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1

1、基础知识目标:

认真阅读剧本,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

①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②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

3、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能力。

②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罪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本课所在单元教学要求是“阅读剧本,要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的。”

确立本文的欣赏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课文较长,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整部剧作的内容,重点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人物感情。可以播放电影,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教学中可通过朗读、配音,创设情境。

本文是自读课,可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加深其对戏剧人物的了解。

两课时(连堂上)。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悲剧我们接触过许多,谁能来举例?

2、学生散答。

3、教师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交待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要求大家在品味作品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

三、回放电影片断,请学生配音,创设情境

1、教师引导:大家知道,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在发展变化着,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情,我们先来回放电影中的几个经典片断,帮助大家回顾一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

2、利用VCD(多媒体效果更好)放映。(指名两位学生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配音。)

镜头一:舞会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中不期而遇,互诉衷肠。

镜头二:罗密欧在无奈中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遭到放逐。两个人依依惜别,痛苦万分。

3、朗诵指导:两位同学的精彩配音一定会令其他同学叹服,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其余同学作评价,找出差距所在,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朗诵指导。

(在诵读过程当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品味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的感情

1、教师引导:在刚才的那段对白中,我们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那刻骨铭心的爱,听到了他们热烈挚诚的心声——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但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维洛那街头一场血腥的厮杀使一切幸福和希望都化成泡影。罗密欧被放逐,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就这样被迫分离了。当罗密欧带着满腔痛苦,无限爱恋和一丝渺茫的希望踏上去曼陀亚的.路时,他怎会想到与朱丽叶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当他再次回到维洛那时,他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请大家打开书,来品味罗密欧的语言。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圈点能表现罗密欧心情的语句,作旁批。

3、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的感情。

(归纳)暴躁、狂怒。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4、引导:请大家回顾一下电影,罗密欧原本就是这样一个蛮横粗暴的人吗?

(归纳)罗密欧原本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5、引导:除了命令、威胁仆人外,还有哪些语言体现他这种心情?

(归纳)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6、引导:但为什么后来他又称坟墓是“一个灯塔”,“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呢?这样写,是不是矛盾呢?

(归纳)不矛盾。“灯塔”能指引航向。罗密欧之所以来到这儿,就是因为朱丽叶安息在这里,所以这里用比喻表明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刚才罗密欧咒骂坟墓,是因其阻挡了他与朱丽叶的相聚;而现在,罗密欧已掘开墓门,来到朱丽叶身边,所以他又觉得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衷赞美,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由此可见罗密欧用情至深。

7、引导:罗密欧的失去理智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归纳)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他说自己是“一个疯子”,已“不顾死活”。帕里斯本来也是无辜的,但因为他阻挠了罗密欧去见墓中的朱丽叶,所以罗密欧不顾一切地拔剑,与之格斗,最终刺死了他。

8、引导:这一情节中的罗密欧的确很激动,但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还能从罗密欧的言谈中找到他昔日那温和的影子,找找看。

(归纳)见到帕里斯之初,罗密欧本来已经很暴躁,但尽管帕里斯出言不逊,说他是“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他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当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拔剑决斗。

9、引导:可见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变故时,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要从语言入手,细细品味,不能将其简单化。除了激动、暴怒外,还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归纳)痛不欲生,立志殉情。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10、请朗读较好的同学就这些语言作表情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

(归纳)除了激动、悲痛外,还有一丝欣慰。如“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我们在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常常会“干杯”,但现在罗密欧手中端的不是琼浆玉液,而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就是因为他想到一饮而尽后,就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了,所以他很欣慰。

投影设问:“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归纳)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讨论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

(1)“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朱丽叶。

(2)“苦叶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死神。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罗密欧手中的毒药。

(可以把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为鉴赏中的未定点,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就值得肯定。教师没有必要作出统一的“标准”答案。)

11、教师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形象板书,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实现新大纲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1、教师引导: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归纳)封建世仇与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上述观点会为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学生对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有所了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与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学生敢于提出新见解,教师要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同学就此观点展开讨论,不急于在课上就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翻看原著,查阅资料,再多寻找一些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再交流,再讨论。

课堂上暂时只按第一种观点继续往下分析。)

2、教师引导: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要求联系电影中的情节,结合课文语言作出分析。

(归纳1)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的事件不再发生。

(归纳2)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归纳3)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教师引导: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调解,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都表现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大家知道,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

①启发: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归纳)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

②启发: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归纳)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4、教师小结: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此环节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新大纲内因为主的教育思想,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

