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从“残疾”乞丐瞬间恢复成常人理性与感性地分析乞讨现象

  心潮心理咨询师今早看到一则新闻,台州温岭网友“小云”,昨天跟踪了一位残疾乞丐一个多小时,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原先瘫痪的乞丐,数着讨来的钱,起身行走,拦了辆公交车回家了。

  “小云”在温岭邬根镇政府工作,昨天上午,他到温岭市石桥头镇办事,听到一个哀伤的声音。循声望去,他看到一个匍匐在地面的乞丐。

  “他趴在一块滑板上,用两手爬行。””小云”掏出5元钱放进乞丐的罐子里,随后又有几个好心人也过来放了点钱。

  “你是不是碰到什么困难了?需要帮助吗?”“小云”问。他希望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

  没想到,乞丐不耐烦地说:“你能帮助啥?不要挡我财路!你有这个能力吗?”

  “小云”被呛了正着,想想手头的事忙完了,他决定跟踪偷拍这个乞丐,看看他是不是假乞丐。恰好他爱好摄影,身上带了相机。下面是他的自述:

  11点35分 振兴路上

  振兴路是温岭市石桥头镇上主要街道,车、人都很多。这名乞丐把喇叭声音开得很响,然后沿着街道从南往北爬行。

  至少有三四个路人给他扔钱,少的两三块,多的有个人扔了10块。

  11点52分 石桥菜场

  爬了近20分钟,他爬到了振兴路北头,那边没啥人气。

  他调转方向,向旁边的石桥菜场爬去。菜场满地脏水,但他似乎不在乎。有两三个卖菜的商户看到了他,纷纷拿钱给他。

  12点08分 南门街

  菜场里给钱的人,似乎没有料想的多。从东门进来的乞丐急急从南门拐了出去,爬到了南门街。

  南门街是一条古街,有不少年老居民,信佛的老太太特别多。她们纷纷拿钱给他,嘴里还念叨着“罪过罪过”。还有一个小男孩,妈妈给了他1块钱,让他拿给乞丐,小男孩觉得钱太少了,让妈妈又加了一块,然后放进罐子里,笑眯眯地蹦跳着离开。

  12点21分 81省道林石线

  他大概有点累了,爬行的速度越来越慢。81省道林石线车流不少,但行人很少,一路爬下来,没有收到钱。此时,他两只手一撑,整个人居然起来了,变成跪的姿势。又过了一会儿,他居然站了起来!

  我当时惊讶地都要叫出来了,他看起来空荡荡的裤管里,居然有两条好腿。

  12点28分 镇政府附近公交站牌

  接着,他舒展了一下筋骨,然后把罐子里的钱掏出来数。

  远远看去,纸币总有近百元。他将钱放进一个编织袋,然后将破帽、破衣、破裤一一脱去,露出里面那套干净衣服。他拦了辆公交车走了,剩下傻眼的我独自在风中凌乱。

  上文是当今社会非常典型的一个乞讨现象,而乞讨现象一向为人们所关注,厌恶与同情交织在一起,褒者不多见。根除乞讨现象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表明,乞讨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直到现在。未来如何,尚不得而知。我国当前的情况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化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强调法制,尊重人权、民主与自由,乞讨现象又遍及各地,主要是生活富裕的大中城市。乞讨者的相当一部分已不是为了求生存,维持生命,而是将其要作为一种职业,以特定的方式获得比在原籍为高的生活水平和积累财富以求未来的发展。如何看待和对待这种现象,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把乞讨现象看作是贫穷的表现,是生产力低下的产物。时而强调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在阶级社会,由于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使部分劳动者沦为乞丐。尤其是在革命过程中,把乞丐看作是旧社会的产物,强调只有社会主义,人民掌握政权,剥削阶级消失,生产力高度发展,才能根除。

  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表明,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不平等的存在,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乞讨,有极大的影响,但两者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有历史为证,现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国家即所谓发达国家,如发达的北欧和经济强国美国,乞丐与流浪者仍未消除。据估计,美国大约有350万流浪者,占美国总人口的1%和贫困人口的10%。

  在苏维埃时代的苏联,自称是没有阶级对立,没有剥削的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使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乞丐依然存在,当时不叫乞丐,而叫无家可归者。

  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除了发展生产和推翻剥削制度以外,曾经寄托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情况表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解决人的贫困问题,但乞讨现象仍然存在。仍以美国和过去的苏联为例,美国每年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占国民收入的一半以上。在苏维埃时代,苏联自称是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面对乞讨现象,采取种种社会措施,如建立收容机构,但有不少无家可归者仍然自愿流落街头。

  心理咨询师还说世界上有的民族,如吉普赛人,作为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终生流浪各地,他们以独特的生活方式维持着自我的民族特性。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乞讨是维持生计途径之一。

