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读后感精选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是一本由苏西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读后感(一):草木天地的有情人生

  1月某个周末的早晨,看完《花见花离》。合上书页时,很是有几分感慨。这些年和苏西不热络却始终有清欢的交往中,她遭逢的变故、坎坷、重生,我都大约知道一点,看到书中那些所痛所感,也不胜唏嘘。但我想,苏西的悲喜离散,在看花看草的时序里已被安抚,逐渐平静。 这本书设计的精良、编排的用心、文字的优美,不再赘述。书里都是闽南常见的花草,若想认识点生活中的植物,可以看看;若想减轻些生活焦虑,更该看看,它会告诉你如何在草木的无情天地里窥见有情人生。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读后感(二):人事就在草木上栖息

  文/弯弯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爱花,特别爱种花,特别不会种花,曾经创下把仙人掌、仙人球、太阳花全部养死的记录;后来,只好把家里上百元一只的精致花盆栽上小葱儿,结果你懂的——她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但是,这让人绝望的连连挫败并不能减弱她爱花的分毫,看到草木葳蕤、花丛娇媚,她依然打心眼儿里发出热诚的欢呼。

  若问世上有什么事物,人们爱它,可以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阶层,虽百折而不损,一见忘情,刹那间的喜悦皆发乎天真,那一定是植物了;若问世上有什么事物,它之待人,亦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阶层,赋予同等的青葱润目、芳香沁鼻,那也必定是植物了。当我拿到苏西这本《花见花离》,细细展读,忍不住就想起三个字:不辜负。花不负人,人亦不负花。

  她书写了于闽地所见的60多种花草林木,它们穿过漫漶的时间、流离的地理、起伏的生涯,此时相见、彼时离散,花开是见、花落是离。而见与离,本就是循环,是轮回,有见即有离,有离亦将有见,犹如一首回旋曲,一阙回文词。我离开厦门十五年了,那个温婉秀美的小城,唯有看这一本书,方令我有“南国,再见南国”之感,在浩大的上海寒冷的冬夜里,我将我的见与离叠映上去,构成复调。

  书里讲,阿方斯.卡尔曾说过,爱花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生物学家式的,他们制作花的标本以兹研究;一种是收藏家式的,他们只关心稀有品种以示炫耀;一种是普通人的,他们爱花只因为它是花,是美和芬芳。看过了这本书,你会知道,普通人式的爱好也分两种:一种是无谓的,见时固然雀跃,不见时也不特为想念;一种是关情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本书里,草木不惟是草木,不惟是“抛书人对一枝秋”案头清供时的恬静赏玩,更是生命里成长与悲欢的见证,是陪伴与抚慰、寄托与领悟,这才是所谓“与草木同喜”之喜也。当我看到她写幼年时兴冲冲播下牵牛花的种子等待开花,我也想起我的童年,在平房前的竹篱笆下如何埋下牵牛花籽,如何急不可待每天撬开泥土看它们有没有发芽,如何在花开时轻触柔嫩的花瓣如同抚触婴孩的皮肤,那感觉穿越几十年的时间如何至今仍依稀停留在指尖,同样的记忆带给我别样的欢欣,而世世代代直至将来都有这样的孩子做这样的事吧,如王小波所言“这种感觉,古今无不同”。而当看到“木香”那一章,我是心惊的,她在荒郊野外遭遇满山盛开的白花木香,这寂寞的澎湃令她驻足不前,目瞪口呆;我亦想起某年某日,在一场台风里,我在厦门的山中看着整座峰谷的相思树一起撼动它们的枝桠,向着天空与大海奋力挥舞,那激越与呼啸带给我巨大的共鸣与震颤,也令我裹足流连,舍不得离开。这无人得见的汹涌与狼藉是海难式的,而沉船后静静的海面、静静的记得,相信我,朋友,“古今无不同”。

  其实人间何幸有草木,自诗经的年代,浩瀚的草木牵引着浩瀚的悲喜,留下浩瀚的诗句,科学不能解释为何人能与之共情,正如与流云皓月、迷空瀚海,人的情感有多少细密,草木就有多少繁复;人的思绪有多少幽微,草木就有多少姿容。科学尚不能解释为何人会寄情于斯、移情于斯,而草木又为何亦似当得起所有这些托付,君不见那些上百年的花木,其身姿仪态都似在隐隐吐露所经历的战火、年代与爱恨吗?我爱这本书里的花解人语,人亦解花语,两不相负。当我看到书里讲水仙是“雅蒜”,禁不住在灯下呵呵呵笑出猪叫;看到朱樱的插图,想“怎么这么像合欢”?看到炮仗花,直想问一声“你确定这不是凌霄吗”?……这种种阅读的趣味,是本书带给我的,也是植物带给我的呀。

