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双重罪》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双重罪》是一部由施特凡·里克执导,Maxim Mehmet / Charly Hübner / Petra Schmidt-Schal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双重罪》精选点评:

  ●629「這鄰居反而比其它人都討人喜歡,嗯哼……」

  ●剧情简单,心理刻画不够深刻,不值票价。

  ●阴谋与爱情,两大永恒的主题。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倒也没什么大过失。

  ●“殺手電影節”上看的一部電影。我覺得這個電影應該取名為《這個殺手有點gay》,哈哈。

  ●

  ●最亮的其实是之后新闻发布会主创直接把药xx当车祸例子给活脱脱举出来了。。。

  ●3星半吧!

  ●不要被豆瓣的剧情简介迷惑。。。

  ●G片

  ●阴谋和爱情。

  《双重罪》观后感(一):当又帅又衰遇上闷基

  这是部没有悬念的悬念片。醉驾逃逸,逃得过死了的姐姐,逃不过活着的妹妹。终究一段纠葛,藏得住隐情,藏不住感情。不想谈基,谈基太俗。可这真不是我腐,邻居罗伯特,自始至终心仪大卫,跟大卫去酒吧,跟大卫去钓鱼,做饭烤鱼拌色拉,点上蜡烛要跟大卫烛光晚餐,就缺表白了!谁知大卫偏爱上这位受害人的妹妹,辜负了这位“男护士”大叔的一片真心。自然怒火中烧,气不打一处来……后果可想而知。

  导演称这是部惊悚片,可悚在哪里呢?是邻居罗伯特邪恶闪光的眼神(哦,这眼神还曾情深深地凝望着大卫)……罗伯特与维尼莎的小船追逐战,还是他抡起工具朝小黑屋的她砸去?所谓的惊悚之处,不咸不淡。

  在情节的交代上,也显得过于拖沓,明明不是闷片,却看得人心里发闷,怎么还没有结束……这位德国导演在电影里面显然缺乏了一点点幽默感,交代过满,人物设置太类型化。过于自责的男主角,脸谱式的恶人邻居(声称是男护士,为什么就没见过他工作),一直来纠缠男主角的女主角(为什么一定就得来找男主角报道,还有很多其他的记者呢,就因为他帅点?难道不该找警察?),貌似执着办案的警察(其实也就是亦步亦趋,也没见他好好调查……),这些人物,可爱可悲之处太少,明明应该很有戏,偏偏看不到精彩。

  作为一部处女作,可以角逐金爵奖,也实属不易,应该也算导演之幸。况且导演长得很帅,说起中文很真诚。三分给电影,一分给导演。

  《双重罪》观后感(二):好邻居,坏大事

  阴险的邻居,有时比凶恶的敌人更可怕。 —— 谚语

  有人说,《曾经的背叛》是关于罪与罚,在我看来,这部《双重罪》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罪与罚,而且是在双重意义上的,内心和身体。主人公一边要面对内心的愧疚自责,一方面又在现实情感上摇摆不定。两件事情一起,完全就是打了一个人生死结,巧合,高度戏剧化,难以解脱。

  当然,影片在外表上呈现出犯罪类型片的模样。这也是上海电影节的一大特征,它总是能云集一堆中规中矩的类型片,就像《双重罪》这样的,它当然说不上很差,但像极了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作品,能一看,怎么个好法,实在说不上。只不过,按照网上某些说法,若要在好莱坞,它定然会被同性恋团体投诉,撕海报或者给剧组发恐吓信,这个更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电影在很多地方透露了好邻居的性取向,像一开始的大龄独身、奇怪职业,见到主人公酒吧泡妞,心有不悦。再到后来一系列神经变态的表现,像销毁证据、砸车破坏,种种一切表面了他心里掩藏着惊人的密码,不曾出柜。当主人公敲开那道门,他无意中也把自己送到了盘子上。一旦这么说,导演显然是个极度恐同者,至少,《双重罪》表现出来的是一边倒的憎恶,好邻居的样貌、癖好、怪行为和百般举动,实在让人觉得他不怀好意。此君有一个美妙的梦想,那就是两个人一起去挪威度假,在美丽的海湾钓大马哈鱼,享受HAPPY TIME,好似蜜月一般。而在2008年,挪威通过了同性恋婚姻法的审议,所以,双重罪又是一个痴情深柜想掰弯直男未果的悲剧故事,闹出了意外事故,节外生枝。

  甚至可以发现,《双重罪》有意把主人公的罪恶撇得一干二净。如果不是好邻居主动上门服务,如果不是车子里为了CD碟的争执,如果不是他的死死相缠,也许,主人公可以过上另一种生活,逃脱好邻居的魔咒阴影。不过,这只是想象,一旦导演这么干,那实在是把主人公的罪,脱得太彻底了点。所以,他难逃法网。至于恶的化身,那位好邻居,他坏了主人公的一生大事。

