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飞鸟们的学校》读后感精选

  《飞鸟们的学校》是一本由[俄罗斯] 安德烈·日瓦列夫斯基 / [俄罗斯] 叶甫盖妮娅·帕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飞鸟们的学校》读后感(一):什么是教育

  在阅读俄国当代著名作家安德烈·日瓦列夫斯基和叶甫妮娅·帕斯捷尔纳克的《飞鸟们的学校》的过程中,一直让我萦绕在脑海里的是这个学校的教学模式,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描述的是另一个世界的生活。是人们一直所向往的生活,三十四学校的教学模式应该也是当下所有孩子心向往之的生活,象征着自由、热情和鲜活的气息。

  作者在书中的一开始用很少的篇幅从侧面描述了三十四学校的生活,正当读者看得兴致勃勃时,突然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三十四学校因为教学质量被质疑面临被解散的局面,飞鸟队的孩子们被分配到三十三普通学校的不同班级。于是,在三十三学校,孩子们开始了各种痛苦的适应生活,不爱说话的默默被同班同学使用校园暴力,独立特性的小猫被众人孤立,安妮娅无法融入新的集体……飞鸟团队因为各自的问题最后也面临即将解散的危险,最后孩子们想念以前的三十三母校,为了拯救母校不被拆除,飞鸟队的队友们开始了新的拯救计划,并最终赢得胜利。

  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不得不叹服孩子们的脑洞大开,他们天马行空,他们智力惊人,在他们身上,和普通学校培养出来的“乖孩子”相比,他们有着寻常人不理解的小缺陷,但是这些缺点反而是他们的闪光点,默默不说话,那是因为他有着一段痛苦的经历,才迫使这个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他虽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但是思维却转的和电脑程序一样快,书中很多关键时刻,都是默默在背后思考出来的对策。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天赋的孩子,却差点被普通学校的老师定性为弱智儿。三十四学校的维克托·帕夫洛维奇老师,后来在担任三十三学校班主任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普通学校孩子的一些优点,他能根据孩子的优点分配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项。但是在原来的班主任老师科切特科娃的眼里,一切都按照标准的模式去培养机器人的学生。所有违法大纲和原则的孩子,一律按低分处理。

  合上书,我们不禁发出深思,为什么飞鸟对的孩子原来每天能快快乐乐地去学校,为什么后来换到普通学校,他们非常痛苦。教育到底是尊敬每一个孩子的自由发展,还是让孩子去适应学校?所有以成绩来给孩子打上标签是否抹灭了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本身有着各自的差异和擅长的优点,但是我们以一套自己成人的规则去束缚孩子的天性,这样只能培养出芸芸众生之一。《鸟飞们的学校》这个团队的名称也很独特, 叫“飞鸟”,想象一下,他们在三十四学校,真的和飞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科学的领域探索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看似无厘头的研究课题,却让孩子在其中学习了数学、生物、化学和语文的知识,她们的思维和综合能力是非凡的,这正是三十三学校老师的难能可贵的一点,他们能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飞鸟团队的家长也和一般的家长不一样,至少怪异的孩子在他们眼里,不算怪异。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也许我们在合上书后,该认真思考,教育的本身,是鼓励、是尊重、是陪同、是引导。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千千万万个固执、统一的模板,而是尊重每一个个体,点亮每一颗不一样的种子,让其自由自在的发展。

  《飞鸟们的学校》读后感(二):振翅高飞吧,“飞鸟”们

  学校、老师、学生,当然还有孩子们的家长、管理学校的行政机构比如教育局等,这些,构成了一个学校非常典型的几重关系和几个组成部分。那么,对于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学生呢?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确实没那么容易。

  而对于这个回答的答案,俄罗斯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同时也是目前俄罗斯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安德烈·日瓦列夫斯基和叶甫盖妮娅·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小说《飞鸟们的学校》给出了一个回答。虽然,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这样一个学校、这样一些老师、这些一些学生,确实很难说;但不可否认,假如小说中的三十四校以及那些可爱的“飞鸟们”能够成为现实,而且越来越多,必定会产生越来越积极的效果——这是毫无疑问的。

  三十四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在这所学校里,没有大家习惯的同龄人班级,取而代之的是奇怪的不同年龄混编的“团队”——比如“飞鸟”团队;给学生打分只是作为表扬的手段;对于教学计划和教育部门核准的教学大纲过于随意;而且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甚至叫绰号……而且,区教育局的督学甚至发现,孩子们辩论的题目居然是诸如《人类究竟由何进化而来》《智能人类尚未出现》之类在他看来“疯狂”的题目!

