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尖叫的数学读后感100字

  《尖叫的数学》是一本由[意]翁贝托·博塔兹尼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4.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尖叫的数学》读后感(一):有趣又宿命的数学

  作为一名文科生,数学,特别是代数、微积分这类课程简直就是我的噩梦。但很奇怪,我超级喜欢几何,无论是立体几何还是平面几何。成绩嘛,立体几何的题,我基本上都可以拿满分,平面几何稍微弱一些,也可以拿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分数。可惜,几何内容占数学科的比例实在太少!或许是因为几何,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数学」挺有趣的。只是个人能力与爱好的限制,我一时半会还无法揭开它的面纱。 挥别数学十几年后,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让我拿起这本《尖叫的数学》,找到小缝隙窥视「数学」之美......

  封面

  《尖叫的数学》是一本由数学史专家翁贝托·博塔兹尼所写的通俗型数学史读物。如2015年翁贝托·博塔兹尼获得列昂•艾伯特•怀特曼纪念奖时的颁奖词所说:「翁贝托·博塔兹尼擅长将对数学的洞察力与对背景和思想史的高度敏感结合在一起,他的诸多著作包含了应用数学中出现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它简明扼要地抓住了数学家的生活和兴趣」。这本书完全地诠释了「对数学的洞察力与对背景和思想史的结合在一起」这句评价!

  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数学

  就像「十三点」曾经是民国时期取笑、嗔怪的形容词;在18世纪末的欧洲,普通的仆人也会以「正方形和圆形本来就不一样」这样的形容句,来暗指问题难以解决、无法实现。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可能并不了解数学上的微妙之处,但数学某些神奇之处却总能为我们所知、植入到日常话语,活跃在生活当中。

  在第四章「正方形与圆形」中,作者引用数学史上的诸多有趣故事,讲述着千百年来,人们是怎么思考「如何将圆形化为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传说中所罗门王命人制作的「铜盆」、书写员在草纸上列出的「求一块圆形田地的面积」,中国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对圆形田地的研究;也遇到了研究「化圆为方」却轮为笑柄的哲学家、刻苦钻研「割圆」的中外古人们.......通篇读下来,故事有趣又非常具有逻辑性,无形中我也接受了不少新知识点,这过程很自然,没有印象中数学书的苦涩枯燥的调调。

  最明显最熟悉的概念,却总是最难给出严谨定义

  因为陈景润先生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的领先成果,「哥德巴赫猜想」走入了国人的视野。我们也才知道,原来「1+2」这么明显这么熟悉的计算式,也是个世界难题! 也是因为这本书,我才知道:我们所熟悉的「直线」「平行线」「立体」等等概念,居然是几何原理中的「障碍与家丑」,更是「几何原理中不易跨越的难点」......

  在第六章「非欧几何的世界」里,作者用直白的语言告诉我们:那些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的,最明显最熟悉的欧氏几何系统,是如何被历代数学家所批判,而数学家们也一直无法给这些概念设定最严谨的定义。或许,这就是固化的、世俗的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但,随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横空出世,牛顿的思想被彻底推翻,我们认知的「宇宙工厂」也不再遵循欧氏几何理论..... 那在非欧几何的世界,又是怎样缤纷多彩的多维度空间呢?如果您也感兴趣,可以看看这奔《尖叫的数学》的第六章「非欧几何的世界」......

  这本《尖叫的数学》给我很多惊喜!作为一本数学史,苦涩枯燥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点;但「通俗读物」的身份设定,又决定它纵使是「阳春白雪」也不能「曲高和寡」!所以,这样的题材对作者要求非常高!在书中,作者翁贝托·博塔兹尼将与主题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故事,甚至思想史的内容,与所论述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结合在一起;让这些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慢慢地鲜活起来,甚至借着其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以这种形式展示,既凸出数学的高雅,又不至于让我们敬而远之。

  「数学」就像是在空气中游走,我们随手可触,却很难捕抓到它真实的模样! 在高光时刻下,数学璀璨的美与天才们的宿命机遇交汇,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闪闪发光! 这样的美、这样的浪漫,与音乐、绘画、诗作截然不同!数学的美,既描绘了大自然阐释世界,又为我们生活生产所服务,更是引导着后来者不断地思索开拓...... 如果你也好奇,也想试试从数学的角度看看世界,或许,可以看看这本书!

