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读后感100字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是一本由易莉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44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读后感(一):学术写作可看

  本书视角应该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受众群体可能较少,因为大量句子解析都是引用英文句子,一来专业英语写作的群体本来较少,二来英文与中文写作风格还是有较大差异。全书阅读完,还是几处亮点。写句子方面尽量不用长句,宜用短句,显得精炼。结构方面,为了保持段落的连贯性,尽量让同一概念在段落中多次出现。论证方面,注意做好备择假设的排除。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读后感(二):创意写作和学术写作区别在哪里?丨帮助你了解并掌握英文学术写作的一本书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写了这么久的自媒体,那天有人私信我,说自己是研究生,快要开始面对学姐学长们烦恼不已的大论文了,看到我说自己的2020年度总结时提到自己发表了两篇英文论文,就希望我有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写相关的写作经验方面的图文,比如关于什么是学术写作,学术英文论文的写作需要怎样进行训练才能快速提高写作能力。

  我看到后就秒回了,因为在我看来,根本轮不到我来讲什么,很多学术界的大咖都有关于自己对于学术写作一定论著的,里面不乏英文写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最近也有一本新书刚上市,我已经放在自己书桌上反复在揣摩,写得非常好,是循序渐进将英文学术写作的章法分解为具体操作的十二章,是易莉博士的新作,结构设置便于学习者跟着一路提升,这本书就是《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机械工业出版社在2021年1月出版的新书。

  作者易莉博士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职称等同于教授)、博士生导师,易莉博士自己在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开设了多年心理学学术写作课,她在美国杜克大学接受过非常严格的心理学方面的英文学术写作训练,易莉博士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也很棒,所以不仅自己在英文学术写作方面收获颇丰,还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学术写作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而这本书《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可以看成是易莉博士这么多年开设学术写作课程的精华集结而成,是一套更适合国内英文学术写作者的方法的呈现,并且附有相关的训练建议和提议,这绝对是大的人文学科专业背景的英文学术写作学习者人人都应该拥有的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有关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如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英文学术写作指南。

  对于这样的三个问题,是不是很多用英文进行学术写作的初学者极力想要搞明白的问题啊?所以这本书的含金量可想而知了。

  首先,对于写作者而言,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处境是什么?我们的写作目标在哪里?你如果致力于英文学术写作,你就要明白自己要突破的难关在哪里:

  比如这四个方面就是英文学术写作者在初学写作时可能或多或少要面对的问题。易莉老师从自己的写作亲身经历出发,抓住了一些初学者的共性的写作问题,为大家提出了很好地解决对应问题的建议办法。

  创意写作这几年很火,英文是creative writing,也可以翻译成创造性写作。目前创意写作范畴分为两大类就是虚构写作和非虚构写作。虚构类创意写作往往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非虚构创意写作往往指的是报告文学也就是传记文学、人物采访故事、深度报道等。

  学术写作的核心和创意写作不同,前者的核心是论证与逻辑,后者的核心则是文采与故事。真实的英文学术写作非常讲究学术的写作逻辑,这个一定要严谨,否则论文根本站不住脚。

  很多人开始写英文论文时都恨不能一天就能全部完工,而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完全可以每天只写一页,把这一页的表达在第一次就先尽量达到准确。要知道我们的中文博大精深,比较模糊的指向更多一些,但是英文论文的写作则是要求语言尽可能准确到具象。

  中文语言的多义性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以防止在表达的不准确上让自己的英文显得非常被动和尴尬。双关语在英文表达中,初学者要尽量避免,否则一个不当心,你的句子就会引起歧义,弄巧成拙。也许有些写作者希望让自己的文章显得“颜值很高”,就是要有文采,就非常喜欢一些高级的表达,什么双关、隐喻之类的,但是这类表达恰恰在英文学术写作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因为这样的表达是不可能准确具体到特别微小的叙事单位的。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学的可以想象的空间足够大。文学作品可以这样,但是学术写作尤其是英文的学术写作是绝对不提倡文章的晦涩难懂和预留下很多可以想象的节点的,英文的学术写作尤其要做到的就是准确朴实无华的表述,而且还要尽量做到简洁。

  易莉博士这本书的前后表达和结构体例非常适合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手一本,尤其是中间部分关于一些语句的分析实证,非常管用,对于每个初学者来说都会意识到这类问题在自己身上的表现;另外易莉博士也针对每个人写文章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训练上的循序渐进的计划,这个尤其值得称道。

