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何孩子12岁以后突然逆转?(转)

  南京德瑞姆心理教育:http://www.51drm.net/D2012/market/nj.html

   

  很多父母已经很烦恼地发现,或是正在经历孩子的“12岁逆转现象”。父母们不解的是:原本一向乖巧和听话,成绩也不错的孩子,为何12岁以后突然逆转,变成了一个“问题孩子”?不但个性改变,经常跟父母作对,而且出现了很多毛病,如厌学,网瘾等。而父母以往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和“管理手段”,此时发现基本失效:他们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力。即使是原本很强势的家长,此时开始“怕”孩子,对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束手无策,只好用“哄”孩子来缓和矛盾。而固执己见,不服输,一味用强的家长,则与孩子尖锐对立而导致更大的隔膜。这种情况出现的比例,我无法统计。父母们在不解中,抱有的唯一希望就是:孩子长大一点就好了。可是,当他们发现15岁时情况更加严重,18岁几乎无可救药的时候,也就彻底失望了。

  而我作为一个非主流的教育者,同样不解的是:父母们为何常常鬼迷心窍?为什么不选择最有利的教育时机把孩子的心理行为调整好?为什么偏要逼孩子走一条苦学厌学的不归路?为什么在明明已经看到很多不良迹象的时候,依然抱有幻想,直到最后不可逆转的局面出现后才着急?这相当于一个人得了小病,本来很好治,但却忽略不管。后来得到大病还抱幻想,认为“以后就会好”。最后病重得快死了才急忙找医生;此时恐怕华佗再世,扁鹊重生也没有办法了!

   懂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孩子最佳的教育时机是6-9岁以前,基本上决定一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12-15岁是巩固时期,如果12岁前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经过本年龄段的巩固和强化后,基本上就可以一辈子无忧了。也就是说:如果孩子15岁前培养好了个性和学习行为习惯,一辈子都不用操心了。同时,如果前期(小学阶段)没有培养好,这个年龄段也是最后的修改期,错过了该年龄段以后,再想改进,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希望了。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中学生自己也知道;曾经有一个同学就告诉我说,某某到封闭式强化培训学校呆了一期后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并说十几岁了不容易改变了。

  六岁前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前途远大,把全世界都送给他也不过分。理论上的确如此,可大多数父母根本不懂发掘孩子的潜力,基本上还反过来,只善于不断残害和破坏孩子的发展潜力(南怀瑾语)。所以,往往把原本可以做“总统”的孩子,多数弄到最后变成“X桶”,越来越远离父母们“希望的田野”。

   有的孩子从小就是“问题儿童”型的,对于他不喜欢和不接受的事物,会采取公然反抗的态度。所以早在幼儿园时期,问题就开始暴露,五岁就有成了班上的“问题孩子”,排列倒数第一名。有的孩子是“忍让配合型”的孩子,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对象和事物,采取回避和容忍的态度,愿意压抑自己,配合老师和父母。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很乖”,“听话”,当然,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很简单,只要“听话”,成绩当然就不错了。所以当优等生也不稀奇!正常的教育,是符合孩子天性的,让孩子身心成长和开发潜力的,是开放的系统,是让孩子喜欢并进步最快速的方式,因为孩子的天性是喜欢学习的。应试教育,是一个违背孩子天性的封闭式系统,也违背人的基本心理和情感需要,因此只好采用各种强制性手段和压迫的方式来逼学生学习,所以一定会遭遇孩子有形和无形的反抗

      只是不同的孩子反抗的方式不一样:有些孩子的个人能量强,思维活跃,个性也强,敢作敢为,他们很早就开始质疑和反抗。可是在我们的体系下,他们往往作为第一批“问题孩子”被淘汰,成为社会的失败者。其实这批超级有能量的孩子,如果放在美国,会是国外的天赋教育计划体系里面最受重视的一批人,需要配备最优秀的老师来专门陪护他们。而且长大后他们的确也会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一批人,他们往往是社会的精英人物。可是在中国,这一批人刚刚开始进入学校,人生刚刚启程,就被“教育者”作为问题儿童而被牺牲掉,比较之下真是悲哀。