  《尖叫的数学》读后感(二):尖叫吧,疯狂的数学

  翁贝托·博塔兹尼,意大利人,国际知名数学史专家,曾任国际杂志《数学史》主编。他擅长将对数学的洞察力与对背景和思想史的高度敏感结合在一起,博塔兹尼的诸多著作包含了应用数学中出现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它简明扼要地抓住了数学家的生活和兴趣。

  《尖叫的数学》是一部由翁贝托·博塔兹尼所著书籍,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通俗的数学史读物,集结了数学史上那些令人尖叫的闪耀时刻,为读者展示每一个时刻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后果和相互交织的影响。

  从数学的角度看世界,了解不一样的逻辑和处世哲学。这本书中不仅有数学和历史,而且涉及人类学、哲学等方面的相关思考。如果说,数学是上帝给人们的说明书,那这本书就是对说明书的解读。书本通过对数学史的演变和发展,展现了当时社会思想碰撞的场面,以及数学家、思想家乃至平民的伟大智慧和逻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高深的数学原理描述的既逻辑紧密又讲得通俗易懂,趣味横生,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数学的魅力。读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学到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 —— 如何化繁为简,如何用数学去解决工程问题,如何跳出固有思维不断去思考创新。比如欧几里得以外的宇宙不是只有三维, 虚数的由来从一段背叛的历史中产生, 无理数的发现居然来自法老王的挑战, 自然数0中充满禅意的虚无解脱了人们对自然数的认识…原来都如此亲切,并且栩栩如生,才发现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这么有趣。

  “数学是科学之母”,这是从我们学生时代就耳熟能详的名言,现代物理学大师杨振宁也说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博塔兹尼在《尖叫的数学》一书就不遗余力地说明这一点,这也是本书的核心主旨。对于数学与科学的关系,真可谓源远流长。从最早的人类开始他们的观察活动时,就经常数周围事物的个数。人们天生的好奇心是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来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们热衷于计算事物的数量,并将他们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使得科学与数学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就已经紧密联系起来。

  《尖叫的数学》对于当下社会的数学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数学和科学课程都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科学课程与数学课程的密切关系为教学时的整合提供了可能。科学是为了观察和解释已有的客观世界。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与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教育独立于科学教育,但不是说科学教育与数学教育毫无干系。这两者是能够相互渗透,并彼此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持的。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技术数学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并能以此来解决问题,学习数学更应是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真实、有趣而美妙,数学的浪漫和璀璨,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简单!当我们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生活或许会变得更加简单而确定,《尖叫的数学》一书会帮我们发现和解答身边有趣的数学问题,带领我们走进那个关于数字、图形和不确定性的美丽新世界。

  《尖叫的数学》读后感(三):有趣,但还不至于让我尖叫

  有趣,但还不至于让我尖叫现在中国中小学的数学课本其实是很枯燥的(大学的数学应该更枯燥)。如果在这种枯燥的条件下,你还能坚定不移的喜爱数学,那只能说明你是真爱。

  说数学枯燥是因为现在数学课本是很脱离实际的。我记得我早先偶然间看到了我父亲留下的小学数学课本,里边竟然讲了如何实际绘制地图。还提到如果是没有专门的仪器,应该如何利用手边现有的工具做一个低配版的测绘工具等等,然后利用这套测绘工具来到田间地头,可以按比例尺绘制一份现实中的地图。

  但是现在的数学课本里,大多都是公式以及理论的讲解,有的人甚至不明白,这些数学知识除了用于考试,好像也没啥大用。常常碰见x^2+y^2=2xy然后让你求x+y与x-y的比值,你永远不知道这个结果就算算出来了除了用于刷题到底还有其他什么用,当然就觉得很无聊。

  然而,数学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子的。数学隐身于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比如说没有二进制,手机、电脑就不会存在,又比如说没有三角形,卫星没法定位,再比如没有微积分,微波炉也不会出现……我们身边完全不可能脱离数学而存在。而数学各种符号、概念的起源,也正是古人以生活当中实际应用总结、归纳出来的,再经过千百年一代又一代人不停的努力,才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可以说,数学是取之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的一门学科。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博塔兹尼的这部数学科普书《尖叫的数学》,就为我们讲述了几个数学概念的历史缘由。作者是一个国际知名的数学史专家,专门研究数学史,他对于这些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有着很深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深挖出数学概念背后的秘闻。这本书一共有六章,讲述了自然数、零、无理数、虚数这几种数字,又讲述了化圆为方的历史,还讲述了非欧几何的世界。每个数学概念后面都有着或有趣或悲惨的故事,了解这种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可以知其然也会知其所以然,学习数学可以像学习历史一样有趣。