  针对市面上对中国学生英文写作建议的书籍,相比较之下,我更欣赏易莉博士的这一本,那些其他的书籍常常针对的是写作的成品的面貌和表象上的修改,并没有论及逻辑和准确的语言表达以及写作习惯的培养,所以易莉博士这本新书我很想推荐给做学术研究的年轻人,毕竟借助一些学术前辈们的帮助,我们可能会走得更稳也更远。(全文完)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读后感(三):“恋恋不忘,必有回响!”让写作,产生影响。

  从小,写作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在上学时注意分数,慢慢地开始注意自己写作文章能否吸引到读者,是否有可读性。

  现如今,随着自媒体、公号和各大创作平台的发展,对于写作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写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份热爱,更是对读者的重视。因为读者读到这篇文章,很可能会对他的生活或思想产生影响。这需要写作者将思维梳理,印刻在文字之中,成为一篇好的文章。

  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坚持的去做,那么一定会有回报,在写作中也同样是:恋恋不忘,必有回响。

  写作者需要了解写作背后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流程,那么该如何提升写作呢?

  一、写作的阻碍

  正在读此文章的你,也许你有看到过有关写作的技巧,绝大部分告诉我们的答案中都有着一条:书读多了,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这是真的吗?

  在去年,我第一次参加有关写作的活动,对于那时我一个写作小白来说,内心自然非常的忐忑,一直想着:写作文我都要绞尽脑汁,写一篇文章的字数比作文还多,会不会更难呐;我写这个会不会有人看,吸引不到读者的注意,得不到别人认可啊......内心思绪万千。

  再到现在,每阅读完一本书后,开始输出书评,参与知乎问答,写文章,慢慢的写作能力开始提升,不再对写作有忐忑。

  1、写作指导类书籍

  刚开始写作,也许你会选择大量有关写作指导类的书籍。要知道,每本写作指导类书籍内容广泛,作者的写作方式也有不同,并且从写作指导书本身有一个问题,导致读者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帮助。

  目前市面上的写作书,大部都是在讲写作规则,例如“10条简单写作规则”“10条进阶写作规则”这些规则本身确实是有用的,但有时候你是否有发现,刚看完的时候觉得有收获,时间久了之后发现根本没记住多少(特别是接下来说的下一点,没经过实打实的训练),所以就产生了“看了很多书,依旧写不好一篇文章。”

  2、追求质量,而非产量

  高质量的文章,是每位写作者所追求的,也是读者所期望阅读到的。

  而对于大部分写作者来说追求质量,高于产量。

  在学习一项技能时,我们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去弥补上一次的不足。这在写作当中也是一样的。“不追求高产量的写作,就是坏流氓。”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做印刷工时期,喜欢和朋友一起针对社会问题辩论,富兰克林为了能够在辩论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他坚持大量阅读,在阅读中他发现的一本《旁观者》杂志,他特别喜欢其中的一篇文章,富兰克林开始通过看杂志文章,拿笔画出文章中的重点,并且开始仿写他所阅读到杂志中的文章。

  慢慢地,富兰克林开始将自己表述的文章和原文对比,他的写作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富兰克林运用的正是追求文章的产量,并且根据原文文章进行对比的刻意练习,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查漏补缺。

  二、写作的逻辑和结构

  有关写作,作者非常重视情绪的变化,通过用“海龟”“忍者”和“拖延者”代表写作者的工作效率。

  “海龟”更容易按时完成任务,他们有节奏的完成写作,只有“海龟”的节奏是正性的。

  “忍者”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内,会快速的将任务完成,而对于“忍者”的情绪看起来比较紧张。

  而“拖延者”会呈现出惊恐的表情。

  作者特别推荐“海龟”式,也就是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工作,不贪多,关键是保持心情愉悦,如果能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完成,就更好了。

  那么,有关于那些文章过度消耗读者的能量呢?