六、演出课本剧

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感情、作品的主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此环节在时间上宜把握在30分钟之内。)

(排演课本剧,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排练,最后择优选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各有所长的学生就都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舞台上,幽暗的灯光,阴冷的布景,哀婉的音乐,会使观众很快进入情境;而演员们投入的表演——那低回深情的倾诉、那毅然决然的殉情,会深深地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不由你不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掬一把同情之泪。

在观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观后的感受,如对表演的评价,通过课本剧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等。也可让几个主要演员走下台来和观众见面,谈一谈自己表演的体会和收获,让四个罗密欧、四个朱丽叶、四个帕里斯、四个……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这样,经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几个循环,学生对作品一定会有独到的理解。)

七、总结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八、作业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文字。

(在作业的安排上,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新大纲“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教育理念。)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2

教学目的:

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学重点:

延伸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与分析

教学方法:

研究鉴赏法

教学过程:

一、试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分别体现的反封建的社会意义。

(讨论,学生用5分钟时间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然后口头评述。)

提示: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双双自杀的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因为子女的婚姻大事只能由家长作主。这是这首诗典型意义之所在。从这个高度上才能看出作者的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精神。

二、围绕《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或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评论文章

提示:①学生要把握作品,深入分析,做出评价。

②这部戏剧不一定就只是积极的,也有其缺陷,可以抓住一面评论。

③以东方人或是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待此戏剧也许还可以有更多的认识。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3

教学目的: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教学导入:

上学期,我们读过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的。在欧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世仇,也曾葬送过不少互相爱慕的青年人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惨死的悲剧便是其中的一幕。

介绍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2.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理清思路: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

2.讨论思路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合解。

概括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布置作业:

课后自由组织几个同学,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徇情或者两个仇家和解这两段剧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4

教学目标:

1.积累莎士比亚及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欣赏莎士比亚诗化的戏剧语言;领悟戏剧旁白、对白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和对爱情的追求。

3.体会东西方文化表情达意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欣赏戏剧语言,领悟戏剧旁白、对白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和对爱情的追求。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悲剧我们接触过许多,谁能来举例?

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作家作品

1、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XX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2、《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课文节选的就是这部分)

经劳伦斯神甫帮助,两人秘密举行婚礼。后罗密欧刺死朱丽叶的表哥被放逐,朱丽叶也面临被逼婚的窘境。神甫给朱丽叶让她装死,不明真相的罗密欧赶到朱丽叶身边后自杀殉情。朱丽叶苏醒后,发现爱人已死,于是用匕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两人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三、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节选部分是全剧的第二幕第二场,说说这场戏主要讲了什么。

是讲两人花园相会的,简称“阳台会”。它描写的是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表白热烈而真挚,体现了他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未来的人文主义思想。

2、理清课文脉络情节。请同学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一 两人独白,表达相思

二 两人对白,说爱盟誓

三 两人定情,不忍离别

四、问题探究,理解下列句子。

1、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

明确:“受过伤”指的是感情的创伤,这句话表达了罗密欧陷入了对朱丽叶的深深思念之中而不能自拔,显示了他内心的慌乱与焦灼。

2、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

明确:把朱丽叶比作“太阳”,表达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太阳”在西方文学文化中象征着圣洁与美丽。正如《诗经》、《楚辞》里常用香草、鲜花比喻美人、贤臣等等。

3、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

明确:这是罗密欧的独白。“凡人”是庸俗的,而“天使”是圣洁的,用这些字眼来表达罗密欧对朱丽叶的仰慕之情。

4、我没法告诉你我叫什么名字。敬爱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我一定把这几个字撕成粉碎。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罗密欧对封建世俗的仇恨,“撕成粉碎”是表现他向封建伦理发起的强有力的挑战。

5、“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

明确:在朱丽叶眼中,上帝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万物(包括月亮)也是不可靠的,唯一值得信赖的就是情人自身。

五、领悟鉴赏:

1、领悟重点

⑴该剧主要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表达了作者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剧中的女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位名门闺秀。她热爱生活,天真纯洁,在同罗密欧相爱之前是一个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贤淑少女,她爱上罗密欧后,爱情灼热的火焰在她身上立刻变成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她变得大胆起来了,再也不是俯首帖耳,唯父母之命是听的闺秀了。月夜中,她自言自语,道出了对罗密欧的爱慕与思念,当心上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她抛弃了少女的矜持,勇敢地冲破封建束缚,彻底抛弃了封建家族观念,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显示了她是一个坚定果断的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资产阶级新女性。

罗密欧也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新时代的青年,为了追求个人幸福生活。他敢于挣脱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他出生于名门贵族,热爱生活,有理想,为了纯洁的爱情。他敢于反抗封建制度,视死如归,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显示了人文主义者为追求幸福生活,实现生活理想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⑵如何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表白?