  再提一点的是,数学的世界是非常庞大的。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张数学深渊的图,我们平常所应用的数学知识,只是数学深渊很表层的一部分。《尖叫的数学》中只详谈了几个简单的概念,就比如加减乘除开方符号、质数、完全数、微积分、负数、分数、对数、函数、多维几何、纽结、概率等等这些数学概念都有着很有趣的历史,可在书中就没有提到。因此我宁愿相信这本《尖叫的数学》是一个系列,这本只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应该会有后续才对。

  因此,这本书作为课余延伸的阅读材料还是挺不错的,只是涉及的数学概念太少了,未免美中不足。因此这本书有趣是有趣,但还不至于让我尖叫。我这里再推荐几本我之阅读过的很不错的数学科普书,在豆瓣上都是8分以上的高分,可供大家参考。

  1、解读黄金比例。

  φ的故事

  8.4

  [美] 马里奥.利维奥 / 2003 / 长春出版社

  2、 解读微积分的方方面面。

  微积分的力量

  8.7

  [美] 史蒂夫·斯托加茨 / 2021 / 中信出版集团

  3、法国作家写的数学科普书。

  万物皆数

  8.3

  [法] 米卡埃尔·洛奈(Mickaël Launay) / 2018 /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澳大利亚作家写的数学科普书。

  我们在四维空间可以做什么

  8.8

  [澳]马特·帕克(Matt Parker) / 2020 / 后浪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5、这本是自传。

  我的几何人生

  8.4

  [美国] 丘成桐 [美国]史蒂夫·纳迪斯 / 2021 / 译林出版社

  《尖叫的数学》读后感(四):如果诺贝尔奖设立了数学奖……

  文/尾生 图/网络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如期而至。

  作为在世界范围内所有颁奖领域中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诺尔贝奖这一殊荣一直以来激励了无数学者孜孜以求的不懈奋斗。

  不过说起来对诺奖的执念,谁能比得过谢尔顿呢?

  看谢尔顿花式做梦

  在《生活大爆炸》的收官之作中,编剧大人们终于圆了谢尔顿念叨了12年的梦想,让他和心爱的艾米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在颁奖词中深情告白友人和爱人。

  这一夙愿达成,引爆无数粉丝的狂欢。

  (大家嗑谢尔顿和诺贝尔奖这对CP比嗑谢尔顿和艾米还要上头啊)

  想来谢尔顿对诺奖长达12年的执念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是代表了世界科学界、文学界最高水准的殊荣。

  诺奖囊括了几乎所有对文明进步有决定性意义的领域,其中包括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经济学(经济学奖最初虽未被列于诺贝尔遗嘱中,但在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其成立300周年时,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经济科学奖”,一般认为此奖项与5个奖项地位相同)。

  诺贝尔遗嘱手稿

  可是令人困惑的是,号称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的数学却未被包含在内,难道说,数学“不够格”吗?

  对于数学在诺奖中的“失格”,坊间流传着种种猜测:

  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莫过于“恨屋及乌”说:

  诺贝尔的爱人曾与瑞典著名的数学家哥斯塔·米塔格·莱弗勒(Mittag-Leffler)私奔(一说外遇,待考)。

  流言中的情敌:数学家哥斯塔·米塔格·莱弗勒(Mittag-Leffler)

  这件事让诺贝尔大受打击,以致终身未娶。痛彻心扉的诺贝尔也因此对数学耿耿于怀,拒绝为其设立奖项。

  这一颇具戏剧性的说法虽然大快人心,但其真伪毕竟无法得到证实。

  而且很多人更倾向于认为这样一位“达而兼济天下”的伟人,其格局之大是不会以个人恩怨左右人生抉择的。

  诺贝尔晚年给嫂子埃德拉·诺贝尔的信里写道:“我好像一只被命运撞坏了的破船,没有了罗盘和舵轮,四处漂流。没有对过去甜蜜的回忆,没有对未来虚灵的憧憬,没有用粗鄙自我美化的狂想,没有生活港湾的家庭,没有灵犀相通的朋友,没有怒目相对的敌人。相反,只有借助暗淡的光线,反省不易消去的污渍和挫折,进行自我批评。”

  相比之下,“不置可否”说似乎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诺贝尔之所以未设置数学奖,原因在于,迫于时代所限,彼时的他不认为数学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作为一门极为“抽象”的学科,数学太过理论化,缺乏一定的实际应用。

  -黑板上的排列组合,你舍得解开吗?-我解得开吗?!