  1、未介绍过术语和缩写。

  这一点在我刚开始写作时是最大问题,在写一篇心理学文章时,里面提到一个概念,我一笔带过,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这就导致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一个阻碍。

  2、缺乏理解意思的语境。

  3、缺乏帮助理解内容的先验知识。

  4、缺乏帮助理解概念的例子和图标。

  5、图标信息过于详细或缺失。

  6、读者忘了前面读过的内容。

  7、读者对观点、方法和结果有异议。

  8、过于抽象的句子。

  9、不符合读者预期的句子。

  相应的,为减少这种语义上的能量消耗,我们可以:

  1、为句子提供足够的铺垫,提供足够的语境信息来理解新的概念。

  2、提高读者对于主题和概念的熟悉性。

  3、用后一句话来解释前一句话。

  4、用前一句话为后一句话提供铺垫。

  5、使用短句子。

  三、写作的流程

  这里作者提到文章的写作的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标题以及投稿。

  写作需要高产量的输出,通过不断的锻炼来培养写作能力,一篇好的文章是对内容和读者的重视,我们要始终相信“恋恋不忘,必有回响!”写出的文章,总会影响到一部分人。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读后感(四):逻辑性,精准,简洁

  这本书是在微博看到魏坤琳教授的推荐购买的,一开始没抱什么希望,因为之前这类书看了几本,普遍感觉书越厚废话越多收获越少。而收获较大的反而都短小精悍,比如《会读才会写》,又比如这本。

  本书首先纠正了中国学生对学术写作模式的误解,奠定了论文写作的总体原则和风格——逻辑性,精准,简洁。然后分别从句子、段落、篇章来系统讲解方法。除理论方法之外,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纠错练习和修改范例,许多典型问题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坑,感觉自己都曾准确无误地踩进去过(囧)

  p.s. 逻辑性,精准,简洁不仅是学术论文的标杆,更是人与人交流的美德!!!平时跟讲话前言不搭后语、絮絮叨叨又臭又长却一句也说不到点子上的人聊天总是让我头痛至极。有时出于礼貌我会客套一句“您思维很跳跃啊”,万万想不到对方会以为我在夸他,不仅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还蜜汁自信、得寸进尺:“是啊我脑子灵活一般人跟不上我的节奏......……”(跑题了,囧)

  附录还提供了很多有助于丰富写作技巧、训练逻辑思维和扩充词汇和句型的书籍和网站。此外,阅读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易莉老师指导学生的负责和耐心,这也让我很敬佩。

  本书的逻辑框架

  和本书结构不同,实际上写论文的顺序应该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先写大纲,再具体到段落结构,再到句子。

  作者认为研究生开始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先和导师沟通好,每一个段落大概要写什么。再详细一些就是段落中大概要分几句话,每一句话大概写什么内容。

  一、选题

  文章的创新性:一个重要的创新点是方法上的创新

  (1)旧范式新条件:发现某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有不一样的表现。这个条件可以是社会学变量,也可以是实验操控的条件

  (2)旧范式新技术:新方法比原来的方法更好

  (3)新的数据处理方法: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来处理旧数据, 从而得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4)新范式: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可以是新问题,也可以是旧问题)。

  (5)新问题: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存在风险,其科学价值需要被论证。常见的情况是别人想过了,但觉得没有研究价值,所以没有进行研究。

  二、文章框架

  摘要

  (1)研究目标:1句话,要呼应题目中的关键词,定义研究问题或说明文章主题

  (2)研究方法:1~2句话

  (3)研究结果:1~2句话, 研究发现了什么

  (4)结论:1句话,该研究发现说明了什么(若字数有限也可以不写)

  前言(第二难写)

  作用:从宏大的角度切入,然后把议题缩小到文章讨论的问题范畴内,为读者理解文章的贡献提供背景。

  越早引入研究问题越好,如有可能,在第一段结尾就亮出研究问题。

  前言和讨论最需要用到写作大纲。常用方法有:

  自上而下法:把主要的文献观点写成主题句, 然后按照重要顺序排列, 每个观点一般都用一个段落来讨论。

  自下而上法:对文献观点做笔记,从笔记开始先随心所欲地写第一稿,然后进行梳理和归纳,提炼主题句。

  混合法:根据笔记先从零星的点进行归纳,从而梳理出大纲,再从大纲开始写作

  方法

  通常按照时间顺序(或做实验的步骤)来论述。可以使用流程图。

  结果

  以结论驱动(conclusion-driven)的方法组织写作(而不是按照数据处理的顺序),即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总结梳理主要发现,以这些发现为大纲(小标题)来组织结果的写作

  如果还有其他结果不能归入任何一个结论,就说明这个结果并不重要,没有对形成文章的结论做出贡献,可果断将其舍弃(或放到补充材料中)。

  对于结果的呈现,一张好图胜过千言万语。

  讨论(最难写)

