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永远是少年》影评摘抄

  《永远是少年》是一部由冯小宁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是少年》影评(一):这群少年背后的故事更让人动容

  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寄语当时的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最终迎来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

  史海钩沉,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正是因为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和共产党员为了追求信仰,能坚守誓言的优秀儿女,他们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他们的生命,大多数停留在了最灿烂的年纪。正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先烈们,靠着这种横刀向死的热血精神,汇集成全民族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才用100年改变了中国!

  《永远是少年》写了一群100年前的少年追求梦想,坚定信仰,甘愿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故事。这群少年背后的党史故事,是这部电影中真正要表达的。

  史料载,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创建的,这些青年多数家境富足。可他们为什么要以生命去投入到一个充满鲜血和死亡、且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呢?

  甚至无数女烈士数不胜数,杨开慧、伍若兰、李素秋、郭隆真、徐全直、郭纲琳、梁慧贞……全是富家千金女。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两封革命历史的家信。1928年10月,陈觉烈士被敌人杀害仅25岁。他留给爱妻赵云霄的遗书中说:“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 1929年3月24日赵云霄烈士给女儿留下了最后的遗嘱是:“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26日,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年仅23岁。

  邹子侃,浙江临安人,牺牲时年仅20岁。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牺牲前,敌人让他签悔过书,他留给父亲的书信中是这样写的: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日昨大人来此相探,嘱男在彼狗官面前书立悔过书,以求释放出狱。舐犊情深,思之 黯然。男午夜扪心自问,天良未泯,爱国无罪,今身在缧绁之中,固不知有何“过”之可“悔”!?“悔过”也者,敌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妄想沦全国人民于奴隶之境之大骗局耳,幸勿堕反动派之术为祷。男在狱中虽苦,尚幸灵魂洁白无瑕,故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大丈夫头可断,志不可屈。男非敢故违严命,亦非不念慈母之恩与夫弟妹之亲。然为国家为革命,也顾不得这许多了。望大人好好督促弟妹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以后,一定要走上我所走过的道路。肃此,敬请金安。

  读到这样的书信,我们怎能不为这样的故事动容,这样真实的人物,这样超越普通伦理常情的人类灵魂的终极追求,就是这样活生生的存在过。何为“烈士”?千千万万的烈士们之所以选择成为烈士的原因?正如影片中台词:“古有文天祥,近有谭嗣同,前有秋瑾,后有林觉民。”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里,能坚守誓言的优秀儿女,千千万万,千千万万……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革命先烈们替我们负命先行。100年间,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自由富强而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大多数是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烈士。

  在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节点中,这样一部讲述无名烈士和英雄的电影,他的视角是独特的,相信那群少年的故事能够带我们身临其境地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那个青年人为了理想信仰不惜牺牲一切的年代。那时候,他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牺牲在了最美的年华,曾经的少年,永远是少年。

  《永远是少年》影评(二):《永远是少年》| 红色青春 无悔青春

  “镜头留住历史,光影叙述伟大。”在战争年代,党员以流血牺牲换取祖国昌盛;在和平年代,党员是带头人是行业标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共青团陕西省委联合团中央宣传部、陕文投集团等单位共同推出的红色青春“献礼片”《永远是少年》于5月15日在全国公映,《永远是少年》由第五代导演冯小宁自编、自导、自摄,旨在带领广大青少年回望历史,树立正确史观。这部用心之作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贡献出了其满满的诚意。

  影片以20年代的抗战时代为背景,聚焦于五个富有理想的交大学生投身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工人进行大罢工,毕业后也走向了不同的地域进行抗战工作。在影片的开头,一群孩子发现了主人公冯健行埋在树下的遗物——一本记录这段青春历史的日记本。导演采用黑白的画面正式使影片进入到30年代,以塑造影片厚重的历史氛围感。白衣少年在天安门门前抒发心中忧国之情,这段回忆正式拉开序幕。