  60多种花,60多篇文,从2011年到现在,仍在书写(愿她继续书写);那语句貌似是散淡的,其实是密集的——密集的在时光里穿梭,古今中外;密集的在情绪里穿梭,哀乐悲欢;密集的在地理中穿梭,天南地北;密集的在生活里穿梭,柴米烟火……这种密集让你惊讶人与植物之亲密竟能丰盛至此,这种密集也常常让我一篇终了需要阖上书页,体味一下心中轻轻泛起的波纹。

  所以,拿到这本书的陌生朋友啊,当你嗅到封面上花香油墨印刷的茉莉香气、看到插图里水彩洇染描画的丛丛花影、感应到书边倒圆角设计对读者的温存体贴,切莫以为那仅仅是装帧的机巧,在我看来那也是一种不辜负,不辜负对花的这些诚实书写,不辜负被书写的这些花草树木,也不辜负草木与人心的呼应、灵犀和照拂。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读后感(三):人事就在草木上栖息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爱花,特别爱种花,特别不会种花,曾经创下把仙人掌、仙人球、太阳花全部养死的记录;后来,只好把家里上百元一只的精致花盆栽上小葱儿,结果你懂的——她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但是,这让人绝望的连连挫败并不能减弱她爱花的分毫,看到草木葳蕤、花丛娇媚,她依然打心眼儿里发出热诚的欢呼。

  若问世上有什么事物,人们爱它,可以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阶层,虽百折而不损,一见忘情,刹那间的喜悦皆发乎天真,那一定是植物了;若问世上有什么事物,它之待人,亦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阶层,赋予同等的青葱润目、芳香沁鼻,那也必定是植物了。当我拿到苏西这本《花见花离》,细细展读,忍不住就想起三个字:不辜负。花不负人,人亦不负花。

  她书写了于闽地所见的60多种花草林木,它们穿过漫漶的时间、流离的地理、起伏的生涯,此时相见、彼时离散,花开是见、花落是离。而见与离,本就是循环,是轮回,有见即有离,有离亦将有见,犹如一首回旋曲,一阙回文词。我离开厦门十五年了,那个温婉秀美的小城,唯有看这一本书,方令我有“南国,再见南国”之感,在浩大的上海寒冷的冬夜里,我将我的见与离叠映上去,构成复调。

  书里讲,阿方斯.卡尔曾说过,爱花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生物学家式的,他们制作花的标本以兹研究;一种是收藏家式的,他们只关心稀有品种以示炫耀;一种是普通人的,他们爱花只因为它是花,是美和芬芳。看过了这本书,你会知道,普通人式的爱好也分两种:一种是无谓的,见时固然雀跃,不见时也不特为想念;一种是关情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本书里,草木不惟是草木,不惟是“抛书人对一枝秋”案头清供时的恬静赏玩,更是生命里成长与悲欢的见证,是陪伴与抚慰、寄托与领悟,这才是所谓“与草木同喜”之喜也。当我看到她写幼年时兴冲冲播下牵牛花的种子等待开花,我也想起我的童年,在平房前的竹篱笆下如何埋下牵牛花籽,如何急不可待每天撬开泥土看它们有没有发芽,如何在花开时轻触柔嫩的花瓣如同抚触婴孩的皮肤,那感觉穿越几十年的时间如何至今仍依稀停留在指尖,同样的记忆带给我别样的欢欣,而世世代代直至将来都有这样的孩子做这样的事吧,如王小波所言“这种感觉,古今无不同”。而当看到“木香”那一章,我是心惊的,她在荒郊野外遭遇满山盛开的白花木香,这寂寞的澎湃令她驻足不前,目瞪口呆;我亦想起某年某日,在一场台风里,我在厦门的山中看着整座峰谷的相思树一起撼动它们的枝桠,向着天空与大海奋力挥舞,那激越与呼啸带给我巨大的共鸣与震颤,也令我裹足流连,舍不得离开。这无人得见的汹涌与狼藉是海难式的,而沉船后静静的海面、静静的记得,相信我,朋友,“古今无不同”。

