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织密气象监测网 让这里的天更蓝 水更清

  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正成为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日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进一步的变暖将加剧多年冻土的融化、季节性积雪的损失、冰川和冰盖的融化以及夏季北极海冰的损失。

  这种变化在青藏高原尤为明显。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冰川面积退缩了15%,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了16%。分布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的冰川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消融与退缩。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更好地保护其生态环境?气象部门一直在积极努力并提供科技支撑。

  完善监测站网 “把脉”冰川变化

  冰川变化是如何被察觉的?这要归功于一个个气象监测站点。

  从1950年在扎曲河畔建立西藏第一个气象站,到1980年西藏气象站点格局基本确立,再到如今县县有局、乡乡有站,西藏气象监测站点的变化见证着气象人的守护与担当。

  历经70余年发展,气象部门在青藏高原累计建成两个国家大气本底站、6个国家气候观象台、10个天气雷达站、16个高空气象观测站、106个积雪观测站、138个冻土观测站和305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监测站网实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历史性跨越。而这些站网在生态气候变化综合立体监测和精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便是其中代表。该站坐落于青海,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网的3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之一,同时也是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大陆型全球本底站。近30年里,气象工作者依托这一重要观测站点,开展了包括温室气体、大气臭氧、气溶胶、太阳辐射、气象和边界层、降水化学等多个方面的观测,用心绘好“瓦里关曲线”。

  不仅如此,气象部门为了充分“把脉”冰川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还持续开展了冰川运动速度、降水物质平衡、植被生态环境、积雪、冻土等综合观测,这其中就涉及廓琼岗日冰川、浪卡子冰川等。

  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破译大气密码

  青藏高原,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地,更是科学的“高地”。

  一方面,青藏高原复杂地形和加热作用对中国乃至全球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这个占中国陆地面积约四分之一的巍峨之地,就像一个巨大“引擎”,总辐射量惊人,并由此形成一个“嵌入”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巨大热源,对全球与区域大气环流系统变化的动力“驱动”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这里仍有太多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气象工作者对青藏高原开启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之旅——1979年和1998年,我国先后开展了第一、二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在此期间,科研人员在高原地区设置了较大规模的特殊观测站网,开展了热源观测和各类天气过程分析以及数值试验、模型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2017年,国家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气象部门积极参与,牵头承担“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等任务并取得积极进展。

  科考队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介绍,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科考队一路行进,考察了祁连山东段植被、岗什卡雪峰环境、青海湖流域水位、共和盆地风沙地貌等,途经黄河源头、通天河、子曲河,翻越了海拔48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攀登并近距离考察海拔4700多米的阿尼玛卿冰川。目标就是揭示青藏高原西风—季风演化规律、驱动机制及其对“亚洲水塔”综合环境效应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影响,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灾害风险防范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为保障雪域高原的天湛蓝、水清澈、空气洁净,气象工作一直在路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监测网  监测网词条  气象  气象词条  这里  这里词条  
美文

 感触

  今天晚上经朋友推荐看了《一站到底》的儿童节特别版。看到那些孩子们精彩的表现,让我深深的愧疚自己。那些小朋友知道的知识真的是我望尘莫及。我突然觉得自己真应该努...(展开)

美文

 疫情防控是责任

 从7月19日零时起,英国实施了长达483天的疫情防控限制规定就会被取消。新的制度对英国来说意味着口罩不必戴了,不再受聚餐、聚会的人数和规模限制,大型赛事也可以...(展开)

美文

 用自己的方式原谅别人

 用自己的方式原谅别人  文/赵元波  儿子在学校里吃饭的时候,邻桌的一个男孩子旁若无人般地站了起来,手膀子一甩把儿子的碗给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儿子非常生气,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