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手机幻听症

手机幻听症”指不少人老是听到手机在响,掏出手机看,并没有来电或短信。这是一种“手机幻听症”,在高级白领、媒体人员以及销售业务人员中很常见。长时间的幻听,会使人过度紧张、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

根源:过分依赖手机引发“强迫症”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和发展中心常务负责人、副教授李正云指出,“手机幻听”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源于现代白领对高科技产品过分依赖所造成的“强迫症”。由于目前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已越来越多地介入人们的生活,正如长时间使用电脑、依靠键盘输入后会产生暂时性书写困难一样,手机的“幻听”现象也是因为过度的手机依赖而产生的。 

专家分析,“幻听”现象多与职业有关,频繁使用通讯工具者(如销售、咨询、媒体等从业人员)往往铃声一响就得立即投入工作,这些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诱发“幻听”。 

对于需要以手机来确定工作计划的人,市精神卫生咨询中心主任张海音表示,首先要将“幻听”作为有压力的一个信号,“当情绪积压得不到释放,就可能引起‘幻听’。如今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很快,人们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也导致‘幻听’现象普遍存在。”随后,需要自我判断压力的程度,考虑其是否已对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严重的就要及时就医。  

建议:轻微症状可自我调节释压 

有资料显示,正常人约半数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心理问题,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偏离现象,幻觉、错觉就属于这个范围。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室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唐海东介绍,虽然“手机幻听”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现象尚未被正式确认为一种心理疾病,但英美等国家已有心理治疗组织向人们提出“摔掉手机”的倡议。 

市精神卫生咨询中心主任张海音则指出,由于“幻听”多是偶然出现,时间短、程度轻,所以一般并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人有压力、有焦虑是正常的,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去解压和识别疾病。”张海音表示,大部分“幻听者”都是正常的,只有当出现持续的、与现实相距过远的幻觉,如周围明明没人但似听到有人对自己说话时,那才是疾病的表现。 

对一般的“幻听”症状,可做些适当的调节,可根据自己的个性改变工作性质,或者调整工作、生活节奏,使自己得到放松。“甚至可以寻找适当的一天将手机彻底关闭,充分获取轻松的自我空间。”张海音说,当然这并不代表一味地关掉手机,而是权衡利弊作出合理规划,这样才能使压力得到真正的放松。 

唐海东也认为,轻微的“手机幻听”现象,可以被认作手机铃声“疲劳综合征”。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经常更换手机铃声,并采用一些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作为手机铃声,以便转移注意力,起到心理减压的效果。 

专家指出,真正严重的“幻听”属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之一,故如果“手机幻听”的出现频率过高,建议应主动求医,进行心理治疗。 

对待手机 拿得起放得下 

不知从何时起,手机俨然已经成为都市白领形影不离的“新生器官”——它帮助我们与各方沟通,接受指令、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哪个都少不了它。如果有一时半刻看不见手机,就足以让“业务繁忙”的人们浑身不自在,仿佛灵敏的触须被折断了。 

但是,人毕竟不是手机,可以24小时365天待机。当手机成为一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时,我们一定要想法设法调整生活节奏和方式,要坚定地对手机“骚扰”说不。我们对手机的态度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 

手机幻听 典型症状 

●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 

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 

●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 

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换了新手机,还“听”到旧手机铃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手机幻听症  幻听  幻听词条  手机  手机词条  手机幻听症词条  
综合

 勿被“伪心理”蒙上双眼

所谓“伪心理学”是指那些貌似心理学但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体系。在我们这个科学的时代,伪心理学为什么没有消失,有的甚至还很流行?—— 我们先把伪心理学同科...(展开)

综合

 如何学习心理学?

很多朋友问我们,如何学习心理学?在这里,心理网和大家推荐入门心理学最适合看的一些书籍,希望对大家学习心理学有帮助。 ——越来越多的童鞋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怎么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