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你真的了解恐惧吗

白天,当我们在忙碌着手头的工作、悠闲地在公园散步以及在电梯或地铁里放松的听音乐的时候,我仿佛看到有一部分人因为对某种东西深深的恐惧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为此他们很苦恼。这个世界并不是公平的,大家都有恐惧,但一些人却多一些,这就是恐惧症人群。

战胜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对它,了解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里叫“知己知彼,方能面对不惧”。

在生活中,恐惧很常见,但你未必能细细的体验这种情绪。恐惧是在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或在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负性情绪。它既有其适应价值,又有破坏性。正常的恐惧其实是一个工作正常的警报系统,它的激活和调节系统可以精确运转,可以使我们只有在真正面对危险而不是在面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记忆中的危险激活自己,并且可以使我们在意识到危险解除后可以迅速的调节自己,从而平静下来。

病态的恐惧就是一个失灵的警报系统,它的激活和调节系统都已失灵。危险被激活的阈限降低,即使非常微小的事情都会引起个体惊慌,自然会频繁的受到“假恐慌”的困扰,就像成语“草木皆兵”的意思;调节环节也受到损坏,恐惧个体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减弱,恢复平静,并且它也容易死灰复燃,即恐惧复发。恐惧有很强的压抑作用,会使个体思维缓慢、活动刻板以及肌肉紧张等。

你可以回忆一下恐惧的时候你的生理有何表现呢?我们恐惧的时候,会激活大脑里面的杏仁核以及其他皮层下组织,这是你感受不到的。人的肾上腺素大量释放,机体进入应急状态,心率、皮肤电会增高、血压上升;肌肉(尤其是下肢肌肉)供血量增大,以供逃跑或抵抗;眼睛以及瞳孔变大并且会发出尖叫声;大脑释放多巴胺类物质,精神高度集中,以供迅速判断形势。想想“呆若木鸡,屁滚尿流,毛骨悚然”等,你也可以对恐惧的外在表现略知一二。

病态的恐惧向前一步就是恐惧症了。恐惧症是一种疾病,它有哪些症状呢?个体会表现出强烈的恐惧,甚至恐慌;恐惧常常无法控制;它会使患者故意躲避引起恐惧的事物或地点;如果患者必须面对,个体将忍受巨大的痛苦;恐惧会引起生活障碍,该障碍与对某一情景或事件的提前焦虑相关。

我们知道了恐惧症的具体表现,可是这还远远不够。恐惧,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现如今,人们大多数用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模型来阐述个体是如何产生过度恐惧或患上恐惧症的。

从生物方面看,恐惧可能是家族遗传的,也可能是人类的集体遗传。恐惧其实是进化留给人类珍贵的遗产,正是恐惧才得以使我们的祖先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大部分可由我们控制,但祖先这些危险的记忆保存了下来,保存在我们的“基因库”中。如果有些人患上先天的恐惧症,这是很难摆脱的。心理学研究使我们知道,人类很容易无意识的将令人不快的感觉与某些储存在大脑中、并被贴上危险标签的场景联系起来。病态的恐惧就是利用了这个机制。

但大可不必担心恐惧症这种基因决定论,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深深的担忧中。因为,你需要知道的是,基因遗传只是一颗种子,它的生长是需要后天的生活环境决定的。在无明显的外界创伤前提下,恐惧症出现的越早,先天因素的影响越大。

从心理方面来看,后期的教育方式、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中的学习榜样等都会影响恐怖的生物倾向的表达。在所有的恐惧症案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占主要地位,它起到阻止或促进恐惧症的发作。其实,大概有四种恐惧习得的方式,使我们更容易患上恐惧症。

1.创伤性事件:个体亲自面对巨大的威胁或者危险,并将该经历保存在记忆中,比如被其他人侵犯、惨烈车祸和空难、亲人去世、以及前段时间我们熟知的电梯吃人事件。

2.令人痛苦且反复发生的事件:长期受到较小的精神创伤的刺激,且无法控制(羞辱、挫折、不安的环境)。并不是只有非常大的打击才能使人患上恐惧症,那些微小的创伤也会造成条件反射性的恐惧。有社交恐惧倾向的个体,由于不断经历让自己不满的社交关系,结果就患上社交恐惧。那些常常受到父母一方或者双方贬低的孩子,也更容易发展为社交恐惧症。

3.通过模仿范例的社会习得方式:长期与某人(通常是父母双亲中的一方)接触,对某事特别害怕。观察榜样,特别是父母,对于基因因素引起的恐惧以及后天习得的恐惧而言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事实已经证明,儿童的恐惧主要是帮受到母亲的恐惧支配,母亲在儿童面前越是公开地表现这一恐惧,这对儿童的恐惧的影响就越大。

但是,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隐藏你的恐惧情绪。孩子们的观察力是很强的,他们不明白但是可以感觉到怒的恐惧。你的掩饰隐藏会让孩子觉得感到害怕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你需要向他们说:“我很害怕这个,虽然很荒唐,…其实,它并不危险。”

4.警告消息嵌入大脑:所受教育常常强调某种环境存在危险。

二十世纪的欧洲儿童会出现对狼的恐惧,事实是狼在生活中早已消失,人们认为这是童话故事的缘故。这至少提醒我们,成年人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哪些关于怪物或者吸血鬼的恐怖故事。

也不能利用恐惧来使孩子听话,想必你也经常听到“别去,会被坏人抓走的”,“不要去哪里玩,有怪物会吃了你的”。父母们如果过分警告女儿男人是不可相信的,很危险,不要和男人交往,这会引起她后期的恋爱恐惧。所以说,教导性的信息如果利用不当,在不知不觉中就种下了恐惧症的祸根。

从社会方面来看,文化或是社会也会对恐惧症的发展产生影响。

恐惧恐惧症领域中,女性的数量是男性的一倍多。原因是什么呢?从进化心理学来看,自然选择倾向于让男性更少的患恐惧症,这样他们的地位就可以大大提升,可以吸引女性繁衍后代,可以更好的外出打猎。但这些都只是猜想而已,无法证实是否科学合理。

在文化环境中,父母们会按照不同性别的社会规范来培养孩子,男孩们就应该无所畏惧,不应该随便表现出害怕;女孩们被鼓励表达自己的害怕。社会中可以接受胆小的女生,但如果一个男性胆小,恐怕是为社会,甚至家庭所不能容忍。

一般来说,女孩们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影响而习得某种情绪,包括恐惧。这是因为女生更擅长交流,解码情绪,以及更强的情绪易感性。这决定了女生对父母的恐惧更加敏感,比男孩更懂得如何探测父母的恐惧。还有研究显示,一种文化男性价值越强,则广场恐惧症出现的概率越大;相反,若一种文化的女性价值越强,则该疾病的出现概率就低。结果还发现,日本是男性化程度最高、广场恐惧症出现概率最高的国家,而瑞士则是女性化程度最高,广场恐惧症出现概率最低的国家。

不知道你是否对恐惧恐惧症,以及它们的表现和来源有所了解!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会继续给大家介绍有关恐惧的知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你真的了解恐惧吗  恐惧  恐惧词条  了解  了解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  你真的了解恐惧吗词条  
综合

 特不幸福的“比较幸福学”

“当我没有鞋穿的时候觉得很不快乐,直到我看见没有脚的人。”这种蕴含着独特东方智慧的思辨方式真叫人蛋疼:你没鞋穿不冷啊?你光着脚走路不扎么?难受不难受自己不知道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