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有趣的中华姓氏来源(一)

  一、关于姓和氏

  今天我们说某人姓什么或某氏,通常是把姓和氏合在一起用一个字说的,也就是说姓就是氏,氏也就是姓,姓和氏完全是一个意思。如姓张,可以说张氏,王氏,可以说姓王。可是在古代,姓和氏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分,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并且姓要比氏出现得早得多。

  如果要追根求源的话,中华民族的姓,应该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候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生产力也极为低下,人们只能靠采集和渔猎的生活,特别是采集。妇女在采集果实的劳动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所以她们在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具有统一母系血缘关系的人围绕着母亲组合成一个生产单位,成为一个氏族。血统世系是以母系来计算的,因此子女只知其母却不知其父。具有统一母系血缘关系的成员生活在一起,必须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氏族的标志,这个标志就是“姓”,这就是姓的来源。姓乃源于同一女性始祖,是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部落的称谓符号。这一点从“姓”这个字的本义上能够比较清楚的看出来。“姓”字由“女”和“生”组成,意思是说人为女生,因女生人而有姓,所以人生而有姓。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古姓,如姒、妫、姜、嬴等,都带有一个“女”字。

  姓,既然是标志同一母系血缘系统的称号,那么它的作用就是把具有同一血统的人组合在一起生活。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来区别子女所出,能否通婚。母系氏族公社以前,也就是原始人群的时期,人们的婚姻关系是十分混乱的。人们还处在杂交婚或血缘婚的状态,也就是说具有统一血缘关系的人可以婚配(交配),甚至兄妹、父女、子母也可以婚配(交配)。这对于人类的发育和繁衍是极其不利的,给人类的发育和繁衍带来极大的危害。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那些姑表姨表等近亲结婚的,子女或子孙中出现痴呆或发育不健全的现象,屡见不鲜比比皆是,原因就是他们的血缘关系太近了。古人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古书上就明确指出:“同姓不蕃”。意思是说,同姓的人不能婚配,否则子孙后代不会繁荣茂盛,不会健康长寿。到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的婚姻由杂交婚、血缘婚过渡到族外婚(即对偶婚,大致相当于少数民族中的走婚),也就是说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男女不能通婚,只有不同源的女性始祖的男女才能够通婚。这对于人类的发育和繁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姓,在其中就起到了别血缘论婚姻的重要作用。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氏族也在不断的扩大分支,几个血缘关系相近的氏族可以组成一个胞族,几个胞族可以组成一个部落,但他们仍然共用一个“姓”来做标志。那时不但同一氏族内不能通婚,就是同一个部落内一般也是不能通婚的。比如黄帝部落姓姬,炎帝部落姓姜,这两个部落之间可以通婚,但他们的部落中的氏族之间就不能通婚。当然炎黄的时代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氏的出现较晚,是由姓繁衍出来的分支,起源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母系氏族公社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先进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男子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妇女的作用渐渐的被排挤到次要地位上去了,男子逐渐代替了妇女在经济生活和氏族公社中的支配地位。血统的世系开始以男子为传承中心,人类社会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时候,氏族部落越来越多,每一氏族部落需要有一个新的称谓符号,这样氏就开始出现了。也就是说氏是姓的分支。姓的概念也就逐步被削弱,被淡化、被遗忘。从黄帝以后到西周初期近一千多年的时间内,姓已逐步变得可有可无,氏就成为一个人的主要称谓符号。