   剩下来的“乖孩子”,其实是倾向于服从的群体,他们往往个性偏于谨慎,更胆小怕事一些。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会逐步苏醒,随着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的逐步成长,他们就进入了反抗期。糟糕的是,如果他们所受的“教育”足够夸张,他们的反抗方式也足够无厘头,表现足以让父母们抓狂。

      一般来说,相当部分孩子会在上中学的时候开始反抗。不过其中更愿意压抑自己的学生,也是反抗能量最低的学生,会成为体制内教育的“成功者”,成功地考上大学。不过这批由应试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绝大多数也会在上大学之后开始反抗。低能量学生的反抗方式很简单:就是逃避学习,用吃喝玩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方式来对抗,反正就是不做大人希望他们做的事情,以此来宣布自己的独立和个性。

  这个专门设计用于把最有能量,最有创造力,思想最活跃的孩子淘汰掉,把最愿意放弃自我,最缺乏活力的孩子选出来,作为“教育成功者”的典型而加以重用的一套教育模式,基本上就是朗咸平所说的“专门培养打工者”的教育体系,而不是培养思考者和创造者的教育体系,其教育产品在付出最昂贵的代价,在世界上赚最低的收入。

   有一句学生们在网上很流行的话,很形象地表达了目前这个应试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在中国当学生,“如果你的语文考了满分,就证明你绝不可能当上文学家了。如果数学考了一百分,就证明你与数学家无缘。化学物理考了满分,更别想再当发明家了”。这是一个何等怪异的“教育模式”?

12岁逆转现象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分析

    心理学最基本的常识就是:每个人都是自我成就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活的。可是,在我们的社会里,父母是为了子女而生活和工作的,孩子则是为了父母和老师而学习的。这就完全违背了心理学的常识,怪不得我们的孩子和父母都不愉快,都活得很累!彼此都在互相感情敲诈。

      而且心理因素对于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影响之大,可能是父母根本想象不到的。

      另外,教育学最简单的常识就是:学习是一种取决于学习者内在心理和愿望的人类活动,仅仅依靠外在的压力和强迫性地学习,无法取得理想的后果。真正的学习者,是自动自发的主动学习者!被动学习,不可能有真正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心理抵触的情况下,学习效率要比积极主动地学习效率要低十倍。可我们的教育体系。。。会产生很多压抑和反抗的故事。

      可是我们的家长想一想,目前的教育体系中采用的教育方式,难道是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自动自发地学习吗?还是家长们和老师们合力,用尽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来强迫孩子们就范?

   结果当然会遭遇反抗的。反抗的方式有很多,由于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们处于绝对强势,各方面都很弱小的孩子们知道硬来是不行的。所以采取了比较隐蔽的抵抗措施:就是家长们很熟悉的“消极怠工”----俗称拖拉,四川人说的“磨洋工”。家长们经常会着急地问我:孩子别的还好,满聪明,什么都知道,就是慢性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一点点小事情,要花很长时间。怎么办?

    我就问:这个慢性子的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拖不拖拉?回答当然是“不会。反而很积极主动”,就是在学习和做作业上才“喜欢拖拉”。

   这还不明白?孩子的天性是绝对不拖拉的,反而是急躁和冒进的。如果他们采用“拖拉”和效率低下的方式来做一件事情,其实是表达他们内心的厌烦和不满,是一种消极抵抗,大人们自己不也是经常对一些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设法“拖”下去吗?

    但是自信满满的家长因为孩子嘴上没抗议,就以为孩子没意见。可以继续压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

    更固执一点的家长,在孩子已经明确表达了不满意的意见之后,依然用各种理由来说服和强迫孩子,而不是引导和良好的沟通。结果孩子只好把反抗的心理和情绪压得越来越深,表现手段越来越隐蔽。有些孩子很容易生病,一般是慢性病如感冒和支气管炎之类的。这也是一种反抗手段,但是家长一般不会发现。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我这儿后,发现原来上学时经常要上医院的孩子居然不病了,大感奇怪,以为我们的伙食特别好。其实是因为孩子心理行为上不受压抑,加上运动和饮食调整,当然就不病了。

    孩子们的这种消极反抗,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少烦恼。不过孩子反抗的代价其实很高:孩子的心理和个性会出问题,一般都在12岁后就会开始表现出来。家长们会说“这孩子很内向”,其实是他压抑的个性无法抒发出来。同时,养成的各种消极的行为,也会成为他一生事业和生活的障碍。比如拖拉和缺乏自觉性最终会成为惯性,到了他自己独立后,依然会存在并障碍他自己。