提示: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出自名门贵族,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但当他们相爱后,立刻有了一股无穷的力量,敢于冒着极大的危险而偷偷相会,这次相会是偶然的。但从感情发展的趋势看,又是必然的。

当这对相爱的人见面之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再也顾不上封建势力和封建伦理观念,他们大胆追求爱情,向对方互诉衷情。他们的表白是热烈而真挚的,是纯真而果敢的。这正体现了他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未来的人文主义思想。

⑶在该剧的结尾处,罗密欧说愿意做朱丽叶用丝线牵拉的鸟儿。该怎样理解?

提示:罗密欧敢于冒着极大的危险去见朱丽叶,足见他对朱丽叶的爱慕之切和思念之深,在罗密欧的心目中,朱丽叶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处于情感高峰上的恋人都心甘情愿地失去自我,把自己完全地融进对方的身体和灵魂里去。这种融会不是自由的丧失,而且获得最大的自由。

2、剖析难点

怎样理解该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提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反对封建思想,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见钟情,互生爱慕,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却难成眷属。面对伦理观念的重重阻隔,他们秘密相会,互诉衷情,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成为封建秩序的叛逆者。特别是该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着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

3、鉴赏艺术

⑴如何理解该剧的语言特点?

提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诗剧。节选部分较好地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诗化、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剧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明、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太阳”“大海”“鲜花”等比喻朱丽叶,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既显得生动,又富有意蕴。再如文中朱丽叶与罗密欧的爱情表白,热情洋溢,音韵和谐,犹如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而罗密欧在临别时对朱丽叶的祝福简直就是一首抒情诗了。

⑵主题呈现技巧剖析

①节选这场戏十分注重气氛的渲染和营造,莎士比亚一方面充分利用环境来烘托气氛,如神秘的夜色、静谧的花园、皎洁的月亮、温暖的晨曦;另一方面运用西方诗歌中适合于描写爱情的诗体,如十四行诗等,让两个恋人在诗情画意中唱出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如“美丽的太阳”一段抒情独白(“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中。

②莎士比亚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一句句独白充满诗意。他不仅把朱丽叶比喻为美丽的太阳,表达对她的赞美之情,还将月亮拟人化,比作有嫉妒心的人,它因不如朱丽叶美丽,“已经气得面色惨白”。太阳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而“妒忌的月亮”则象征着家族冤仇与世俗礼教,“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深层次地象征了坚贞纯洁的爱情,必将战胜家族冤仇与世俗礼教的美好愿望。

“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 “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象征封建包办婚姻,说“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表达了主人公对它的憎恶和反叛,也反映了主人公对自由婚姻的憧憬。

六、迁移拓展:

《西厢记》中张生高中状元,最终与莺莺成为眷属。《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相爱,双双以死告白天下,一个以美满收场,一个却以悲怆结局。在反封建的题材上,《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曲同工,可结局却迥然不同,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思维提示:中西戏剧的比较

中西戏剧的比较

1、关于爱情剧。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的公式。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3、西方的爱情剧多侧重于两个人的爱情心理。中国的爱情剧大多与国家、社会相联系,从更大的社会背景去描写爱情。

总结: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是使两部剧作结尾迥异的主要因素。中国人自《诗经》、神话以来,都在追求一种爱情婚姻的美满和社会生活的和谐。儒学中“大同”、“中庸”、“仁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因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爱情故事往往是饱经挫折与坎坷之后终成眷属。但是西方人自希腊神话产生以来,文学作品中悲剧的色彩尤为浓重。这就与西方渐次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分不开。但是悲喜剧在中西方都有存在,因而作家个人的构思亦有不同。倘使张生与莺莺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的结局,也未为不可,只是中国老百姓不一定买帐。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终成眷属,主题中的反封建意识也就受到削弱。因而两剧结尾的不同正反映一种现象:社会背景不同,群众欣赏口味不同,作品构思不同,结尾亦有不同表现。

规律点拨:文艺来自生活,学会站在生活的高度来欣赏文学作品,并且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5

一、熟悉情节:

1、第五幕第三场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关系是怎样的?