  这个时期,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国家也开始形成,生活的贫富不均和地位的高低贵贱的现象也出现了。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了天子帝王,天子立有德之人为诸侯,为了区别贫富和贵贱,就根据诸侯的出生血统赐给他们一个姓,封给他们土地,并根据封地给他们命氏。这也是氏出现的一个原因。比如黄帝本姓公孙,因生于姬水,所以被少典国君赐姓姬,他最早的封地为有熊,所以又号称有熊氏,他做了天子之后又常居轩辕之地,所以又称轩辕氏。再如颛顼称高阳氏,帝喾称高辛氏,尧称陶唐氏,舜称有虞氏,禹称夏后氏,都和他们未做天子之前的封地有关。这时,虽然姓的概念被削弱被淡化,但仍然存在。因此姓和氏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却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社会职能上来说,二者的区别在于:姓是用来决定人们能否通婚的依据,氏则是用来区别族属部落的称谓或地位高低贵贱的标志。地位高贵的人如天子诸侯等贵族才有氏,而地位低贱的人,如平民和奴隶就只能有名而无氏,甚至连姓都不配赐给。所以说“氏”就成为古代贵族用来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本义为木本,也就是树木的根本的意思,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头、木之根本的意思。比如黄帝的后代有个叫飓叔安的,他的儿子会训龙,曾为舜训过龙,舜就赐他豢龙氏,他的子孙也称豢龙氏。舜称有虞氏,他的儿子丹朱及其后代仍称有虞氏。

  夏、商、周三代是奴隶制宗法制度盛行的社会,天子诸侯士大夫等贵族的爵位可以子孙世袭,姓和氏的作用和区别还是很大的,贵族既有姓又有氏,平民只有姓而无氏,奴隶连姓也没有,更不要说氏了,如傅说在没被商王武丁发现之前,是个从事板筑的奴隶,只有个名字叫说,根本就谈不上姓和氏。到了战国后期,封建制度开始形成,奴隶制宗法制度开始崩溃,世袭制度也被打破了,原本地位低的人也可以做高官了,原本地位很高的人也变得低贱了。这时弑君自立的现象已经成风,原来的国君可以被赶下台,原本不是国君的人也可以做国君了。这时,姓和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而是和二为一,成为个人以及所生家族的称号了,只剩下论血统别婚姻的作用了。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秦始皇姓“赵氏”,称汉高祖姓“刘氏”,正式开始把姓和氏混用。秦朝以后,不管是说姓还是说氏,都成为一个意思了,实际上是专指姓,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姓,氏的意义就消失了。封建社会虽然给奴隶社会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彻底大变化,但是新的贵贱之分又产生了。这时从姓氏上说,区分贵贱的依据除了天子和高官的姓氏以外,就是看有无“地望”了,即“以地望明贵贱”。“地望”,就是姓氏古籍中常说的“郡望”,意思是世居某郡,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为当地所仰望。如东汉末年的袁绍为汝南人,其家族中四世三公,成为有名的氏族大家,号称汝南袁氏,汝南就是他的郡望。再如唐朝的韩愈,生于昌黎,因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昌黎也就是他的郡望。


  至于说过去称妇女为某氏或某某氏(这种叫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则是封建礼教在作怪,实在不是什么高贵的敬称了。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妇女的政治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必须遵从三从四德。“三从”指的就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在出嫁前本来是有姓有名的,但出嫁后必须从夫,名字也不能叫了,只能呼姓,也就是某氏,或者在自己的姓前再冠以夫家的姓,称某某氏。这哪里是什么高贵,反而成了一种低贱的标志了。所以古代很多有名气的女子,我们只知道她们是某某氏,却不知道她们的名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有趣的中华姓氏来源  中华  中华词条  姓氏  姓氏词条  有趣  有趣词条  来源  来源词条  
散文

 留住乡思

因为要拆迁,去年底开始常常在半夜心血来潮不能入眠。经常听见家乡金童桥东横河轮船过、一年四季街上市井的各种声音,明明感觉自己还象十多岁的孩子,却发觉自己搀着的儿子...(展开)

散文

 金华之行

重阳节后的金华,天气正宜游嬉,父母带着一班女儿们到了金华姨姆家。这个姨姆虽是堂妹,却比新妹妹还亲。曾相处二十余载,互帮互助,情深意笃。阔别已是十来年,今日相见恨...(展开)

散文

 铁匠的幸福生活

 我老家的邻居铁匠大叔今年七十五了,矮小敦实的身体很是硬朗,酱黑的脸上整日挂着笑容, 经常在村子里追着他的宝贝孙子。  铁匠其实不打铁,而且从来没有打过铁。铁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