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卢梭:哲学思想、主要观点、成长经历、成就故事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家。卢梭一生可以用三个词形容。第一个是“颠沛流离”。十二岁时失学当学徒,学过不少手艺,但他对哪个行业都不感兴趣。十六岁时就开始在瑞士和法国各地漂泊,当过仆人、流浪汉、家庭教师、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的秘书。第二个是“成就非凡”。1750年卢梭应征第戎学院悬赏“关于艺术和科学是否给予了人类恩泽”问题,得到了最佳作品奖,从此在学术界一举成名。后来相继出版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等一系列著作。第三个是“影响深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他的影响力十分深远。罗曼·罗兰评价说:“卢梭彻底改革了那个世纪和以后世纪的社会。”

性情中人的浪漫生活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在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他的出生是以其母亲的去世为代价的,以至于每次和父亲提起母亲,父子两人都要大哭一场。在他十岁那年,父亲因为打伤贵族而不得不远走他乡,他被托付给姨妈伯纳德照管,姨妈送他到一位雕刻家那里学艺。十六岁的时候,卢梭毫无预兆地离开了日内瓦,这是一次偶然的决定。他曾经两次因为贪玩被关在城门外面,师傅警告他说如果这种事再发生一次,将对他严惩不贷。所以当他又一次被关在城门外时,他就决定远走高飞了。

卢梭的经历中总能找到一些有趣的故事。在马布里先生家当家庭教师期间,他偷了几瓶葡萄酒,但他没有用来下酒的面包片。若是让男仆去买面包的话会暴露他的偷窃行为,而作为一名绅士又不能亲自买面包。这时,他想起“一位伟大公主”曾向没有面包的农夫建议:“让他们去吃蛋糕吧!”于是就把这句话套在自己身上,亲自去糕点铺买了一个蛋糕,回到住处一边读书,一边品味着葡萄酒,其乐无穷。

1762年,卢梭受到迫害,辗转逃到英国,受到休谟的热情接待。可是不久,他竟然怀疑休谟也参与了迫害他的阴谋,断绝了与休谟的友谊,并且逃回了法国。人们怀疑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被害妄想症。休谟曾经这样描述过卢梭:“他太敏感了,经不起一点点的伤害,我简直没有办法说明。他就像一个不仅衣服被扒光,连皮都被扒光的人,任何粗暴的或不小心的举动都会让他跳起来。”

卢梭死后被葬在了一个非常浪漫的湖中小岛——圣皮埃尔岛(字面意思是杨树),这个岛因为长满杨树而得名。卢梭死后的声誉远远超过他活着的时候,因而卢梭之墓很快成为了人们前来朝拜的圣地。卢梭生前一直蔑视的王公贵族很多都从巴黎来到这里向他表示尊敬,其中就包括玛丽·安托尼特王后。当然,她不是来纪念鼓吹革命和宣扬平等的预言家,而是来纪念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作家。有个年轻的崇拜者甚至来岛上自杀,希望被埋在偶像的旁边。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写诗赞美卢梭

他的爱是激情的本质——就像树,

由于闪电的袭击燃烧出熊熊的火焰。

他激情迸发,因为在他看来,

这就是爱。

在他身上洋溢着丰富的思想,

就像他激情的文字一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卢梭  卢梭词条  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词条  成就  成就词条  观点  观点词条  经历  经历词条  
学堂诡辩论

 以偏概全的诡辩例子

以偏概全的诡辩例子以偏概全的诡辩是指故意用片面的、不完全的论据冒充全面、充足的论据去论证某一件事,以个别情况片面地概括为一般。在论证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将个别情...(展开)

学堂类比

 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果类比

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果类比类比的两个对象各自的属性间可能不是简单共存的,而是由某种因果关系必然地联系在一起。利用这种必然联系作为中介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称为因果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