都必须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而且,只有通过语言或文字构成的符号串,我们才能分析命题的形式。但是,语句和命题并非是一一对应的。

首先,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命题。例如:

(1)王晶回家了吗?

(2)请关上门!

(3)祝你假期愉快!

例(1)、例(2)和例(3)分别是一般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它们表达了说话人的疑问、请求和愿望,而不是对事物情况的直接反映,没有真假问题,因此,它们不直接表达命题。但是,疑问句中有一类特殊的疑问句即反诘句,则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命题。例如,“难道中国就不能实行市场经济吗?”就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中国能实行市场经济”。

其次,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上例中的语句“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本来意思是“你是小孩子,我不愿和你一同跳舞”,而普希金却巧妙地将这一语句解释为“我腹中怀有小孩,我跳舞腹中的小孩也跟着跳,这样对我们母子不利”,嘲笑了对方的无礼。

据《吕氏春秋·察传》记载,鲁哀公与孔子有番对话,说的是鲁哀公听到“夔一足”这一句话,理解为夔(舜时乐官)这个人天生只有一只脚,感到迷惑,于是求教于孔子。

鲁哀公问孔子道:“主管音乐的夔只有一条腿,可信吗?”

孔子回答说:“从前舜要用音乐来教化天下,就命重(有羲氏)和黎(有和氏)于草莽中选拔到夔这个人,舜便用夔主管音乐。夔就调正六律、五声,使八方的风协和,天都对舜很顺从。重、黎两人又想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最精华的东西,可以调和得失,所以只有有才智的人能够调整音乐。夔是能够这样做的,并因此而能使天下安定,有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他只有一条腿。”

“夔一足”这个语句既可以表达“夔这个人只有一条腿”的命题,也可以表达“有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的命题。单从字面看,两种解释都不错。但从上下文看,即从特定语境来看,“夔一足”是指后一种意思。

这种情况说明,认真分析一个语句的具体环境,包括语句所处的语言环境、上下文以及说话者的客观环境,从而准确地理解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误解语意。例如,诡辩就是通过故意歪曲语言环境、上下文等客观环境来达到歪曲对方含义的目的。请看这么一则外国幽默故事:

有位丈夫给妻子打电报:“你知道叔叔家的地址吗?”

妻子回电:“知道。”

如果离开打电报这种特定的语境,妻子的答复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地方。但是,在打电报的特定语境中,丈夫的电报不仅仅是询问妻子是否知道叔叔家的地址,还可表达如果知道请把地址告诉他的意思。而这位妻子的可笑之处在于离开了特定的语境,结果并没有把叔叔的地址告诉她丈夫。

再次,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同一个命题。或者说,同一个命题也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法国19世纪的大文学家大仲马有一次和剧作家苏·密一起在法兰西剧院观看苏·密的悲剧。演出开始不久,大仲马发现观众席上有一位观众呼呼大睡。他拉了拉苏·密的袖子,说:“瞧,你的戏的效果!”第二天晚上,法兰西剧院又上演大仲马写的一出戏,大仲马也在观众席上观看演出。这时,有人拍他的肩膀,回头一看,是苏·密。苏·密指着前面一位睡得正香的观众说:“瞧,我亲爱的大仲马,您的戏不是也有同样的效果吗?”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明星大仲马

大仲马说:“不错!那就是昨晚我们看见的那个人,他可能还没有睡醒吧!”

在这个幽默故事里,第一次大仲马利用有人睡觉这一事实来说明戏的效果并不太好,第二次,大仲马竟然把第二天即大仲马的戏上演时睡觉的观众与头天晚上睡觉的那个观众联系在一起,又说明是苏·密的戏不好。前后两次表达实际上就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了同一个命题,而且第二次的表述更是出语不凡、幽默诙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逻辑学:命题与语句  逻辑学  逻辑学词条  命题  命题词条  语句  语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