  由此可见,乞讨现象是一种很独特的社会现象。乞讨现象能否根除?心潮心理专家指出,首先要弄清楚乞讨现象得以存在的条件,乞讨现象在社会中长期存在,有两方面的原由:一是一部分人的需要,社会中总会有一部分人在社会结构性流动中处于无法以自己的劳动为生的地步;一是社会容许其存在,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私有制和生产力的发展,私人拥有的资产除了个人消费以外还有剩余,可以为乞讨者提供生活用品。2、社会流动,社会中的人口在地区上可以自由流动。因为乞讨和流浪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乞讨者不可能只在自己的居住地活动。3、社会伦理道德的容许,在大众意识中,广泛存在着人类所特有的同情同类的同情心,并把乐善好施看作是崇尚的道德品质,在宗教信仰中,施舍是修好积德,以求来世好报的手段之一。

  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实行公有制,限制人口流动,摒弃传统道德观念,强行禁止乞讨,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说,在我国建国初期,曾经一度杜绝了乞讨现象。那时,在城市里,城市居民有商品粮定量供应和最低生活补助。在农村也实行了公有制经济,人人都有固定的口粮,即使某个地区缺粮,也是人人都缺,无法互通有无,更谈不到乞讨。与此同时,政府实行的是限制农民流动的政策。农村人口不得自由流动,更不能盲目流入城市,由农村流入城市里的人,称之为盲流,由遣返机关遣送回农村。即使遭遇饥荒,也不得流动。这一切是能杜绝乞讨现象的根本原因。但是采取这样的路线和政策,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种种强制性措施的解除,乞讨现象便很快恢复。目前在中国的城镇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乞丐。尽管从整个国家来看,人均国民收入已是小康水平,尽管有的地区较为贫困,但能维持温饱。可见乞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和个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心理咨询师说,需要指出的是,乞讨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贫穷,天灾人祸,身体残疾等,但是两者都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贫穷可以使人求乞,但不是人人如此,还可以去抢劫,去偷盗。天灾人祸会使很多人流浪乞讨,也会有人揭竿而起,聚众义举,攻城略地,求得生存。因此,除了找出乞讨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以外,还有必要找出行乞者行乞的主观因素。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这样的路,这是理论工作者的任务。

  乞讨现象具体起自何时,已无从查考。一般说,乞丐产生于文明社会之后。如果从理论上推论的话,不如说是出现在私有制产生以后。如果是公有制的话,就无所谓乞讨。就是说,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现在,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只不过是时多时少,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有不同的特点而已。人们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比如说,在忆苦思甜的时代,做乞丐是件光荣的事。

乞讨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分析

  在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到现在,总会有一部分社会成员,他们具有劳动能力,但不从事社会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他们采用种种手段,依靠他人劳动成果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人有两大类型:一是采用违法的,违反道德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如土匪,盗贼;二是采用合法的,合乎道德的手段,如乞丐。他们靠他人主动的施舍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乞讨行为就是一部分社会成员长期或者短期不从事社会生产劳动,不创造社会财富,采用合法的手段,依靠他人的劳动果实为生。心理咨询师分析说,职业乞丐就是利用人们的同情获得食物和钱财,是个没有风险又不犯法的无本的生意,而且还是社会道德水准的表现。有人愿意以乞讨为生,这是个人的自由,乞丐职业化也并不是什么罪过。

  不可否认.有的乞讨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人们的同情。如衣着破烂、利用儿童、假装怀孕、谎称治病、财物被盗,有的采用使人们烦弃的手段,如儿童抱腿、磕头等纠缠不放,迫使施舍。有很多的乞丐以技艺或小生意行乞,如拉琴卖唱., 编制小动物卖给儿童。据网上有关统计材料,守本分的乞丐占到了近半数,卖艺型乞丐和残疾人乞丐分别占两成左右,而追随路人强要施舍的流氓无赖性乞丐仅占6.7%。

  社会的态度和政府的对策,总的来说,乞讨者尽管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又是不劳而获,时而影响社会治安,但社会允许这部分人存在,所以不应歧视。从整体来讲,社会是同情他们的,他们是弱势群体。作为一种基本人权,任何机关、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对乞讨者个人来讲,他们沦为乞丐的原因各异,但都是为了生存,并有自己的人生观念。如北京市政府明确表示,乞讨不是中国法律禁止的行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存在乞讨现象是正常的。禁止乞讨是违法的。当然,乞讨如果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安全与利益,自当别论。

  目前人们对待乞丐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是鄙视,因为他们不劳而获,是社会的寄生虫。一方面是同情,因为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以乞讨获得同情为生。

