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女强男弱 男生正在全面被超越?

  “男生已被女生全面超越了”近日,接受采访时,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口吐惊人之语。原来,通过1500份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上海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几乎每个科目女生的平均成绩都高于男生,就连一向被视作男生强项的数理化,女生成绩亦大幅领先。难道,“阴盛阳衰”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界的流行风景?

  事实上,“女强男弱”并不是什么新鲜现象放眼全国各大校园,女班长、女干部、女委员的身影永远是主流,而学业尖子榜上,也常常是“巾帼”女将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这是在隐喻一个信号: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男生拔尖、出头的难度要高于女生。

  “女强男弱”的格局持续至今,也侧面映照出当前教育的隐忧。除了“女生更勤奋,男生更懒惰”这一显而易见的缘由外,是否也存在教育方法、课程设置上的深层原因?无论是三好、优秀还是成绩评选,都只能让一种性别长期占据优势,这种评价体系、考核体系,是否也存在天然的缺陷?

  “阴盛阳衰”

  持续多年,遍布全国

  “阴盛阳衰”已持续多年。早在2006年-2007年,来自北京某媒体的数据显示,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65%是女生;2010年,大学录取考生中,女生比男生多33万;2012年高考,江苏、广东、福建、云南、辽宁、吉林、天津、新疆、广西的文理科“状元”,也同时被女生夺得。

  在很多的“80后”的童年印象中,“女强男弱”和他们童年的记忆基本吻合。在深圳工作的网页美工陈德智,忆起学生时代的“排名”,如是说道:“当年,学校会为每个年级的前10名举办表彰大会,上面排排站的同学,女生占据了压倒性优势,而且,由于女生发育早,就把原本个头矮小、为数不多的男生完全给比了下去有的年级甚至只有一位男生成为“获奖者”,他那“寒碜”的身影衬托在一干女生当中,显得十分单薄。”

  面对这种现象,老师们往往会对男生“恨铁不成钢”。罗湖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老师陈春雨向南都记者透露:“现在的男生太不‘上心’了,大部分都比较懒惰,偶尔有几个智商较高的小聪明学生,也常常是抖机灵,对学业不求甚解,好走旁门左道,因此,学习成绩不如女同学稳定。”陈春雨的话很有代表性,它实际上指出了一个大多数老师都面对的困惑是不是在青春期阶段,男生就根本没办法按照老师们所想要的方式发展?男生们为什么大多数与“安静、沉稳、持久、听话”这些规规矩矩的品质无缘?男生们往往朝“反叛、网游、粗暴、急躁”等关键词靠拢,而这些,恰恰又是和“取得好成绩”这一“光荣目标”背道而驰的。

  对于“男孩危机”现象,儿童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早有研究,他与李文道等学者合著的《拯救男孩》一书,即含有“女强男弱”现象的深度阐释。正如孙云晓对记者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方式、教育评价标准不利于男生,并不能充分反映两性的真实水平。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男性所擅长的方面往往是对立的。”

  而这种“对立性”,教育评论人王琦作出了更全面的补充。她认为,从生理和心理层面上讲,女生比男生在细致、忍耐、安静、听话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先天优势,而这恰恰对准了老师的口味。然而,思想活跃、表现另类、调皮捣蛋,甚至胆敢挑衅老师权威的男孩子,常常却成为老师心目中难啃的“硬骨头”。“这并不是男孩有意为之,而是男孩大脑中控制冲动的区域大脑额叶发育缓慢。小男孩比小女生更淘气是一个普遍现象。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男孩难以像女孩那样安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话,他们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背诵记忆能力也经常弱于女孩。而男孩在创造力、空间感知力、动手能力、逻辑能力方面的优势,却往往被我们的评价机制所忽略,我们的应试教育,根本不适合男生。”

  当今教育学者们越来越明确的一个共识是,不能把“男孩危机”单纯地归咎为男生个体的“惰性”,应当从全面、整体的角度看待这种性别差异。女生强化、男生弱化,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一个“女性崛起”的福音,它不但违背了“教育均衡性”这一基本宗旨,又暴露了当前教育体系在培育、选拔男性优质人才方面略显疲软的尴尬。

  “听话教育”、“分数教育”是男孩危机的根源

  事实上,在当下的教育评价体系中,无论怎样刷新应试的形式和内容,“听话”、“分数”永远是用于评价优质学生最典型的标准,老师、家长下意识地倾向、偏心于符合这些标准的学子,无形中使这些学子享受着资源、舆论等方面的“特殊照顾”毫无疑问,耐心、娴静的女生常常是这些“潜规则”的受益者。

  在王琦看来,“男孩危机”不是某个性别的困境,这种困境,甚至蔓延到每一个具有独立个性、表现另类或思维独特的学生。“目前的教育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它助长了学生乖巧、勤奋、不厌其烦做重复劳动的特质,却不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动手能力甚至反抗意识。"听话教育"、"应试教育"下的"男孩危机",事实上是我们常年习惯于死记硬背、墨守成规教育方式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则将眼光落到教育的周边层面,分析“男孩危机”的实质:“过去的高考体系,也是强调知识记忆,强调卷面分数,为何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其实有以下原因:一是女性的受教育权得到重视,即便在农村,让女娃不读书的现象也日益减少;二是社会对学生的诱惑增多,网吧、KTV等娱乐场所,也经常看到学生光顾,面对社会的诱惑,男生往往更具好奇心,如果教育者没有及时关注并加以引导,甚或采取粗暴的方式加以禁止,都有可能使一些不听话的男生,走得越来越远;三是近年来的基础教育,虽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色彩却越来越浓,在这样的培养与考核模式中,生性好动、耐不住性子、调皮捣蛋的男生相对文静、听话的女生来说,显然处于劣势,他们往往不如她们那样用功、听话,把心思全部用在背记功课上。不少中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女生好管,成绩普遍比男生好,有一些班级的前5名甚至前10名,都被女生包办了,班级中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几乎都是男生。”

  “男子中学”也未必是解决“男孩危机”的出路

  为解决“男孩危机”,有些地区开始试办“男子中学”。今年3月,上海有关方面开始筹建“全男校”,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黄浦区签订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高中学段建立“市八男子中学”的可行性进行专项研究。八中学已就“办男子中学”提交申请方案。但在熊丙奇看来,“男校”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是为应对男孩危机来举办男子中学,就值得商榷了。近年来有关男孩在教育中处于全面弱势的声音不断,同时社会上又有二奶现象,因此有专家提出加强性别教育,但在笔者看来,由此专门举办男校,都是开错了药方。只有男校的形式,而无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全面转变,只是在现实教育中,增加了一个"噱头",而如果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男校的出现,将不是拯救男生,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种选择。后者正是打破单一教育模式、实行个性化教育教育理念,拯救男孩,要通过多元的教育选择来实现。”熊丙奇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超越  超越词条  男生  男生词条  正在  正在词条  全面  全面词条  
综合

 让勇敢与关怀并行

2014年3月2日早晨,我起床后依然习惯性地打开了腾讯微博,映入眼帘的是韩寒转发的一条微博,我不大明白,继续往下拉,各大媒体的相继报道终于让我明白究竟是发生了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