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溯源探幽:熵的世界》的读后感大全

  《溯源探幽:熵的世界》是一本由冯端 / 冯少彤著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溯源探幽:熵的世界》精选点评:

  ●早期科学作品的趣味性让其传播科学的功能能得以放大

  ●很硬核的科普,作为知识普及,可能发力姿势有点略猛。但作为一个物理背景的读起来体验很棒,不过说来,这整套丛书的受众,似乎就是高级科普,这套丛书的其他几部也很想去摸一下!

  ●人类是否能抵抗熵增?

  ●曾经物理满分的我,发现已经看不懂物理了

  ●作为科普书,不够通俗易懂

  ●统计物理的一个科普和进阶的集合体,讲了很多。可以作为统计力学的入门书籍。广义力和流的关系可以定义昂萨格关系。熵的热力学和统计力学不同的含义

  ●中间几章实在看不懂,讲到信息论的地方终于发现牛逼了。总之,熵是种对日常生活也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世界

  ●神秘深奥的熵。能量。

  ●2008.作为科普类读物还不够通俗易懂,与现实生活结合的还不够。

  ●总体按照较为清晰的科学史脉络行文:由热一、二律引出熵,从熵的经典物理定义引向统计物理表述,由此导致了对熵的进一步理解,包括熵能抗衡、熵的物理意义、熵理论的工程应用及由此引出的热三律,最终介绍基于该逐渐完善的热力学体系下的其他扩展应用。大致梳理了多个学科的关联,因此具有一定的科普和启发作用。但本书的问题在于对理论缺少独到的见解,多借用已有的解释和例证,因此导致一到介绍领域前沿就陷入理论堆砌和抽象推导的怪圈;加之作者文字工夫欠佳,常见衔接不当、遗漏说明和拗口语句,以及存在编辑和排版上的遗误,都使本书在很多部分难以理解。

  《溯源探幽:熵的世界》读后感(一):还可以,就是公式比较多

  花了几个小时浏览了一遍,书中配了不少插图,冲淡了大量公式带来的枯燥。尽管我对熵还不是很理解,但有趣的是熵与信息的公式非常相似。

  等以后有兴趣和数学水平提高了再来读这本书。还是希望科普书能更简单和公式少些。

  《溯源探幽:熵的世界》读后感(二):最后一段给我很大影响

  很喜欢这套物理基础知识丛书。现在叫物理改变世界丛书。

  震动最大的是最后一段,有关信息与熵的章节。当看到西拉德关于信息熵如何转化为物质熵的实验的时候。禁不住对自己说,我想要的就是这个,而且我觉得信息熵向物质熵的转化也许就是思考的本质。如果想了解信息熵与物质熵的关系的话,这一段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小综述来读。在这里推荐一下。

  《溯源探幽:熵的世界》读后感(三):读后感

  这本书我通读了一遍,并对第十章略微精读。从熵的出现,就是卡尔波普尔的一个有意思的验证,他的出现,从反面(或者“负”的角度)证伪了永动机的存在,他的诞生就是一个很“科学”的概念(因为科学强调可证伪性)。

  世界是个自然的“熵增”的过程,而我们要“费功”来做“熵减”,

  我们并不控制自己的饮食,那么体重可以理解为“熵增”。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谈的也是熵增和熵减。

  熵增是自然的,熵减是需要做功的,也就要消耗自己的气力,本能上是拒绝的。

  对研究的启示是什么?

  世界是复杂而奇妙的,但是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我们能够认识的世界。构建的方法并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世界是自己的。但是构建的过程,是一个熵减的过程。

  对于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

  通常来说,初始条件的微弱变化能够改变最终的结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是当迭代次数够多的时候,初始条件已经没有所谓了。但是世界客观和主观的领域都是迭代快速的一个过程。不过涉及到生物(或者主观)的学科,可能这种熵减就更加困难,因为迭代的可能性更强,也就是生命力更强。这种差别接近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问题。

  我们还是举例。

  初始重要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迭代,迭代我理解为演变。演变的路径是不可预知的,那么只能基于推演,所以科学,特别是涉及到生物的学科,我觉得推演,要比预测来的有用和有价值。那么从研究的角度,重要的是“熵减”的过程构建我们主观的认识,而未来的发展交给谁呢?唯有“偶然”,偶然又是来自什么?