  这样一所学校,不要说小说中区教育局的督学会觉得不能忍受、难以想象,就是很多容忍度比较高的学校教育专家们,估计也会认为,这样的学校确实过于“疯狂”了。他们一定会认为,这样的学校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

  可是,这样一所学校真的只能是“小说”中或者“童话”里才能有的学校吗?或许确实,现在的社会还不能够具备出现一所或者更多所诸如三十四校这样的学校的可能性,但却不妨允许进行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让当下的学校具备一些必要的自主性,让老师有一些发挥余地,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成才!直到,学校具备这样一种可能性——“三十四校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家……我们每天早晨都想去学校!而你们学校的孩子们每天都想去学校吗?”很显然,“飞鸟”团队的成员小猫的话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当三十四校即将被关闭,“飞鸟”团队就要被拆散的时候,孩子们却不舍得,他们决心“绝地反击”,想方设法试图改变这样的一种命运,甚至想出了伪造文书的办法!不消说,“飞鸟”团队确实是令人震惊不已,现实生活中很难想象会有这样的一幕又一幕!

  当事情发展到最后,当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飞鸟”式的圆满结果。但是完全可以来设想一下,假如小说中的一切发生在了现实生活当中,又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轨迹和最终结局呢?!

  教育的目的毋庸置疑,但是如何才能顺利达成目的,甚至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绝对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命题——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唯一的答案,三十四校也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可以放心地全盘“复刻”的榜样,但是有一点绝对正确,那就是,教育要培养的是人才,要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而不是只会做题、毫无主见的人。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确实算不上尽善尽美,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而在此之前,就先让“飞鸟”们振翅高飞吧!

  《飞鸟们的学校》读后感(三):让飞鸟的翅膀更坚强——读《飞鸟们的学校

  俄罗斯儿童小说《飞鸟们的学校》故事精彩,对教育反思深刻,是一部儿童、成人皆宜的小说。

  “三十四校”称得上教育界的异数:老师与学生没有等级意识,对待教学大纲比较随意,不按常规的年级分班,而是把不同年龄的学生混编成一个个团队,千挑万选的一批“思维方式最不寻常的学生”, 经常围绕《人类究竟由何进化而来》之类的题目进行脑洞大开的辩论。

  由五名孩子组成的“飞鸟团队”,是三十四校的活跃分子。学校因资金问题停办后,飞鸟团队被拆分到了普通学校三十三校,与死板教条的教育体制产生了激烈的对抗,故事波澜叠涌,娄子一个接着一个。为了保住心爱的三十四校,飞鸟团队策划了一个惊天的计划,伪造教学楼是名人旧居的文件,以图保住校舍。

  如何让孩子像飞鸟一样自由飞翔?理想的天空和现实的笼子,在丰满与骨感间进行着艰苦的拉锯战。以此事件为中心,各种观念集中展示、错综复杂,上演了教育理念的一次大碰撞。

  ——教育理念的碰撞。受启发思维、快乐学习、张扬个性教育方式润泽已久,当飞鸟团队离开三十四校,投入应试教育的熔炉,马上出现水土不服“症状”。必须背诵、必须出声、必须按标准回答、必须向家长报告 … … 在三十三校老师看来,这是一群“问题孩子”,从不循规蹈矩,“知识极度缺乏”,“不正常”,没个“人样”。飞鸟们则在抵抗“白痴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无奈地进行着各种适应。飞鸟团队成员小猫对着三十四校校长痛苦地呼号:“你们害了我们,知道吗?我们现在成了炮灰!”而三十四校心理学老师弗帕雷奇也在反思,他们忘了教孩子们怎样在现实社会中生存,以致成了“温室里的植物”。在传统教育的强大惯性下,三十四校和飞鸟团队显得那么异类,那么无所适从。

