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框架效应:什么意思、例子案例

框架效应:什么意思、例子案例

一杯水,我喝了一大口,然后把杯子举起来给你看,你会如何描述杯子里的水?还有一半水还是只有半杯水呢?

丹尼尔·卡尼曼在20世纪80年代与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做了一个调查。他们拿出了两种消灭瘟疫的方案以供受试者选择,在600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选择方案A能救200人的性命;选择方案B则有1/3的可能让 600人全部获救,有 2/3的可能谁也救不了。受试者大多数会选择方案 A,因为生命数字可见。有意思的是,当换了一种说法之后:选择方案 A会死400人,选择方案B则有1/3的可能性无人死亡,2/3的可能性600人会都死。现在选方案A的人就只剩下一小部分了,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方案B。刚好与第一次调查相反,改变了语言的陈述结构,就改变了人们选择的方案。

一位老人在街上乞讨,纸下写着“我是一个瞎子,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匆匆而过的人没有谁为他的帽子里投下一分钱。一位好心的女士看到,把他的文字改成“春天来了,我看不见”。路过的人很多为他而停留,用一些金钱补偿他看不到春天的遗憾。

框架效应是一种认知上的现象,如果把同一件事情以不同的方式陈述,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以此影响人们的决策。卡尼曼的研究形成了风险决策框架。这项研究发现,一个问题或一项产品,会因为叙述时采用的不同框架和呈现方式而让人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

改变别人的思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如果用框架改变了人的认知结构,人的思想自然而然就有可能发生改变。当我们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框架把信息呈现给他人时,这种信息的呈现方式也可能改变对方的决策和判断。框架在情境中的各种灵活应用会影响人的投入精力和专注度。

多问开放式的问题,就是因为问题的框架直接影响了你将获得什么样的答案。在做决策时,也存在相同的情况,面对存在缺陷的问题框架,你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美国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州实行类似的法令,却带来不同的结果。为了减少车辆保险费,两个州颁布了类似的法令,主旨是限制驾驶员的诉讼权,相应降低保费。新泽西的法令是这样规定的:“除非驾驶员特别声明,否则诉讼权将自动受到限制。”宾夕法尼亚的法令规定:“除非驾驶员特别声明,否则其诉讼权不受限制。”法令实施后,新泽西州有80%的驾驶员选择了限制诉讼权,而宾州只达到了25%。由此可见,不同框架的法令直接影响了受众的行为,结果,宾州的保险费和诉讼费的节约额度比预期少了32亿美元。

心理学家表示,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框架来表达时人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因为每个问题框架侧重于不同的目标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框架效应:什么意思、例子案例  框架  框架词条  效应  效应词条  例子  例子词条  意思  意思词条  案例  案例词条  
学堂悖论

 说谎者悖论与罗素

说谎者悖论与罗素“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这也许是最简单的一个悖论,但却仍然是无解的悖论。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这个悖论,至今还在继续困扰着哲...(展开)

学堂诡辩论

 算命先生的诡辩术

最擅长诡辩的人是那些江湖骗子,而最有代表性的江湖骗子就是算命先生。古时候科技不发达,巫术牢牢占据着人们的信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人把简单的巫术发展成了一个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