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对思维来源的古典认识:人类思维的起源

说白了,思维就是脑子在想问题。但古人不这么看。这可以从“思”的字形构造说起。

思:《说文解字》说:“心,容也。从心,囟声。”意思是说,思想包容万物。

按“思”是由“心”和“囟”组成,我们有必要再介绍一下古人对“心”和“囟”的认识。

囟:象形字。《说文解字》说:“囟,头会,脑盖也。象形。”意思是说,囟是头骨会合的地方,是大脑的盖子。“思”的“囟声”是指,“人之精髓在脑,脑住记识。故思从囟,兼用为声。囟、思一声之转也”。

心:象形字。甲骨文很像一个心的形状;金文略有变化,但也像一颗心。《说文解字》说:“心,人心,土脏,在身之中。象形。”意思是说,人心是属土的脏器,在身躯的中部。

心的本义就是心脏,又可引申为“心思”或“心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的人们往往把思维与人的灵魂联系在一起,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人的思维是心的产物,心与人的灵魂同生同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认为,心脏是灵魂和智慧的中心。以至于被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奉为圭臬,坚决主张人的神经会合于心脏,当一个经院哲学家被解剖学家请去参观人体解剖,亲眼看到人的神经确实在大脑中会合时,仍然要说“假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没有说神经是从心脏中产生出来的,那我一定会承认这是真理了”。

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也曾经说:“心之官则思。”如中国人说“用心想”、“心想事成”、“心有灵犀一点通”时,“心”实际上指的是“大脑”。事实上,汉语中有关“心”的成语或词语,有许多指的就是“大脑”这个思维器官。

应该说,这种把人的心脏视为主宰人的一切活动的中心器官的观念,为传统的心脏死亡标准的形成及确立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更根据这种认知水平,将“心”字升华为具有哲学意义的范畴,并且影响了整个中国哲学史及现代思维。如孔子讲“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说讲“尽心、知性、知天”;荀子讲“心知”;明代哲学家陆九渊讲“吾心即宇宙”;王守仁讲“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正是由于“心”有这样的生理学意义和哲学意义,所以“思”从心,思维、思考、思虑是“用心”思维、思考、想问题。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虽然古人认为思维是心脏的功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思维的不断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思维的生理机制在于人的大脑,是理性认识的过程,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属性和产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思维  思维词条  起源  起源词条  古典  古典词条  人类  人类词条  认识  认识词条  
方式创造性思维

 平面型思维的特点特征

平面型思维的特点平面型思维是一种顺着一定的面,易分散生发的软性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横向发展,断面扩散,随意化、跳跃性,可塑性强。所谓平面型思维的横向发展、断面扩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