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心理咨询就是普通的聊天吗?

渡仁心理咨询 春华www.cdduren.com

误解一:心理咨询师就像医生一样给来访者治病。

        很多心理初学者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来访者尊敬地叫自己医生。显得自己很专业,很有能力。

        但实际上,这种误解的坏处很大。因为,如果咨询师是医生,来访者是病人,那么,作为来访者,他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

        我的心生病了,所以我需要一个心理医生来治疗我。

        但只要他稍微地缓过劲来,就会想:

        让心理咨询师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内心,这太不安全了!!! 如果人可以改造人(医治人)的话,那么心理咨询师首先得把自己改造成出色的人,他才有资格来治我。我必须得选个最完美,最有道德伦理的咨询师来治我。 但实际上,咨询师不可能是完美的人。

误解:怎么判断咨询做得好?是不是来访者越是表达感谢,咨询师就做得越好

       

      来访者自愈能力越强,自我成熟力量越强,病得越轻,越能对咨询师的刺激马上做出反应,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也越是能清醒地意识到咨询师对自己的帮助。当然,他也有能力对咨询师表达自己的谢意。

       而来访者如果严重陷入困境,根本没有余力去想到别人,从一开始脑子里就根本没有意识到咨询师还对自己做了很多事情。而且就算是意识到了,他的一贯模式不一定允许他做出感谢这件事来。

      而且,更复杂的心理问题,更高明的咨询师,更多依靠的是人类的天性、自我发展的本能,咨询师的作用就不那么好说清楚了。很有可能,咨询师促成了很好的改变,但来访者却不知道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甚至,咨询师需要警惕“感谢”。咨询师若是太过注重自己的“功能感”,想要得到来访者的感谢,很有可能会对咨询造成负面的影响。

      咨询师不是神,但很容易把自己当成神。

      当你把自己当成是神的时候,你的咨询很有可能就是对他人的伤害了。       

看上去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师到底做了啥,起了啥作用?

其实,咨询师的存在是最重要的事情,治愈的过程自然发生时,外表上看去好像咨询师什么都没有做,实际上,这才是极端劳心费力的事情。

<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100%" border="1">搜集资料表面上看上去像是普通的对话,搞不好来访者会觉得自己是信息的提供者,咨询师不过是信息的收集人。

好像咨询师来访者的信息搜集起来,就能像医生一样做出诊断,并给出解决的方案了。实际上,搜集资料本身是一件复杂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既需要培养关系维持关系,又要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性,还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听到资料的第一时间,做出专业的判断,把话题聚焦在有效、来访者能接受、能理解的领域里。

倾听表面上,只是需要咨询师去耐心听对方就好了,听懂对方的意思就好了。倾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一般人容易表现出兴趣,容易有偏见的地方,咨询师却不能简单地被表面现象迷惑,要把注意力都放在来访者灵魂这样的地方。不是去关注”波澜壮阔“的事件表面旋涡,而是倾听这些事件背后,灵魂究竟在诉说着什么。

有时,来访者会为了逃避灵魂的严厉要求,制造出“紧急”状态“戏剧”状态,比如绘声绘色地谈论他生活中与性有关的事件。这时候如果治疗师听凭本能,稀里糊涂地受骗上当,话就没法谈下去了。更无法深入来访者的心灵深处。

开放好像,如果咨询师的态度足够开放足够接纳,让当事人的自我治愈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能马上实现良好的转变。

好像咨询师只需要有开放的态度、接纳的胸襟,有没有知识都无所谓。实际上,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士,只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基本态度。他也是一个人,他也是在倾听当事人的诉说时感到共鸣时,心灵才能开放。心灵开放了,来访者的诉说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在这样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渐渐地往前进展。内心的接纳、开放是潜在的态度,是人的直接反应,是无法用意识控制干预的。(当你听到一件你不能接受的乱伦事件,你的表情、眼神、语气、用词、肢体语言都会表达你的排斥或逃避)

事实上,咨询师为了要有开放的态度,就需要相当的知识。(比如,如果不是有了较深入的心理知识,普通人真的难以接纳来访者突然而来的攻击和愤怒的)建议忠告只要咨询师来访者提一些忠告建议,让来访者照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实际上,提什么建议真的和效果无关。

同样一个建议,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里提出来,那简直是天差地别的效果。

如果只是建议有用,来访者自己在网上看心灵鸡汤就好了,还要咨询师干嘛。

其实,提什么建议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是在什么时机,怎么样提出这个建议的。

如果贸然给出忠告,对方可能会说:“这种方法我以前尝试过,没有用的。”然后对咨询师失去信任,轻率的建议,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发泄情感一般人相信,只要来访者简单地把内心的东西发泄出来,情况就会变好

在精神分析理论里,咨询师应当做为来访者发生内在过程的”容器“而存在。容器是有容量限制的。有的来访者精神并不那么脆弱,有足够的能力觉察到咨询师的容量限制在哪里,交给咨询师的任务也会比较合适。于是,他能通过咨询中的发泄而得到好转。

而有的来访者,会把过去的经验情感中窝在心里未消化的内容像井喷一样爆发出来。走到那一步,随着自然的气势一股劲地发泄完之后,回到家里则会陷入内心的自我厌弃,进而攻击咨询师。再不来了。

所以,咨询师必须要有喊停的本事。

而且在内心探索的过程中,如何发泄潜意识深处压抑的情感也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没有相关知识,处理不到那个层面去。另外,有经验的咨询师会在接近结束时,把话题转向现实,让来访者回到日常状态,做好回家的准备。如果面谈进行到一定深度时,疏忽了这一点,将带来不良的现实后果。

咨询师的耗费心血很多人以为,咨询师为了来访者的事古道热肠,关心体贴热情帮助,这样的咨询师特负责,心肠特别好,来访者也会为咨询师的用心和努力而感动。

实际上,咨询师那里,帮或不帮是一个选择。各有利弊。

而且,不去行动往往需要耗费更大的心理能量。

很多时候,咨询中存在着潜在的角力:到底是来访者咨询师进入自己的内心移情,让咨询师像他之前遇到所有人那样,忍不住帮助他喜欢他或是厌烦他嫌弃他逃避他呢?还是咨询师来访者走出内心的移情,让他看到事情可以有别的可能性?

咨询师需要修通了自己的情结,这样才能在“潜意识能力巨大”的来访者面前,不被来访者的潜意识引诱,不被自己的“帮助欲”“表演欲”“自卑欲”“控制欲”影响,始终保持平静稳定客观的态度,看到来访者的问题,并带他走出心灵的困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咨询就是普通的聊天吗?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词条  普通  普通词条  聊天  聊天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  
综合

 超心理学 Parapsychol...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在网络中看到这些信息:“转发这条锦鲤,一个月内就会有好事发生”,“不转胖10斤”,“超准星座运程”。现在可能很少人会认为自己是“迷信”的,但看...(展开)

综合

 加强心理辅导,克服考试焦虑 ​

考试焦虑是学生对考试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对高中生来说,考试焦虑的心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从积极的一面看,它是学生对待考试态度认真、动机强的表现,特别是在精神紧张起...(展开)

综合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毕业生走向社会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过来人的忠告总是一剂良药,提醒着我们可能走上的弯路。以下是一篇胡适写给毕业生的文章,当年的文字,而今看去仍然适用,胡先生是当之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