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五虎断魂枪

                   文/朱建军

本文转载自朱建军教授的心理历史学新著《中国历史名人的个性解读》。

老舍作为小说家,我个人认为是那个时代中最好的——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这个观点,至少说是那个年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吧。

这个历史人物,也还是值得我们做一点心理分析的。

老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允许我借用他的小说人物去理解他。借助一个人写的小说,来分析这个人的心理和性格,实际上是很“科学”的。在心理学中,这种方法叫作“作品分析”。一个人的作品,或多或少总是含有他自己的心理印记的,因此对之进行分析,也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个作者。

我读过老舍的很多作品,但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今天动笔写这个心理历史学的随笔时,我回忆了一下,在我心里浮现出来并且印象极为深刻的,不是大家熟知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而是《离婚》和《断魂枪》,而且这两部作品中的具体内容也都不太记得了,《离婚》中我只记得第一句话,说“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断魂枪》我只记得那个沙子龙在夜深人静时,练完一套五虎断魂枪,抚着枪杆说“不传”。

对一个人进行心理分析,这个工作实际上并非是一个可以按部就班地做的工作。实际上心理分析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受过心理分析训练的人,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那个你要去分析的人,然后得到对他的感同身受的理解,然后给出结果。我对老舍印象最深的两部作品,就是我的心对他最有感受的地方。如果我是一个合格的心理分析师,那么,这两部作品应该就能反映出老舍。因此,我不打算去查阅老舍的全部作品,我就从这两部作品,说说我对老舍的心理的理解。诸位读者如果有兴趣,不妨在看完我的书之后,读读老舍的作品,相信必定会加深对他的理解——更何况他写的东西那么好看,阅读他也是非常美好的人生享受。

张大哥”是什么样的人呢?简单说,是一个很懂得人情世故,善良而八面玲珑的老好人。据老舍描写他的外貌:“长长的脸,并不驴脸瓜搭,笑意常把脸往扁处纵上些,而且颇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当有的肉。高鼻子,阴阳眼,大耳垂,无论在哪儿也是个富态的人。打扮得也体面。没有张大哥不爱的东西……他的经验是与日用百科全书有同样性质的。哪一界的事情,他都知道。哪一部的小官,他都作过。哪一党的职员,他都认识;可是永不关心党里的宗旨与主义。”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过他那庸俗的、有滋有味的小日子,和谁都不会冲突。这是一个社会的适应者。

如果按照某些学派的心理学家所做的定义,对社会适应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那么,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张大哥更健康的人了。

如果按照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力量,张大哥是“人格面具”格外发达的人。所谓人格面具,就是人内心中,那个善于而且喜欢适应社会和他人的部分。人格面具强,一个人就更容易和社会融洽相处。但是,人格面具也有不利于人的一面,那就是他容易使人变得肤浅。还有,他容易让人“失去自我”,也就是说太多考虑如何适应别人,会忘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而忘记自己真正的内心深处的需要,从而使自己越来越空虚。

我的分析是:老舍的心中,也有一个“张大哥”。他内心的这个部分,被他用来适应社会。所以大家能看到的老舍,常常就是这个张大哥样子的老舍,一个很懂得人情世故,善良而八面玲珑的老好人。

老舍的儿子回忆父亲时说:“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在我看来,可能有人来的时候那个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和谁都能很谈得来的老舍实际上就是老舍心中活着的张大哥。

在意象对话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人实际上是由许多“子人格”组成的,每个子人格是这个人的一部分。张大哥就是老舍的一个子人格,虽然老舍也还有其他的部分。

现实中的老舍也很有适应性,比如在写作中,如果别人有需要,他完全可以不写小说,而写任何别人需要他写的体裁的作品。抗战时,为了宣传,他可以写旧剧、写大鼓词、旧文体小说以及唱词;19年后也可以写《龙须沟》《茶馆》等话剧以及曲艺作品。这种“百搭”的适应性,并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还因为他内心中有一种“张大哥”式的,愿意适应社会的愿望。

但这只是老舍的一面而已——他会有很多面,有很多子人格——不过和这一面最不同,而最相关的另一面也许就是“沙子龙”。

小说中的“沙子龙”是武林高手,擅长五虎断魂枪,江湖上几乎从来没有过对手。但是,到了人们都使用手枪步枪的时代,这种武功并没有什么用处了。于是沙子龙就开了个客栈,不再使用也不再去提起自己的“当年之勇”。有人来挑战,有人来学武,沙子龙都不出手。只有在夜深的时候,他才自己练一练这五虎断魂枪。