  1. 红色影片的群像抒写——青春与歌

  影片时间上选取共产党成立之前的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40年代,主人公冯健行、文婷等五人相识、相知在交大。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五个人迅速拧成一股绳,在老师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主角不是单一的,故事线索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条叙事、多人物、多线索。以冯健行、文婷为中心的五人团体,在对这五个人的群像抒写中,导演把重心放在冯健行和文婷的身上,着重描写二人的相知情景,以书为缘,以树为缘。以及他们的情感交集为之后二人在团队中贡献的主要力量做了铺垫。正当观众以为互相欣赏的二人会发生出不一样的情愫时,健行一句“在西安已有家世”将文婷拉回现实,于是两人以兄妹相称,在一整部影片中,他们的战友情分也因此得到了升华,变得更加纯粹。而其他三人导演也以其性格特征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在课堂上显现出其动员才能的“豹子”,性格憨厚的另一民同学毕业后接受组织安排去到苏联学习,以及些许懦弱最后叛变的“豆浆”。导演在人物安排上虽把重心放在男女主人公上,但对于其他同学性格伏笔的安排使得影片并没有显得一头轻一头重,而是紧紧服务于主题。同时,毕业后的老同学分散至五湖四海,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以“日记本”作为几人感情的连结,几人经过漫长的分别后又相聚在上海,这种“分离——相聚”的模式,与观众的情感预期相对应,把影片的情感层片拉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鲁迅曾寄言:“年轻人应当有朝气,敢作为。”这群大学生正是那个年代敢于作为的一群人,散发着青春的蓬勃生命力。而五个人最终也走向不同结局,文婷铮铮铁骨,不惧外党恐吓,毅然决然的拒签“悔过书”;冯健行不愿做俘虏,吞枪自尽前留下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此地甚好。”;豹子二人英勇无畏,牺牲在漫漫长征路上,将军枯骨无人知,用血肉之躯铺垫一条长征之路,成了无名英雄;豆浆的生命则结束在豹子的枪下。

  2.红色与青春互动——不负昭华

  导演回答了当今红色影片的一个时代命题:主旋律影片如何拓展青年受众,成为青年人喜欢乐见的影片形式?,影片紧紧抓住青年人的审美期待与精神期待,突出主题特色,潜移默化的发挥主旋律影片的教育意义和传播效果,从选角、立体化的人物塑造、叙事策略等各个角度进行突破,《永远是少年》站在当今主流价值观的高度上,充分挖掘红色思想内涵,重审了主旋律影片与大众的互动性,完成了一份很好的答卷。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于回忆的。”影片改编自五个青年的真实故事,他们的生命都定格在20多岁的大好年华。导演无论是在红色影片的纬度上,还是在青春影片的纬度上,都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青春中融入红色力量,红色中注入青春血性,在这个严肃题材的背景下,故事起源于校园,以热血的青年人作为主体,活泼生动的课堂为影片注入笑点。也正是影片前段显得青春活泼的呈现,才使得后段的沉重更加真实、深入人心。领航青春奋斗之歌,现实传递信仰与责任,这是影片的主题,也是眼角含泪嘴角含笑后对于观众的深刻启示。

  结语

  回看各个历史阶段,青年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扮演着主人公的角色。影片虽不完美,但诚意满满,在全媒体时代,旋律电影作为一种广为传播的电影形式,近几年总票房位列前茅,受众绝大部分是青年人。应如此片一样,主旋律影片应拓展思路,融入多方面元素,以传播教育意义树立正确奋斗观为目的,积极与青年人产生互动。

  《永远是少年》影评(三):《永远是少年》及冯小宁导演带给我的启发

  五月十五号,这个电影在院线上映的第一天,来到了我们学校路演,本人有幸前去参加路演活动并有幸与主创团队一同观看这部电影。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到了场地,因为活动是本人学院承办的缘故,本人也沾了学院的光可以免排队入场,于是特地选了一个相对适合观影的座位,希望这部电影能给我些不一样的感动和激励。然后……毕竟是学校活动。影片放映前多少要搞点热场活动,先是我们学院拍摄制作的献礼党建百年的MV,再是个人非常崇拜的19级播音系研究生学长的主持,简直不要把人的胃口吊的太足。

  快进到影片放映……以下仅记录个人反应,如有认为夸张者,你就当我sei 浮夸趴~

  开场十分钟:男主来到天安门广场上,操着一口标普,摸着华表自言自语了一通,旁边一位瞎眼半仙搭讪道:“听您的口音,是从陕西来的?”

  我???你还不如说是你算命算出来的,要我说,听您这发音,您是学播音出身的?

  于此同时,全场爆笑。

  ?这开头有点尬啊,这是导演故意安排的笑点吗?还是另有深意呢?不管了不管了,往下看看再说。

  使我再度出戏的是另一个点:

  (男女主对话)

  男主:“同学,您贵姓啊?”