  自上而下法:把主要的研究结论写成主题句, 然后按照重要顺序排列, 每个主要结论一般都用一个段落来讨论。

  自下而上法:对结果的发现做笔记,从笔记开始先随心所欲地写第一稿,然后进行梳理和归纳,提炼主题句。

  混合法:根据笔记先从零星的点进行归纳,从而梳理出大纲,再从大纲开始写作

  最重要的事:突出自己研究的贡献,进一步强调研究的重要性、意义和创新性。需要告诉读者研究的启示(implication)——你的发现说明了什么,加深了对什么问题的理解,对未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什么新的解决方法,揭示了什么新的机制。

  标题

  作用:第一,吸引眼球;第二,便于检索

  把文章各部分写完之后再起标题。可以把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然后从中挑选或修改。

  (1)结论型标题: 把结论写在标题中

  (2)问题型标题: 把研究问题写在标题中

  (3)文艺型标题: 前半部分负责吸引眼球, 后半部分介绍文章主题

  (4) 主题型标题:不写出结论,而是用一些介词把关键词连起来

  三、段落

  一个典型的段落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书中把跳板句归为结论句)

  (1)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如果一个段落有两个话题/观点,最好分成两个段落来写。

  (2)支撑句(supporting sentences):总结相关的研究证据,提供一些例子、数据或直接引用别人的观点, 为主题句提出的观点提供支持。

  所有句子都要指向主题句限定的话题。 如果有句子不属于这个话题,最好删除。

  引述别人的观点时,要以结论驱动(conclusion driven)而不是谁谁谁说……且一般用改写( paraphrase)或总结(summarize)的形式,很少直接把原文搬过来。

  (3)结论句(concluding sentences):通常以“ 总之”(“ in sum”“ to conclude” 等)为开头,对整段 话做总结。

  (4)跳板句:为下一段的内容做好铺垫,实现段落间的过渡

  观点过渡:但是这个假设/观点并没有获得所有证据的支持,也有研究者认为……

  问题过渡:但这方面的研究留下了一个……样的问题

  事实过渡:其中,(某个有趣或者不寻常的事实),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实验之间的过渡:首先,在前言的最后部分就给读者一个大的框架(本研究主要回答了什么问题,为此一共做了几个实验,每个实验分别做了什么)

  四、句子

  1. 从读者角度确定句子结构

  (1)读者预期英文句子中的动作应由动词来表达(避免使用“ be”“ exist”“ become”“ include”等弱动词、避免用“ there be” 句型和被动语态)

  (2)读者预期真正的主语在句子一开始就出现(避免使用以“ although” 开头的句子)

  (3)读者预期谓语要紧跟着句子的主语

  (4)读者预期强调的内容在句子后半部分

  (5)读者预期句子一开始的内容与前面一句话有联系——用每个句子的主语连接上一个句子的着重点(stress point,SP)(也就是:“ Subject1 + Verb1 + SP1. Subject2 + Verb2 + SP2”, 其中SP1和Subject2产生意义上的联系)

  2. 文章质量自查清单

  (1)拼写、语法错误(可借助Grammarly等软件)

  (2)精准用词:多查权威词典、善用语料库

  (3)避免歧义词(比如different)和歧义句

  (4)术语的统一:意思相同的表述,统一只使用一种

  (5)在给出一个可能产生模糊解释的术语之后,马上给出精准的释义并举例说明。

  (6)缩写首次出现时要给出全称。对于只出现一两次的建议不要用缩写,都写全称。

  (7)明确限定词的范围、代词的指代

  (8)避免长句子(四行以上):把句子改短,一句话变成两句话,删掉不需要的细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逻辑  逻辑词条  原来  原来词条  提升  提升词条  学术  学术词条  
美文

 做不了聪明的鸟就做个勤奋的鸟

 每个人的智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非常的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有的人则头脑愚笨,简单的问题要花上比平常人高出几倍的时间来回答。可能我们做不了聪明的鸟,但是我们可...(展开)

美文

 许你一场春暖花开

 有一种遇见,不曾邀约,却心有灵犀;有一种目光,不远不近,却一直在守望;山水相逢,相约陌上,你明媚的笑脸,是我心中倾城的暖,你在,我在,最美好的懂得也在,便是用...(展开)

美文

 以我勉之

 很久没来了,突然想写写,所以就来了!  高三,过去一个多月了!真快!竟然在不经意间就到了这个时刻,我之前一直在梦寐以求的转折点!现在真的亲身经历了,感觉的确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