  其实人间何幸有草木,自诗经的年代,浩瀚的草木牵引着浩瀚的悲喜,留下浩瀚的诗句,科学不能解释为何人能与之共情,正如与流云皓月、迷空瀚海,人的情感有多少细密,草木就有多少繁复;人的思绪有多少幽微,草木就有多少姿容。科学尚不能解释为何人会寄情于斯、移情于斯,而草木又为何亦似当得起所有这些托付,君不见那些上百年的花木,其身姿仪态都似在隐隐吐露所经历的战火、年代与爱恨吗?我爱这本书里的花解人语,人亦解花语,两不相负。当我看到书里讲水仙是“雅蒜”,禁不住在灯下呵呵呵笑出猪叫;看到朱樱的插图,想“怎么这么像合欢”?看到炮仗花,直想问一声“你确定这不是凌霄吗”?……这种种阅读的趣味,是本书带给我的,也是植物带给我的呀。

  60多种花,60多篇文,从2011年到现在,仍在书写(愿她继续书写);那语句貌似是散淡的,其实是密集的——密集的在时光里穿梭,古今中外;密集的在情绪里穿梭,哀乐悲欢;密集的在地理中穿梭,天南地北;密集的在生活里穿梭,柴米烟火……这种密集让你惊讶人与植物之亲密竟能丰盛至此,这种密集也常常让我一篇终了需要阖上书页,体味一下心中轻轻泛起的波纹。

  所以,拿到这本书的陌生朋友啊,当你嗅到封面上花香油墨印刷的茉莉香气、看到插图里水彩洇染描画的丛丛花影、感应到书边倒圆角设计对读者的温存体贴,切莫以为那仅仅是装帧的机巧,在我看来那也是一种不辜负,不辜负对花的这些诚实书写,不辜负被书写的这些花草树木,也不辜负草木与人心的呼应、灵犀和照拂。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读后感(四):惟有热爱能抵御岁月漫长

  感谢厦门的好天气,让一个惧怕严寒的江南人可以有机会享受片刻的春天温暖。当然更感谢苏西和她这本书的机缘让我再次来到厦门。上次来还是三年前的初夏,每天都下着暴雨,断然葬送了欣赏厦门的美景的机会,特别是遍地皆是的鲜花。

  说到鲜花和植物,就回到了苏西的这本书上。上次到厦门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凤凰花,也就是厦门的市树,大片大片像云朵一样。还有一年四季开花的三角梅。心里想生活在厦门的朋友太幸福了,连树上都可以开这么多花。三年,悲欢离合人事变迁。只有花不变,它们依然热烈地开着,不悲不喜,不嗔不怒,迎来送往着远方的客人。

  我和苏西的机缘来自对花木的认识,我们也都有部队生活经历,年龄相仿,都北漂过,都坚持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些年我去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花,却不知所谓,不求甚解。江南的花也多,南京的市花梅花也曾经是民国的国花,春天有迎春花、二月兰、白兰花、樱花、海棠花,夏天有满湖的荷花,秋天也有花,桂花,漫山遍野都是。还有路边爬满墙的丁香花。

  收到书稿后我是以学习的心态,改稿的时候我尤其认真,生怕露怯,不懂装懂。所以我十分的小心,就连书里引用的句子都去查证,比对。所以这本书真的是很用心。从苏西的成稿到插画的定稿再到真正成为一本书。

  这次又在鼓浪屿摩崖石刻处看到洋紫荆,马樱丹,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太多美丽的花了,情不自禁要拿出书来翻一下,对照着辨别,方不负这美意。

  关于书中的内容我就不赘述了,我来说说这本书的外在的一些东西,我知道现在的读者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学识提高了,审美和品味也提高了。这是真的,经常有读者给我们来信说你们书里怎么有错别字啊,你们怎么能这样,以后再也不买你们的书了,太让我失望了。他们并不知道一个编辑在编书的时候都经历了什么,要懂得多少复杂的知识体系。

  当然我不是在替我们这个行业开脱,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本书呢拿到书的读者可以发现一个几乎与所有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说独一无二的创新,就是它是一本有香味的书,这个香味是茉莉花香。对,这本书用到了花香油墨。起初我们想过好几种花香,桂花、玉兰,之所以最后选择茉莉花香,是考虑到大多数读者的认知和接受度,茉莉花香是相对其他花香来说不是那么浓郁,也不会过于清淡,不然也不会有茉莉花茶的诞生。

  第二个特点,我们层层剥开这本书的封皮,大家看到这本书的腰封是可以反折的,我们考虑到很多读者讨厌腰封,因为我们也讨厌啊。但又没办法,现在出一本书,既想美美的招人喜欢,又想在封面上有效的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毕竟大家都太忙了,不是每个人都有空把书翻开看看。所以腰封需要存在,但我们也可以让它立即消失。