  ——关乎人性的对抗。三十四校开放民主的教学方式,释放了人性的真诚与善良,当飞鸟们投入普通学校传统的教育氛围,开始直面人性的残酷与丑恶。态度生猛的数学老师“母夜叉”,面带微笑内心险恶的“笑面虎”,让孩子们吃尽苦头。但经过现实洗礼的飞鸟团队,一度被收拾得蔫头耷拉脑,成了“一群毛色各不相同的伤心的鸟”:羽毛乱蓬蓬的小麻雀安妮娅,警觉的鸫鸟默默,外表整洁的鸽子季玛,神经质的鹡鸰尤莉娅,忧郁的大雁热尼亚。现实中,与孩子打成一片的老师,未必得到同事的认可,甚至成为同事的对立面,面对考试成绩的指挥棒,素质教育往往碰得头破血流。

  ——生活总有希望。让人欣慰的是,三十四校和飞鸟们并非孤军奋战,时常有教育痼疾的反对者站出来,加入并肩作战的行列。《飞鸟们的学校》里面有历史专家、教授列夫,对飞鸟团队保护学校的行为给予强力支持;有学校的赞助者沃龙科,无私地对学校给予资助;有三十三校的校长帕维尔,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对传统教育体制颇多抵制,暗暗对飞鸟们给予支持。

  读《飞鸟们的学校》,会想起《窗边的小豆豆》,三十四校和巴学园的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致力于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完整的人”。三十四校的团队教学方式,也是倾向于激发潜能、张扬个性。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老校舍得以保留,飞鸟团队未被追究,孩子们重新找到了新的位置,一切似乎都在延续,但改变正悄悄发生。

  小说是俄罗斯背景,但飞鸟们面对的环境,和中国也很类似。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中,虽然素质教育时时遭遇“好看不实用”的尴尬,但风起青萍之末,改革的脚步一直未停,就像中国当下的教育。

  笔者写这篇书评的2021年8月30日,中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

  学生和家长或许对通知的执行效果还有疑虑,但教育改革的方向很明晰,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努力,正一步步改变着中国教育的一些顽疾。

  如果您家里有十几岁的孩子,那么,建议您和孩子共读这本书,倾听飞鸟翅膀翕动的声音,探讨教育的要义,两代人进行一次思想的深度交流与碰撞。

  《飞鸟们的学校》读后感(四):俄罗斯少年文学《飞鸟们的学校》一所真正懂教育的学校

  荐书:俄罗斯文学《飞鸟们的学校》一所只会出现在童话里的学校有这样一所学校,它不分班级,不分年级,它只是一个团队,所有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做一件有趣的研究,学不同的知识。

  老师会带着孩子们森林露营,去沙漠跋涉。它们的所有知识都来自实践而非课本。

  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

  这里的老师不说教,不批判,孩子们都诚实有信心。

  他们的讲课方式很独特,常常是学生们自己去研究教案,彼此互相批改作业,他们不看重学分,更看重的是学生有没有学会这件事。

  他们是一群有活力的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和老师可以彼此称呼名字,他们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并辩论。

  总之,你认为一切理想的情境,都会发生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你会在这里看到一个孩子真正的想法,一个孩子该有的模样。

  这里没有条条框框,只有自由自在,但是孩子并非毫无规矩,他们只是更有自己的思想而已。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情,并交出令人称奇的答卷。

  这所学校不放假,因为孩子不喜欢放假,他们更喜欢呆在学校里的每一天。他们把每天上学当成过节,他们觉得学习很有意思。

  这是一所理想中的学校。它在俄罗斯的随便某个城市里。

  但事实上,它只存在于这样一本很像是童话的故事书中。

  这是三十四校,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

  有点儿像《窗边的小豆豆》。

  我们在内心里热切盼望着出现的一所学校,可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它只会出现在童话一般美好的期待中。

  我但愿这故事能够实现,但愿孩子们能够遇上真正幸福的童话,能够在这样理想的学校里快活健康地长大。

  三十四校里,有这样一群小小的少年,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小的“飞鸟团队”。

  他们原本生活在这样理想幸福的学校里,可是突然之间,坏消息传来,三十四校将被拆除。

  孩子们有了一个无聊的假期,而假期过后,则是被分流到其他普通学校的命运。

  这样一群在“特殊”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他们能够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吗?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吗?他们能够接受新的老师吗?他们将给普通学校带来怎样的麻烦与震荡?他们还能再回到自己的三十四校吗?