帕里斯、罗密欧、朱丽叶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节选部分内容。

帕、罗决斗,罗、朱殉情,神父陈情,蒙、凯和解。

二、问题设计

1、当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归纳)暴躁、狂怒。

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最好涉及到“骑士”“侠客”“武士道”精神)

2、问: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爱情变故时,往往有哪几种变化?

痛不欲生,立志殉情———罗密欧

无能为力、殉情——————焦仲卿

苟且偷生————李甲

(归纳)。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3、殉情的方式可不可取?或如何看待殉情这种方式?

明确:

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让人钦佩。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另类的说法,不在于对错,重要的是引导。

4、“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归纳)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三、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1、问: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结合这一论述,体会罗、朱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作品闪耀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

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与焦仲卿、李甲比较)

(归纳)封建世俗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俗和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2、帕里斯形象分析

第三者、爱上一个不爱他的人,怎么办?他应该说是全剧本中最富有悲剧意义的人物,或许是为了心爱人,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尊严,或许是————,对这个人物应该容许学生发表意见。我个人认为,分析帕里斯更有现实意义,往往这个人物被我们广大老师忽略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6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品,通过莎士比亚这个剧本领会其人文主义理想。

(二)欣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是世界公认的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剧作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他早期的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一剧作,与著名的《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都集中地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一对相互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莎士比亚通过这一悲剧,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主义。可以说,“反封建”,是这部作品的主旨所在,也是其思想价值所在。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恋人,死于封建伦理观念,死于陈旧的腐朽的封建意识,死于封建家长制,死于封建世仇。

所以,这部作品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就具有了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值得强调的是,作者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的,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其基调,是在于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主人公双双殉情,却换取了两家的和解。作者对戏剧冲突的如此处理,昭示着腐朽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戏剧语言的欣赏,是预习本课的一个重点。莎士比亚是一代语言大师,他的驾驭语言刻画人物的才能,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精彩的表现。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体会其人物对话的简练传神,音韵和谐,其诗一般的语言,极为精彩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此,应该注意欣赏。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那么,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同一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二)诗化的语言。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

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

①具有强烈的激情。

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文为自读课,教学安排一课时。有关知识,可由教师课前打印出来交给同学作为预习参考。课堂上主要以分角色朗诵为主。有条件的,可以排演片断。

【小资料】

中西戏剧的比较:

1.关于爱情剧。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的公式。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7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品味剧本中诗化的语言。

2、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欣赏人物语言。

3、体会作者对中世纪腐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的批判和对当时的封建势力的抨击。

二、学生重点:目标①

(一)导入

三、教学过程: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每个国家都在会议间隙播放一部影片作为文化交流,周总理带出的影片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随行的工作人员对如何介绍这部中国色彩十分浓郁的`影片感到为难,在放映前周总理亲自作了解说,他说:“今天,我给诸位带来的是一部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位评论家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戏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解文题

了解一下故事的大概经过,请同学读注释①。

(三)知背景作者

1、作者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他的戏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8

学习目标:

1.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剧本的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

3. 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的比较学习,探究造成各自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点:

主题和语言。

学习难点:

语言特色: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 作者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他幼年时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曾进过文法学校,接触到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曾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登台演戏。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二、 剧本产生的社会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当时正是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实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三、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剧本怎样的矛盾冲突?

2、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3、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呢?

4、如何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5、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安排了结怨多年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和好呢?

四、比较探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同是爱情悲剧题材,试比较鉴赏两篇课文的异同。

1、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2、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用“人权”与“神权”相对抗;反对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世仇恩怨,追求真正的爱情;反抗封建制家族观,秘密举行婚礼,为爱而双双殉情;两个结怨很深的家族的握手言和等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3、罗密欧本是一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贵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蛮,忽而平和、友好,是他听到心上人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表现。他对仆人用了一连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吓的语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而当仆人顺从他之后,他的语言马上平和起来,“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而对于所谓的“情敌”,他的语言也是忽野蛮,忽友好。通过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心十分激动的、几乎要失去理智的罗密欧

4、剧本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深刻地体现了它的社会意义,即鲜明的反封建倾向。莎士比亚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人文主义思想的封建贵族青年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巧妙地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5、《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两个青年无法结合,终于殉情。两个原本武斗不断的家庭,在各自失去了心爱的儿女,得到了复仇的最惨痛的结果后,两个家族却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械斗,而是显得非常冷静。亲王适时地劝导后,凯普莱特说:“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给我。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看来凯普莱特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血的代价。蒙太古也说道:“但是我可以给你更多的。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两家的握手言和说明,第一,年轻的一代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举动已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且取得了胜利;第二,这一结果象征了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思想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9