  第三个特点,是手工纸和草木纸,我们要体现植物的特性但又不能过度的强调让人觉得喧宾夺主,毕竟这是一本书,我们的内容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只有内封用了,封底则用了硬挺的白卡纸,让它保留一本书本来的样子。

  第四个特点,是里面的排版,我们用了正反两面两个颜色的底色来缓和视觉的疲劳,又同时有草木的气息。字体并不是很小照顾到各个阶层的人阅读器。

  第五个特点是裸脊的,因为有插图,需要完全展开才可以一览四季花木的美妙。

  最后一个特点就是插图的摆放和目录标题的形式,我和苏西商量标题都有花名,而且每朵花在辑封的地方都陈列一遍,而且还是书法字体,让整本书具有温度。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的读者会说这些并不重要,我们要读的是好的内容。OK,内容不好,我能花那么大的心思去做这么多的形式感的东西吗?

  我们现在常常说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找自己,气息对了,鲜衣怒马是你,烈焰繁花也是你。

  而这本书就是如此,由内而外都担得起这份美好,就像一朵花开在厦门也好,开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也罢,都是好的。又恰好遇到了苏西这样热爱生活的人,她将这些花拮于一处,静静地说与人听,仿佛看书的人也沾染了花香,不由得感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花见花离:与草木同喜》读后感(五):好花未落如相待

  《花见花离》,是曾经最要好的女朋友苏西的新书。

  每个女生的生命中都会有那么几个“曾经最要好的”的人,不管后来是否会因为种种原因失散在琐碎的岁月中,不可否认,他们的存在是一种最熟悉的映照,随便一场回忆,都可以找到丢失的自己。

  我认识的苏西,是一个直性子的白羊座,为人处世干脆利落,大大咧咧,见不得矫揉造作,可她偏偏又天生一副敏感心肠,细节观察入木三分。

  这样的细腻的人,情仇爱恨丝丝分明,所以她笔下的花,并非那种形容简单的科普教学,用《红楼梦》里对花的寄寓来比方,就是写出了那些花的“花魂”了罢。花与情相系,情与人相交。

  爱花之人有之,懂花之人鲜矣。

  每每惊艳于一种花的娇美,总是会因为叫不出名字而略有遗憾。《花见花离》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许多年来的“小确幸”,以致于跟很多看过书的朋友一样,不约而同地“魔怔”了:迫不及待地要将身边那些熟悉却叫不出名字的花同书中的描述一一对应。仿佛这样才能弥补这么多年以来对这些生命的“不够尊重”。

  《花见花离》里多以闽南花木为主,读来倍感亲切。

  书里的炮仗花、木棉树、红刺桐、蓝花楹……泉州城里四季轮绽,在最美的时候,它们或许占据了几页微信朋友圈,还有人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而还有一些,合欢、鸢尾、马樱丹……“美丽的花”就是它们的代名词,谢了也就过了,没有人在意它们的花语或者凋谢之后的存在。

  草木皆有情,只与知己说。何谓知己?不言而近,无誓而信,淡而有味,心有灵犀。

  说你看花时花花看你,未免矫情,但无心之人又如何体会有心人滋味呢?所以喜爱这本书的读者,必然是对生活有希冀者。他们懂得在一花一世界的维度里寻找柴米油盐之外的芬芳与豁达,以此宽慰现实的疲惫与不适。

  《月令》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从今日始,蛰虫冬眠春醒,树木花草新生。恰又春节假期,正是踏春寻花的好时节。携一本《花见花离》按图索骥,也是极好的。

  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怎知此花已非昨日花。若能幸运地遇见一朵花绽放的佳期,且赏且珍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花见  花见词条  同喜  同喜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草木  草木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  
美文

 《風之名》读后感精选

 《風之名》是一本由派崔克.羅斯弗斯著作,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499,页数:7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展开)

美文

 兼职演说

 (1)  室友QQ上加了一个武汉兼职群,大一时她曾和其他同学一起根据群里提供的信息出去做过几次,不是骗人,情况属实。  她学的是管理,上半年才从酒店实习回来,...(展开)

美文

 十二个月·生活·感悟22

 因为喜欢安静,所以很多时候习惯一个人在宿舍。更习惯夜深人静的时候,站在窗台前看着夜幕发呆,然后会轻轻地走到桌子前,打开台灯,提笔写点什么。    几乎每个周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