  放到这届竞赛片里头,《双重罪》的叙事最为流畅,观众看起来毫无障碍。这一切都得益于类型片的定律,起承转合,一步到位,不会落下什么,更不会制造理解障碍。《双重罪》严格遵循了那套经典的叙事定律,尽管在一些逻辑上有BUG存在,像破案的过程中,办事不利的警方。然而,好在影片显得没有太多野心,就那么几个人,去努力把一件事给说好、说圆。至于留下悬念的结局,同样值得夸奖。也许有观众还会设想,主人公能否赎罪,重叙旧缘。不过,电影戛然而止,不加说明。这个空白,留的确实好。【新浪】

  《双重罪》观后感(三):《双重罪》:药家鑫的怪邻居

  酒后莫开车,开车莫撞人,撞人莫逃逸,逃逸必被捉。从东半球到西半球,这条铁定律同样适用——德国的有为青年大卫就是被这样一次酒后驾车撞人逃逸给毁掉了一生。可惜啊,本来在报社里干得风生水起,职场竞争没打倒他,八卦内幕没打倒他,有偿新闻没打倒他,何苦跑到酒吧里玩那么一阵子呢?害人害己,成了德国的药家鑫,最后的命运还不是个杯具?

  其实大卫没药家鑫表现得那么冷血,主要是邻居赫伯特给撺掇的。撞人之后,赫伯特大卫赶紧逃命,还把大卫的肇事车辆推到了河里。大卫不是没挣扎过,但警察一直找不到线索,他到了嘴边的话也就咽了下去——当然,这是为剧情服务的特意编排,开车撞人这么大的动静,留下的线索肯定不少,况且又是在一个小城市里,不用C.S.I.出动,德国民警分分钟就能抓住肇事者,不过《双重罪》就这么编了,似乎也没听到德国警方抗议。

  赫伯特才是冷血高人,为了消弭大卫心中的负罪感,他带着大卫去垂钓、烧烤,排遣他心中的惶惑。赫伯特大卫都是独居,大卫身形瘦削,赫伯特五大三粗,不过赫伯特对待大卫却很细心,大卫被鱼钩扎了手指,他会毫不犹豫的含住大卫的手指头吸血;听说大卫要加夜班,他会做好烤鱼,带着精心准备的晚餐给他送去。

  不用腐女,全世界都看出苗头来了。赫伯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对大卫的感情“基”情四射。不过大卫是个生理、心理都比较健康的德国有为男青年(肇事逃逸是人的本能冲动嘛),当被他撞死的女孩的妹妹凡妮莎前来找他这个负责报道的记者时,俩人一来二去的因怜生爱,然后就那啥了。

  那啥之后,性质就变了。赫伯特大卫送加班夜宵,大卫却溜去跟凡妮莎幽会,这让赫伯特怒不可遏。他砸了大卫刚买的二手车。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凡妮莎还是看出了大卫的破绽,不过赫伯特抢先一步,拘杀了凡妮莎。陷入爱河中的大卫识破了赫伯特的变态真面目,他怒不可遏的意图棒杀赫伯特,没想到却中了赫伯特的圈套,大卫被警方以谋杀最逮捕。

  就在大家都以为赫伯特即将逍遥法外时,凡妮莎又活了过来。于是,这位大块头划着独木舟去了湖心,然后,画面上就只剩一叶孤舟了。

  就这么个故事,很类型片,小成本拍惊悚,就应该这么拍。看完之后,觉得赫伯特这个怪邻居形象应当很令人——特别是令国人深思,大卫一步步陷入罪恶深渊,自然要拜赫伯特所赐,那么,俺们的药家鑫呢?是什么样的怪邻居让他毫不留情的痛下杀手呢?按照《双重罪》的逻辑,同样应是药身边的一个个怪邻居最终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药家鑫也是人群中一份子,或许我们没有直接跟他打过交道,可我们对罪恶的每一次姑息,对道德的每一次践踏,对法律的每一次轻蔑,对生命的每一次漠视,都让我们成为了造就药家鑫的远程“怪邻居”。

  金爵能不能拿,我不敢说,但授予《双重罪》一个特别贡献奖,起码在社会道德建设层面,是不为过的。

  (腾讯专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观后感  观后感词条  双重  双重词条  好看  好看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哲理

 岁月,就是一场跋涉

 岁月,就是一场跋涉  岁月,就是一场跋涉,感情,就是一场绽放。终究是,岁月太深,繁华成烟,人心太浅,守望难坚。  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展开)

美文

 青春不散场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听着这首熟悉的“老男孩”,再次让我想到了曾经那些快乐的日子,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展开)

美文

 实习周记十

 夏季的六月,凝聚着多少学子们学习生涯的汗水,一个阶段的结束,另一个起点的开始。立足脚下,不管前方的路会遭遇什么,都坚信着未来的希望,用阳光的心态,来品味着五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