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关系

就像哲学最终从神学中脱离出来一样,科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哲学的出现并不能彻底消除宗教信仰,同样,科学的昌盛并不能消灭哲学思辨。

哲学科学类似,都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特点可以表述为“怀疑一切”,它拒绝将任何理论视为封闭的、静止的、完善的体系,而是随时准备着修正,乃至重塑现有的认识成果。“每一次科学的‘完成’都意味着新的问题,科学请求被人超越,请求相形见绌。任何希望投身于科学的人,都必须面对这一事实。”

哲学并不从事经验领域中的实验,其主要工作都是在思辨领域中展开的。形而上学一词是meta-physics,是“在物理学之后”的意思。后人在编辑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的著作时,将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讨论编辑在有关自然现象的研究著作之后,故此得名。

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命题通常需要能够被证实或者证伪,否则就没有资格成为科学。但有一些形而上的哲学概念,比如康德的“物自体”,便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因为它存在于超验领域,不是人的理智所把握的对象。近代哲学受到科学的影响,也有一种强烈的反形而上学的势头,事实上,形而上学是哲学的骄傲,而不应是哲学的耻辱。自然科学通常以归纳法为基本方法,而经验归纳永远都是不完全归纳,科学的开放性就意味着它的可错性。故此,科学不能解决人的终极关怀的问题,这正是科学无法取代哲学和宗教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自然科学的理论常常有悖常识,比如牛顿力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自然界中是很少见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更是与人的常识相左。在这一点上,哲学科学又有了共通之处。人文社会科学的探索没有必要照顾常识的面子,哲学也不例外。活在常识之中,丧失好奇心,是精神的一种沉睡或死亡状态,是科学研究的大敌,也是哲学研究的大敌。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起源于“惊异”,或者“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在儿童身上远比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强烈,因为生活的常识和习惯扼杀了成年人的好奇心。爱默生在《论自立》中说“模仿就是自杀”。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则说:“习惯使我们双手机巧,头脑笨拙。”在我看来,将人从常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超越想当然的生活态度,这既是哲学的功能,也是哲学的使命。

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仰观天空,不小心掉进了坑,受到了一个色雷斯女人的嘲讽,说他能够看见天上的东西,却看不到脚下的东西。但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说,哲学家也同样可以嘲讽此等庸人,他们之所以不会掉到坑里,恰好因为他们本身就在坑里生活,没有能力抬头观看那更高远的事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关系  哲学  哲学词条  区别  区别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