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的诡辩例子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的诡辩例子

欧布利德斯是古希腊著名的诡辩家。一次,他对一个人说:“你没有失去的东西,就是你拥有的东西,对不对?”那人回答:“当然对呀。”接着,欧布利德斯又说:“你没有失去头上的角,那你就是头上有角的人了。”那个人听了欧布利德斯的话,感到莫名其妙,知道自己受了愚弄,但是又说不出所以然来,不知道怎样反驳欧布利德斯。

没有失去头上的角就等于头上长了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欧布利德斯的诡辩就在于,他所说的“你没有失去的东西”是指原来就有的东西,而后边他说的“你没有失去头上的角”指的是从前没有的东西。而从没有过的东西是不存在“失去”或“没有失去”的问题的。这两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在欧布利德斯的这则辩论中,“没有失去”前后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此混淆使用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当有人说欧布里德说谎时,他还狡辩说:“谁说谎,谁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没办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

在这里,欧布里德同样用了混淆概念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诡辩。“谁说谎,谁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这句话中的“不存在的东西”指的是说谎者所说的不符合实际、胡编乱造的内容;而后一句的“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这里所说的“不存在的东西”是指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思维中无法想象得到,语言上也无法加以描述说明。因此,很明显前后两句中的“不存在的东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我们常说的偷换概念,很多时候是指诡辩者故意在概念上玩文字游戏,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通常诡辩的方法有,利用语义中的一词多义混淆不同的概念,或者词组的形式相同但是表达的含义不同导致的概念混同现象。比如说,下面这个事例:

某公司老板看见员工小李在楼道里抽烟,十分很生气地对小李说:“公司有规定,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不允许抽烟,你难道不知道吗?”

小李满不在乎地回答:“那么,请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抽烟呢?”

老板说道:“在你不工作的时候。”

小李说道:“好的,所以我现在并没有工作呀。”

这个事例中,可以得知“不工作的时候”可以理解为两种含义:一是非工作的时间;二是在工作时间内,但是没有在工作。很明显,小李就是钻了语言上的漏洞,故意混淆语义,把领导所说的第一层含义强行理解为第二层含义,用“现在并没有工作”来强词夺理。

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概念不清导致的事情比比皆是,有些虽然不是故意为之,但是也会造成听者的不解和疑问。我们在书写报告或者文章时如果不注意用词的规范,就很可能在语义表达上出现问题。

偷换概念有几种明显的表现形式:

(1)运用偷梁换柱的办法,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悄悄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2)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或相似之处,抹杀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3)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反映的是组成一类事物的每个分子的属性。

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一般来说,偷换论题常常表现为偷换论题中的某些重要概念

在一个完整的辩论中,所有的论证都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部分组成。论题是论述者所主张并加以辩证的命题,也就是论述题目中的观点。后续的论证都是为了对它的真实性或虚假性做出确定的判断;论据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真实或虚假的判断,它是一个论证的根据;论证方式则是论题与论据之间的联系方式,这种联系方式不能凭空捏造,必须要符合一定的逻辑才行,否则很难对论题的真假做出判断。如果违反了上述要求,就要犯“虚假论据”的错误和“论据推不出论题”的错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的诡辩例子  偷换  偷换词条  诡辩  诡辩词条  论题  论题词条  例子  例子词条  概念  概念词条  
学堂推理

 模态判断之间的反对关系

模态判断之间的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必然肯定判断与必然否定判断之间的关系。例如:除地球外的其他天体上必然有生命存在(□p);除地球外的其他天体上必然没有生命存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