  如果更进一步,为什么世界是一个自然“熵增”的过程,如果是一个自然“熵减”的过程,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如果“熵减”是不需要“做功”的,世界有会如何?

  那么,这个世界应该不会有人类的出现,从另一个角度,人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人无需思考,这个世界也会非常无聊。

  那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觉得,他并不是一种嘲笑,而是一种欣慰的笑,因为对于他所创造的一个不断演变的世界,熵又减少了一些。

  《溯源探幽:熵的世界》读后感(四):熵是宇宙的剧本

  “时间之矢构成熵永恒的主题。人文知识分子不懂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好象科学家未读过莎士比亚一样令人遗憾。”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这并不是什么大话,如果你读完这本书,就会知道,熵其实是宇宙这部华丽大戏的剧本。

  发现熵本身就是一个曲折的故事,里面涉及到合作,争论,互相鄙视,以及自杀。在这一切都结束后,一切都归结为一个简洁的公式

  =k logW

  就是熵,W是系统总的微观状态数,log是取对数的符号,k是一个固定的常数。我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的解释这个公式,是因为它简洁而优美,只有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2,以及牛顿第二定律:F=ma才能与之相提并论。这个公式被成为玻尔兹曼公式,它的发现者玻尔兹曼因为不被同行所认可,心情压抑,再加上其它原因而自杀,那一年是1906年。但仅仅只有几年后,他的学说就成为了物理学界的共识,他最大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理论。

  玻尔兹曼并不是唯一一位对发现熵做出贡献的人,但是他是最终给出熵的正确定义的科学家。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知道,熵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物理学概念,也是信息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概念。熵是宇宙这出大戏的剧本。宇宙的未来如何?生命从何而来?什么是生命?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赖于“熵”。从这个意义上说,玻尔兹曼就是泄露天机的那个人。他的自杀,他生前的不得志,死后却又迅速的被人承认,有着浓重的宿命意味。更让人唏嘘的是,玻尔兹曼的弟子,埃伦费斯特继承了他的衣钵,也为统计物理以及熵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可同样的,他也因为对自己工作没有信心而步老师的后尘,自杀身亡。熵究竟是什么,让师徒二人都为之舍弃生命!每当想起这段历史,我都不胜感慨。

  阅读这本书,感慨科学家的命运,了解时间的方向,生命的由来,宇宙的未来,麦克斯韦的妖精,混沌与信息,实在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可要体验其中三味,得面对书中随处可见的公式,这实在是件扫兴的事。不过没有关系,只要具备高中物理的的知识就够了。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全都读懂是不大可能的。幸好作者费劲心思举了许多例子,列了很多图表,提了很多有趣的游戏,来帮助我们理解。

  再说点题外话。中国的科普市场现在都被国外科普翻译著作占据,能够读到这么优秀的中国人写的科普,是很高兴的事情。再八卦一下,我仔细比较了本书的两位作者冯端和冯少彤的相貌(书中作者介绍上有),可以肯定,他们是父女。中国物理学研究代代相传,这是很好事情。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科学也是要几代人薪火相传,才能在中华大地上扎根。我相信,如本书这样优秀的科普,可以帮助点亮中国人心中科学之火,如同玻尔兹曼与他的弟子埃伦费斯特那样代代相传,百折九死而不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探幽  探幽词条  溯源  溯源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大全  大全词条  世界  世界词条  
美文摘抄

 描写春雨的美文摘抄

 恋上这雨夜的安宁,不知是夜的渲染,亦或是雨的浸润,雨夜总是安宁的如同熟睡的婴儿般娴静祥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描写春雨的美文摘抄,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展开)

美文

 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却不悔相思。  ——题记  【遇见:一场美丽的意外】   多少次的不期而遇才能收获一辈子的幸福,而我们只是一次不浪漫的邂逅却让我陷入了无尽...(展开)

美文

 窥视生活的斑

 从来没有什么感同身受,除非你已经历。  大学的假期总是美好放肆的缩写,我也不例外,嘴上不说心里的喜悦却已洋溢到脸上,那天我收拾好行李,叫了辆车回到家中,准备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