  在对待乞丐的态度中,在社会舆论和政府的政策中,存在着一些社会偏见。比如说,有人把乞讨现象看作是社会落后的表现,是不光彩的事情。对我国来说,是丢了社会主义的脸,是经济落后,人们贫穷,社会福利差,政府不关心群众生活的表现。总之是政府的政绩不佳。如有的地方规定一些特定的地区,如政府机关所在地的附近,不得行乞。有的救助管理站发出了《致市民的一封信》,建议市民不要直接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物,而应劝导其到救助站接受正规救助。

如何看待和认识乞讨

  我们现代的时尚是讲究民主,自由,尊重人权。那么也应该尊重乞讨者的人权,尊重他们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他们的行为并不违法,也不违反道德,反而为崇尚行善积德的人提供实践的机会。

  有人说他们不劳而获,是寄生虫。社会中不劳而获者何其多也。如盗匪,恶霸,诈骗犯,他们与乞讨者的区别是以危害他人为手段。再有是贪官污吏,他们以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手段获取钱财。乞讨者同他们不同,不危害施舍者,当然不违反法律规范。.何况一些乞丐是由于智商或者机体上有问题,为了“活命”而行乞,他们处境艰难,居无定所,有的连户籍都没有。

  在对待乞讨者的偏见中 ,有一个关键性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定势。那就是立场问题。心理咨询师指出讨论者一般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或者是站在领导,管理者的立场,甚至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为甚么不能站在乞讨者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和如何对待他们的行为。比如说,城管人员责难农村的父母,在假期携带儿女到北京车站行乞为的是赚取学费,给儿童的心理造成创伤。这是谁之过?实际上我们应该自责,那里的农民没有足够的钱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地方政府没有解决儿童的教育问题。这是工作上的失误,政绩不佳的表现。

  再比如说,有很多的城里人,埋怨农民来城市乞讨,说他们好逸恶劳,追求城市里的生活水平。事实也的却如此。何以如此?因为他们生长在农村,没有像城里人那样有最低生活补贴,不能像城里人那样受到较高层次的文化教育,没有城市户口。这能责怪他们吗?他们同城里人一样都是社会的成员,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却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何其冤也。

  再比如说,有人在大街上,见到或者遇到丐童用跪拜或者抱腿的手段向路人乞讨时,会感到异常不快,厌恶,说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丐童来说,他们认为,这些衣冠楚楚的文明人,怎么这样缺少同情心,平时讲吃讲穿,挥金如土,这时却吝啬一元小钱,何其怪也。

乞讨现象在社会中的作用

  乞讨现象是社会人口结构性流动的产物,同人的本性相关。乞讨用于协调人本性中的合作与争夺两者之间的关系。争夺中处于劣势的人或者自愿选择以乞讨为生的人获得处于优势的人帮助,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心理咨询师将其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社会中一部分人在人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而维持生命存在保护地。合作与争夺是人的本性。人是群居动物,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同时进行争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争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财产,权势和声望。在争夺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处于劣势,有的会丧失一切财产,更谈不到权势和声望,而沦为无法以自己的劳动为生的境地,于是便依靠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通过乞讨来维持生命。乞讨成为他们的最后的领地。

  另一种情况,是社会中的行业成千上万,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总会有人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找不到除了乞讨和流浪更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和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有的喜欢过这种无忧无欲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在西方国家最为突出,政府为他们提供了住房和食物。有类似于救助站的机构。与中国不同的是,可以来去自由。这些流浪者有的天寒时暂时住救助站,天气一旦转暖。他们又奔向自由的天地。乞讨成为社会中一部分人所喜欢的职业和生活方式。

  第三种情况,是他们从事乞讨行业,不是为了简单的糊口维持生命,而是为了赚钱甚至是致富,目前我国城市里大量的乞讨人员,他们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地区,乞讨所得远远高于在原籍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他们同外出打工,只是由于找不到适合自己条件的工作,才不得不选择这个无需体力,无需脑力,无须技术的职业活动。

  应指出的是,即使外出不是打工,是乞讨,做职业乞丐,但也属于社会流动的范畴,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是社会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乞讨  乞讨词条  常人  常人词条  残疾  残疾词条  感性  感性词条  乞丐  乞丐词条  
综合

 谈谈钱,说说爱

文/meiya  一、女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前几日和一个女友通电话,聊起她相亲认识的男朋友,问她,两人相处得怎样?她说,...(展开)

综合

 情侣间的29条精准预言

 一个人对待服务员的态度,就是交往几个月后,他对待你的态度。准么? ——定律一 如果你的多数朋友不喜欢你的那一位,那么,他/她肯定不是the...(展开)

综合

 花季少年的社交恐惧症

权威心理专家史特劳斯和拉斯特在1993年的论文中发现孩子社交的恐惧百分之六十发生在学校。在学校中最使他们感到为难的是和同学接触,例如和同学谈话或借东西。接下来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