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咸死他

我们都看过革命战争那个年代的电影或者是电视剧,解放区最缺的是什么?是盐和医药。这里不说医药,只说说盐的故事吧。

从封建社会,到解放初期,国人吃的都是海盐——也有人称之为“大子盐”,这种盐都是像冰糖快一样,一小块一小块的,吃的时候,有时候还要把它弄碎,这种盐的味道比较好。至今人们还说“大子盐”好吃。虽说味道都是咸的,但似乎那咸味与如今吃的井盐,或者岩盐稍有区别。

如今不吃海盐了,而今吃的都是井盐或岩盐,单从吃盐这一项与解放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可以说到处的大超市,小卖铺,村头小店随处都可以买来盐。殊不知,在旧社会买盐是一件难为人的大事。 在旧社会,交通不便,海盐在遥远的南方海岸边的盐场里,平头百姓是不可能直接到南方海边去买盐的,只有一些盐贩子,用肩挑马驮的办法,为了赚钱,不怕路途遥远,不怕山高水深,不怕抢劫大盗从遥远的南方把海盐运到北方,以赚大钱。

为了赚钱,这些大的盐商,把盐分发给挑担卖盐的小贩,也就是二道贩子,让他们用篓子装上食盐,走街串巷,叫卖食盐。

小商小贩卖盐也是在干着一件苦不堪言的力气活。因为那时候的农民,手里是没有现成的钞票或银两的,所以挑担穿巷卖盐的人,不能及时把盐换成钱币,只能从农民手里用食盐换回鸡蛋,烟贩再把鸡蛋卖掉,从中赚几个小钱,以此养家糊口。自古我们国家换盐有个没有条文的规定——一斤鸡蛋三斤盐,直到解放后基本上还延续着一斤鸡蛋三斤盐的老价格。改革开放之前,盐是一角六分一斤,鸡蛋是四角八分一斤,依然是一斤鸡蛋可以买回三斤盐。看来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的东西。

常言说得好:百位之首数盐巴;更有生动的说法:“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由此可见,盐对人们的生活是何等的重要呀! 解放前,坡山县石头窝乡谷家屯有一户人家,主事的男人叫谷小轩,他有三男二女,妻子在生她最小的女儿时,因为病毒感染而去世,谷小轩家里只有一亩多薄田,六口人吃饭穿衣,生活过得十分拮据,困顿之难,苦不堪言。

说到吃盐,谷小轩也偶尔用鸡蛋换回几两盐,做出来的菜,孩子们自然吃得很香。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家里养的两只老母鸡在去年酷热的三伏天里病死了,从此,家里就再没有吃过一顿咸饭。有一次,谷小轩把家里存放的两根铁条卖了,买了两条烂咸鱼,几个孩子分着吃了一条,还剩一条,谷小轩就把这条烂咸鱼用勾子勾着,挂在了饭桌的上面,他给孩子们说:“谁要是感到饭淡了,想吃咸饭,就在吃饭的时候,抬起头来,看看饭桌上面挂住的那条咸鱼,你就会感到你的饭菜是咸的了。”

孩子们很听话,每当感到饭太淡了的时候,就有次序的每人看一眼。接着就又吃起饭来。有一次,在吃中午饭的时候,谷小轩的大儿子谷秋生,刚刚看过一次,接着就又看了一次,结果,被谷小轩最小的女儿谷菊花看见了,她就大声说:“爸爸,我大哥刚才多看了一眼。”谷小轩知道看了烂咸鱼,饭依旧是淡的,听到小女儿说到这里,就对小女儿说:“咸死他!”

同志们呀,我们现在活跃在四海九州的中国人,大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不知道缺盐是什么滋味,有时还总是在吃饭上,挑三拣四,油盐酱醋,一样不缺,还嫌饭菜没味道,想想旧社会缺盐的滋味,也就该满足了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咸死他  咸死他词条  
儿童民间

 棒槌精的传说

老早以前,药山叫长乐山。那时候人们还不完全认识中草药,更没有多少人见过“百草之王”中的棒槌精啦。下面这个小故事,就是发生在那个年月里。话说有这么娘俩,儿子叫关良...(展开)

儿童民间

 平羌大佛

从乐山乘船沿岷江上溯30余里,便是大诗人李白咏赞过的平羌三峡。平羌江水澄澈如莹,三峡风光旖旎若画。船过犁头峡,但见江水湍急,悬岩陡峭,气势夺人。崖壁上幽了个佛头...(展开)

儿童动物

 犀牛丹尼斯

 詹姆斯是南非摩荷洛河罗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一名巡查员。他每天的工作,便是在辖区内不断巡视,防备偷猎者捕猎,以及救治受伤的动物。  盛夏的一天,23岁的詹姆斯顶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