目的

1.把握剧情,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

3.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的比较学习,探究造成各自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4.分析并体会两个世代结仇的家族最后握手言和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爱情题材历来被文学界称为“永恒的题材”。我国古代从《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到乐府诗中的《孔雀东南飞》到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无不体现这一永恒的题材。其实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部以爱情悲剧为题材的戏剧。以前我们已学过了《孔雀东南飞》,了解了乐府诗中的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莎士比亚,学习他笔下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二、解题

1.作者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他幼年时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曾进过文法学校,接触到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曾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登台演戏。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2.剧本产生的社会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当时正是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实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三、初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讨论思路。

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家族的家长,痛悔不已而终于和解。

板书:

罗密欧 与 朱丽叶

决斗 为 假死

殉情

两家族和解

3.提问: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剧本怎样的矛盾冲突?

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4.提问:结合前面对人文主义的介绍,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表看法。

明确: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用“人权”与“神权”相对抗;反对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世仇恩怨,追求真正的爱情;反抗封建制家族观,秘密举行婚礼,为爱而双双殉情;两个结怨很深的家族的握手言和等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5.提问: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呢?

明确:罗密欧本是一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贵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蛮,忽而平和、友好,是他听到心上人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表现。他对仆人用了一连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吓的语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而当仆人顺从他之后,他的语言马上平和起来,“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而对于所谓的“情敌”,他的语言也是忽野蛮,忽友好。通过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心十分激动的、几乎要失去理智的罗密欧

6.提问:如何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明确:剧本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深刻地体现了它的社会意义,即鲜明的反封建倾向。莎士比亚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人文主义思想的封建贵族青年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巧妙地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7.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安排了结怨多年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和好吗?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两个青年无法结合,终于殉情。两个原本武斗不断的家庭,在各自失去了心爱的儿女,得到了复仇的最惨痛的结果后,两个家族却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械斗,而是显得非常冷静。亲王适时地劝导后,凯普莱特说:“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给我。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看来凯普莱特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血的代价。蒙太古也说道:“但是我可以给你更多的。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两家的握手言和说明,第一,年轻的一代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举动已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且取得了胜利;第二,这一结果象征了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思想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四、研究性学习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请细细品读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

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些能体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句子来赏析,教师归纳。

1.帕里斯使用“鲜花”“娇虹”“芳坟”等美好的事情,是对朱丽叶的美貌、善良心地的赞美,表达了对她的无限爱慕、思念之情。“永无消歇”表达了对朱丽叶绵绵无尽的思念。

2.罗密欧此时面对着他认为已死的朱丽叶和为朱丽叶而死的帕里斯,决心以死殉情。能够和朱丽叶同居一座坟墓而躲开不如意的人间,罗密欧认为这个坟墓是“胜利的坟墓”。“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她就是为归航的`船导航的灯塔,引导着自己追随而去。

3.“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这表明他不愿相信朱丽叶已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是他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的外露。

4.“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哟!这个排比,增强了语势,表明罗密欧既有无限的眷念,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5.“把锄头跟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这表明他此时的暴躁、狂怒。罗密欧原本是个极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6.“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这是帕里斯对罗密欧的出言不逊,甚至诅咒,但罗密欧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在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地拔剑决斗。

7.罗密欧对“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这表明爱人已死,他痛不欲生,不愿独自生活在世上,立志殉情的决心。

8.“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罗密欧手中端的是烈情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表现了了他因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而产生的欣慰感。

(解说: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具体分析、鉴赏,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同是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比较鉴赏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同是爱情悲剧题材,试比较鉴赏两篇课文的异同。

1.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梳理。

明确:相同:这两篇文章都是歌颂青年男女对纯真的爱情、美好的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反抗精神。

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握手言和,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的胜利。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却双双自杀殉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数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叙事诗的写作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反抗精神。

六、课文总结

学习莎士比亚的剧本,应首先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他笔下的悲剧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戏剧以语言丰富著称,有人说他的用词是“千古独步”。另外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特点是各种戏剧因素的有机结合。在莎剧中“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和古怪混合在一起”。在他的一些喜剧中有悲剧的成分,而在他的一些悲剧中又有喜剧的因素,特别是他的早期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个典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朱丽叶  朱丽叶词条  罗密欧  罗密欧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推荐度:小学美术教案推荐度:幼儿美术教案推荐度:小学的美术教案推荐度:优秀小学美术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关于美术教案合集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展开)

教案教案

 综合实践教案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推荐度: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推荐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关于综合实践教案范文汇总八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展开)

教案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