  “飞鸟”团队是由五个不同年龄、个性不同的少年组成的团队,他们之间原本友好亲密的关系,会不会在新环境中经历巨大的挑战?

  《飞鸟们的学校》将为我们带来一个关于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成长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将与孩子们一道踏进新的校园,在这里发现普通的教育理念下的人物与三十四校的孩子们之间的各种冲突。它将带我们走进更深入的思考空间,为什么普通教育明明目的是好的,结局却总是千疮百孔,而那些在传统观念下审视三十四校的成人们,他们会接受不了这样一群奇特而聪明的孩子。这本书,故事情节很热闹,但是细微处全是我们对于教育的疑问与思考。

  每个孩子的思想活动,不同的行为表现,都值得我们去追问,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孩子像他们一样具有更强烈的独立精神地长大?

  当然,我们在故事发展中也会奇怪,为什么城市中会出现这样一所奇怪的学校

  其中一个性格怪异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办法带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我们会发现,其实芸芸众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理想主义者,所以才会有了童话一般的学校

  故事第一章节有点儿无聊,因为出场的人物太多,外国人名让人头晕,但是别急,略过这段后,后面真的十分精彩。

  弗帕雷奇老师,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有许多证书及教学经验,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孩子们心中最好的老师。

  安妮娅,一个总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中,看似柔弱其实很勇敢的女孩。她勇敢地挑战了总是用虚伪的欺骗恐吓孩子们的女老师。

  热尼亚,飞鸟的头儿,可是一开学就陷入了一场被诱惑的恋爱,却又是一场空,最终又找回了自我。

  小猫尤莉娅,个性鲜明,自我,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有时因为太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最终被大家孤立,四面楚歌。

  幸好有一直对她很好的小暖男季玛一直在默默地帮助她解决各种麻烦事,可惜小猫不能够理解他的苦心,还是麻烦不断。季玛适应了环境,赢得了同学样的好感。

  默默,一个有口语表达障碍的男生,但是智商极高,他是想办法不让上层领导拆除三十四校的关键力量。

  沃龙,一个转学到三十四校的学生,略有些叛逆。但是默默发现了他的秘密,发现了他的父亲与三十四校最重要的关系。

  除了沃龙,其余五个孩子是这个团队的组成,他们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学校的许多陋习与风气,还成功地阻止了三十四校被拆除的命运。他们是一群很小却很能干的实干家,连校长都被他们影响了。

  这个故事,你明知道它不是真的,这样的学校也不可能存在,可是,你就是想读下去。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希望它是真的吧。

  在读这个故事时,我一直在想《窗边的小豆豆》,据说那也是一所理想的学校的故事。

  我也一直在想衡水模式的学校,它的存在是社会的悲哀还是幸运?

  我更在想,我们这一生所经历过的每一所学校,这本书中有太多它们的影子,我们习以为常并接受了的思想,是不是真的需要来一场震撼的改革?

  但我也知道,生活不是童话,我们不可能改变全世界,我们只能在心中开出一朵花,而语言仍然接受这个钢铁般的世界。

  《飞鸟们的学校》读后感(五):Я хочу в школу!我想去学校!吗?