    更大的问题是:这种心中不满积累的结果,一定会有一个爆发期。能量强一些的孩子,往往低年级就开始爆发。其他的人,会在高年级爆发。大多数孩子的爆发集中在12岁开始;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逐渐成熟,知识面越来越宽,已经具备了向大人挑战的基础。加上青春期的到来,个人独立意识的强化,他们会以反抗父母和权威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成长。小学阶段越受压抑的孩子,中学时期可能就会越叛逆。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以为孩子是突然的变化,实在是太粗心了。

    孩子的厌学比例有多高?问一下就知道了,现今的孩子,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也没有几个是“热爱学习”的。很多的中学生,并不喜欢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能够上大学,好听点说无非是“毅力坚强”,直白一点就是愿意忍受和压抑自己罢了。

    问题是用“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来刺激学生,真的会长期有效吗?

12岁逆转的两种不同表现情况

      原来品学兼优的孩子,12岁后开始逆转。逆转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我压抑性的,这占学生的大多数,采用消极的反抗模式,表现是厌学,不愿意参加社交和外出活动,成绩大幅下滑,相当多的孩子会迷上电脑游戏。形成家长们熟知的“网瘾”现象。在中国,孩子们很少会用电脑来辅助学习(可是他们向家长申请买电脑的时候理由一定是“要学习”),基本上电脑在中国孩子的手里就是一个玩具。其实大多数成年人手中的电脑也只是一个玩具。不过这种高档玩具在孩子们的手里玩法其实并不多:就三种: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视剧。

      一般以为,网瘾现象表现最严重的就是中学生,其实网瘾最严重的是大学生。只不过家长们不太注意,所以被忽略了。因为中学生在家长的“全天候监护”下行为容易暴露,而且从乖乖的小学生,开始变成不听话的“网瘾”者,家长容易引起注意和防范。实际上中学仅仅是“网瘾”现象的开端,重灾区其实是大学。教育部门还有规定就是离中小学多远的距离内不得开设网吧,可在大学就没有这项规定了,网络甚至可以开到孩子们的宿舍里去。大学生没人管,成天上网也不会有人在意,老师和同学都会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人自主选择权”。可是家长们基本上都会自欺欺人地,安心且满足地想象自己的孩子正在大学里“刻苦学习”。媒体不是就报道过名校大学生“连续作战”三十多个小时,最后猝死网吧的事例吗?

      不过家长们“眼不见为净”,基本上没有人对此提意见。只是孩子大学毕业后跑回家做“啃老”的时候,“轻松”了四年的家长才会有点纳闷:原以为孩子上大学自己就解脱了,原来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家长们十几年前就设计好的“死读书,考大学,找工作”的“人生蓝图”化为泡影,面对孩子被“教育”出来的一身毛病,不知道要到哪里哭去?

12岁逆转的公开反抗型---危险的反社会分子

      采用自我压抑来反抗孩子,心理和个性往往都存在各种问题,而且他们非常缺乏与他人和外界的交往能力,他们用伤害自己来发泄不满的能量。虽然这种孩子让父母很无奈,不过最可怕的还是另外一个类型的孩子:公开对抗型,他们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

      他们会在12岁后,突然抛弃上一辈的传统价值观,开始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在衣着,头发和玩乐方式上,全面与父母的生活价值观对抗。公开藐视上一代人的权威,并会采用出走和吵架甚至打骂来对抗父母。他们还喜欢结成小帮派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在学校里会以专门欺负“好学生”来证明自己的“反抗精神”。当然,家长也是他们理所当然的欺负对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何孩子12岁以后突然逆转?  逆转  逆转词条  突然  突然词条  以后  以后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综合

 心理学 教你怎么去看懂人心:10...

心理学 教你怎么去看懂人心,当代社会生存压力增大,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越来越高的抑郁症和自杀率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是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甚至心...(展开)

综合

 44个治愈心灵的温暖话语

如果你简单,那么你的人生也会变得简单。看看下面44句温暖人心的话语,重获正面能量,奔向美好生活。——1、  即使输掉了一切,也不要输掉微笑……2、&n...(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