我觉得这个形象也许才是老舍最认同的自己。武功超绝,但是生不逢时。在张大哥那随和的老好人的背后,有一个自负而悲凉的大师。如果自己的枪法,不能再用来震撼江湖,只能被用于卖艺,那么他宁肯不传,让五虎断魂枪随自己进棺材——这之中有一种信仰,不容亵渎。“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这也许才是更深层的老舍,一个认真的、把写作当作信仰的老舍

如果以“适应社会”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老舍的这个部分或这个子人格,一定是心理很不健康的。但实际上,这个才是更真实的老舍,或者说更核心的老舍,也是更有创造力的老舍

我理解,老舍心中的沙子龙,其实常常是抑郁的。但是只要“张大哥”还在,他就能够继续适应社会。但是,当“文化大革命”那极度的侮辱来到的时候,“张大哥”已经没有办法适应了,于是张大哥崩溃了。而沙子龙认识到,“五虎断魂枪”的时代也完全过去了,于是他也就失望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大哥已经没有能力帮助他活下去,而沙子龙也完全没有兴趣在这样的世界活下去,于是他就选择了自杀。

老舍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种个性呢?

和童年经验有一定的关系。

老舍的父亲是什么性格?老舍受到了他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我们缺少资料,也就不妄加揣度了。但我们知道他的父亲是死于八国联军打入北京的时候,推算一下那一年老舍大概是11岁。那之后,家里很穷,母亲靠给人家洗衣服养家。

根据一般的心理学经验,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走向两个方向:一个是孩子变得“懂事”,也就是孩子会尽量分担家里的担子,并且表现得比其他同龄人更为成熟。另一种可能是孩子放弃自己,走向堕落。但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的内心中安全感都会变得比较弱。前一种孩子因为缺少安全感,所以必须自己努力,并和母亲相依为命。后一种孩子因为缺少安全感,所以破罐破摔,不再努力。

显然老舍是前一种人,不过我们也可以知道,他内心应该是缺少安全感的。

张大哥”的这一部分之所以能存在于他的心中,实际上正是因为他不得不学习适应社会,才能在一个不安全的世界活下去。张大哥的那种适应力,来源于一种察言观色的自我训练,而之所以要察言观色,正是因为内心不安全。张大哥表面上的开朗也不全是假的,因为当他适应成功时,当然是高兴的;但是这个表面上的开朗也不是真的,因为这背后是一种不得不如此的悲哀。

至于他身上的“沙子龙”,整体上来说,当然是更有自信的。这个自信来源于他的实力。但是,这个沙子龙更真实,也就更悲哀——因为有实力又如何,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境遇。而且,这个真正的你,越是优秀越是孤独,就越没有人能懂你。

老舍的心里,应该是很抑郁的。

我不会因此而轻视他,他虽然抑郁,但是依旧是非常罕见的奇才。

老舍身上的“张大哥”性格,也和“旗人”文化的影响很有关系。那个时候的旗人,要面子、讲规矩、礼数多,这些也辅助塑造了“张大哥”。而作为一个没落的旗人,那种自尊和自卑并存的矛盾,也影响了他的心理状态。

这种善良但缺少安全感的人,比较习惯于屈己从人、委曲求全,这也应当是他的内心痛苦和抑郁的一个来源以及他心理压力的一个来源。如果刚好他的父亲不在世,跟随母亲生活,心理学发现那么他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也比较容易自我压抑。这是因为一方面他同情母亲,会不忍心反对母亲;另一方面他也会在心理上更为依赖母亲——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和母亲之间“有一种共生的关系”。而这种对待女性的态度,也往往会迁移到以后的婚姻中。其实对婚姻可能会是不利的,他也许会表现得对妻子很好,但是妻子却会总觉得内心并不满足,而他也常常感到委屈……当然,这仅仅是推测,我并未掌握任何这方面的具体信息。但,如果说他和妻子的关系会不够理想,我是肯定很相信的。最关键的是,他会感到很孤独。

这样的人,活得会很累。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会理解他为什么用投湖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因为投湖象征的心理意义是,回到母亲的子宫中,湖水可以象征着羊水。而回到母亲的子宫,则象征着安宁和平静以及安全。

因为在这个世界,这个敏感、善良的孩子没有找到安宁、平静和安全。

  虽然蚌病成珠,他留下了太多的珍宝给这个世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五虎断魂枪  五虎  五虎词条  断魂  断魂词条  五虎断魂枪词条  
综合

 打电话也可测试感情态度

 一般电话筒的拿法有以下五种,你习惯用哪种呢?  A、用两手拿。  B、拿时离耳朵有段距离。  C、用另一只手拨弄着电话线。  D、手持电话筒的下端。  E、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