  不懂得俄语,我花了一些功夫去找这本书的原版,终于找到了。并不是说为了什么优越感,而是读完之后心中有一种郁结久久不能平复,想看看原版是什么样子的。

  原版封面

  人民文学出版社完全依照了原版书籍的封面,内容排版,这是我最喜欢的,要好过一些翻译过来的书自己再配个封面一遍一遍的恰烂钱。

  原版内容

  原版首页

  Я хочу в школу! 这是原书的名字,翻译过来是我想去学校!我想看过书的人应该也能明白这书名在书中也多次提及,背后承载的期望更加沉重。

  三十四校,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一所乌托邦的学校。在三十四校,没有大家习惯的同龄人班级,取而代之的是奇怪的不同年龄混编的团队;给学生打分只是作为表扬的手段;对待教学计划和教育部门核准的教学大纲过于随意;而且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甚至叫绰号。在这个学校有许多的团队:刺猬团队、飞鸟团队、海豚团队、未来人团队、恐龙团队、花儿团队。他们在优秀的老师带领下他们可以到处考察研究,能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在团队项目的交流过程中学习……

  飞鸟团队是其中的一个团队,它由队长热尼亚带领,队员有安妮娅、小猫尤莉娅、季玛 。他们在生物课上有一项辩论项目——《人类究竟由何进化而来》一个在我们看来荒谬的项目,但是他们各个团队却有各种各样的方向,飞鸟团队的题目是《为什么说人是从鸟儿演变而来的》,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们做了文字报告、3D动画、依旧鸟类向人类进化的模型,可以让鸟儿的羽毛脱落,骨骼变形,直立行走,而这些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这是另一个团队的队员默默(阿尔乔姆)默默的走上台来画起了平面图,全程也没有说一句话,这时这些学生和老师们明白了飞鸟团队忽视了大拇指的进化,其他团队对此进行了各个角度的“攻击”准确的说是讨论。飞鸟团队也成为了唯一没有通过答辩的团队。

  这是开篇的一件小事,我们可以想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本事一个精彩绝伦的“表演”却在一个一言不发的同学手里毁于一旦,他们会怎么对待他?孤立?暴力?都没有。默默回家后开始从新修订这个项目方案,并且和飞鸟团队一起合作进行项目的改进,飞鸟团队们也非常友好的接受了她。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切实际,可能这就是儿童文学吧。

  就是这么一所学校,如何组建的?他来自学校一个学生沃龙的爸爸,他有了钱后开始资助学校,正常的学校,却发现资金被挥霍。于是他决定建造一座未来的学校,为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一座好的学校上学。但是,很快他的这种做法就受到了主流们的排挤,开始抹黑、污蔑,现在他被指认洗黑钱,学校也被关闭了,这些经过了自由教育的孩子们要被送往正常的学校学习了。

  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大声朗读课文,机械重复的背诵,答题前要写解字,恋爱问题,班级活动……各种问题都浮现出来了。他们如何在正常的学校生存,三十四校又该何去何从。

  书中最后结局在我看来太过乌托邦,短短的几页就能感觉出来与前面的区别过于明显,犹如梦境一般的进展,如果他们活在现实会怎样?霸凌?抑郁?终结?我们都知道后果,却不敢想象。

  这种乌托邦的学校不可能存在,最起码不会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身边。地区?资金?工资?舆论?各种各样的限制。记得网上有人说在南极考察时发现北京附小在南极进行夏令营,在将来人类可以申请登陆月球的时候会发现那些附小们已经在那里搭帐篷了。

  至于将来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写的书很多都成为了现实,所以他也希望这所学校成为现实。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实现不实现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封面内侧赫然写着几个字“建议阅读年龄:12岁以上”,为什么?可能可以用书中学校解散后,学生们在正常学校遭到委屈后的心声来解释。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像所有的人那样学习……我们就和他们一样了!那样我们就不会知道还可以不一样!我们会把上学当做服苦役!我们会学会骂脏话!你们害了我们,知道吗?我们现在成了炮灰!

  12岁,我们也认了,我们已经和他们一样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飞鸟们的学校》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飞鸟  飞鸟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  
美文

 华夏美学读后感摘抄

 《华夏美学》是一本由李泽厚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展开)

美文

 丈夫的秘密

 01  三年前,我结束了维系四年的婚姻,恢复了单身。我和前夫也曾爱得死去活来,但婚后走进柴米油盐不到一年就产生了裂痕,“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有理。  前夫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