  女主:“文婷,XX的文,XX的婷。”

  我???贵姓是这么个回答方式吗?从导演到演员投资方没有一个人有这种常识吗?还是?导演刻意为之?为了突出女主古灵精怪的性格?我人木了已经……

  半小时左右:两名男同学在游船上斗嘴,其中一个被男主斗急了:“你这种人,我不能与你同日而语!”

  我???同日而语是这么用的吗,好歹大家都是大学生,有被冒犯到……

  将近一小时:几名同学带领矿井工人前去和资本家谈判要求改善待遇和工作条件,资本家一方出尔反尔反而在谈判桌上使用武力(啊,多么老套的情节,但后边着实亮瞎了我的眼,震傻了我的脑)——资本家的汉奸大手一挥,从屋后跑出来了近半个连队的兵,把十几个“手无寸铁的”工人围了一圈(牛批啊,此处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压迫,以及资产阶级对逐渐崛起的无产阶级力量的心虚和胆怯)。

  我为什么要给手无寸铁加上双引号呢?因为随即领头的工人衣服一掀,喔,好家伙,绑了一腰的手雷,还带摁触式引信的,一摁就炸的那种……

  好先进啊……来谈判是因为吃不起饭养不起家,可你却搞得来这么先进的装备……

  快进到战斗场景……nm不堪回首,越想越难受,十多年前拍的《亮剑》里的战斗镜头都比这真实,被雷炸了依然是两臂直直的伸出去的同时倒地……那种既视感,dddd,直接毁掉了我对工人武装暴动那段历史残酷性和艰难性的想象。

  一个多小时:和同学一起从学生剧场跑出来了,虽然导演还坐在第一排……

  dbq了导演,实在不是不想给您面子,能撑住一个小时不走实在是我的能忍耐极限了,您也别怪我……

  跑路跑路,大学牲就该去肝ddl。

  今早出门晨跑,在路上还听到有同学夸赞这部电影可以封神,与《小时代》相提并论。

  虽然……

  但是……

  唉……

  毕竟,《小时代》烂了,我可以随便骂,骂完也很爽;献礼片烂了,我想骂还要考虑很多,还要注意措辞,这样真的很让人难受……

  关于导演

  冯小宁导演在我印象中从来不是一个水片导演。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去参加学校的这次展映活动,也是慕导演之名而去的。

  冯导的《北洋水师》、《举起手来》是我在小时候就看过很多遍的作品。我十岁左右的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家庭互联网也没有便捷到可以随时看电影,那个时候家里最先进的还是有线电视,就是机顶盒上插电视卡就能看好多频道的那种。爸妈出门工作,小时候留我一个人在家,我就喜欢打开CCTV6和CCTV9,看看电影和纪录片。

  说实话,那时候毕竟年龄小,很多纪录片和电影的深层内涵是看不懂的,但那个时候的我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喜欢看动画片。虽然看不懂,但我知道《举起手来》能让我笑,我知道了让人发笑也是电影表现的一种形式。

  后来CCTV6也放映过《紫日》,其中对人性矛盾的剖析和展现对当时的我来说很难理解,但电影最后的日本女孩在夕阳下奔跑、穷途末路的日本军人自尽的景象依然深深刻画在了我的脑海中。

  “噢,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

  某种程度上说,冯导的电影帮助了我完成了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最初启蒙。

  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冯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当代电影行业快速发展,影视人才不断增加的当代,原先那种“一个导演拉起一整个剧组”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现代的影视制作很大一个特征就是专人负责专事,分工更倾向于细化和专业化,每个人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发挥到极致,讲究的是团结和分工。而冯导在电影拍摄中仍然坚持曾经的思路与方法,自己一个人包揽导演、摄像、监制等多项工作,也难免会在电影中出现种种不严谨和不细致的地方。

  当我看到电影片头冯导仍然“身兼数职”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怪”,因为近些年看的电影见过导演兼主演的,没见过导演兼摄像和监制的……

  我想对冯导说的不是“导演,您不行了”,而是“导演,时代变了,我们要与时俱进”……

  真的,这件事也给了我很大启发,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无论从事什么事业,固执一套是行不通的,唯有与时俱进,方能不被时代落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永远是少年》影评摘抄  摘抄  摘抄词条  影评  影评词条  少年  少年词条  永远  永远词条  
美文

 关键是要有行动

 关键是要有行动  文/赵元波  有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老家,看到老家有人靠种蔬菜致了福,盖了新房,联想到自己出去闯荡多年,没什么积蓄,还累死累活的,于是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