  而对一名发明家和实业家来说,诺贝尔设立奖项的初衷是为了表彰那些对世界有益的、杰出的“实用”发明或发现。

  此外,当时的瑞典已经设有著名的斯堪的那维亚数学奖,以表彰欧洲各地的数学家们,诺贝尔可能认为自己没必要复制一个已有的知名奖项。

  就这样,数学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了。

  19世纪后期很多领域的研究一般不需要高等数学,当时的诺贝尔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无法预见数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因此忽视了设立诺贝尔数学奖也是情理之中。

  靳东老师翻车采访(不得不说,这个车翻得还是蛮冤枉的)

  尽管如此,自数学诞生以来,数学研究和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人类的命运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为数学的进步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不考虑时代的限制,假设诺贝尔奖设立了数学奖,那会有哪些数学家因为改变世界的发明而获奖呢?

  如果诺贝尔奖设立了数学奖……

  数星星:科学巨匠“全家福”(摄于第五届索尔维会议,1927年)

  “在那些颠覆时代的宿命时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如毕达哥拉斯,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他们埋头钻研不可能的问题,比如化圆为方。他们将自己的才智倾注于探索数学的奥秘,创造了思维中的世界,并在其中找到了可以真实描述现代“宇宙工厂”的表达方式。不必借助幻想去解释这些宿命时刻的诞生,因为,正如茨威格所说,在那些超凡时刻,“历史不需要任何帮助。”——《尖叫的数学: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

  获奖人: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亚里士多德在回顾了前人的学说之后,在《形而上学》中写道,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字培育了一种神秘的符号体系,体现在天体的和谐运动中。他们还认为数学的规律就是万物的规律,万物皆数。毕达哥拉斯学派学者菲洛劳斯在作品的一个片段中说:‘人们认识的所有事物都包含数字,因为如果没有数字,人们不可能想象它、认识它。’” ——《尖叫的数学: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前580至前570之间—约前500),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获奖理由:作为西方最早提出勾股定理与黄金分割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探究了几何学中最基础的规律,以抽象理性的视角研究定理。最早提出“万物皆数”的概念,把数的概念提到突出地位。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很多知名建筑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黄金比(图为巴特农神庙)

  据说在古希腊时期,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获奖人:莱布尼茨

  乐观主义者莱布尼茨:“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

  “在《论思索伟大技艺的本质》的残存片段中,他(莱布尼茨)写下了‘除了无,也就是虚无,剩下的一切都是上帝为自身创造的东西”。这使莱布尼茨联想到了“一种惊人的相似’。或许可以使用一种二进制,来代替人们通常使用的十进制记数法,‘以逢二进一的方式进行’”——《尖叫的数学: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同牛顿并称为微积分的创始人。

  获奖理由:表彰其独立发现了微积分,以及发现并完善了二进制。作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之一,莱布尼茨在哲学方面的工作在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诞生的同时,也显然深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多地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

  莱布尼茨用二进制来解释八卦图?

  国汉学大师若阿基姆·布韦(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1732年)曾向莱布尼茨介绍过《周易》和八卦的系统。在莱布尼茨眼中,“阴”与“阳”基本上就是他的二进制的中国版。他曾断言:“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

  1701年白晋给莱布尼茨的周易图

  “莱布尼茨认为可以用二进制算术解释“极其重要的”八卦图,卦中完整的线‘—’表示1,‘--’表示0。‘中国人丢失了这些线段中的意义或许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此时,必须由欧洲人对它做出真正的解释了。’莱布尼茨得意地说。接着,他讲述自己把二进制算术告知白晋神父——一位居住在北京的法国耶稣会士,白晋立即就看出这便是解开伏羲图的钥匙。(这一点后来被证实是毫无根据的,理由之一就是白晋神父提供的伏羲图有误。)”——《尖叫的数学: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

  获奖人:波恩哈德·黎曼

  向来只道黎曼才,而今才知黎曼帅!

  “据黎曼的观察,‘当空间的建构延展到超乎量度之大时’,度量关系和延展关系之间存在本质区别。要注意区分无界和无限,“前者属于延展关系,后者属于度量关系”。那么,我们身边的空间究竟是什么?‘空间是一个无界的三元流形,’黎曼说,‘这是被用于理解整个外在世界的一个假设,其确切性比任何一种外在经验都强,但由此无法得到无限性。相反的是,如果它的曲率值为正,不管数值多小,物理空间必属有限。’”——《尖叫的数学: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

  黎曼(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1826—1866),德国数学家,黎曼几何学创始人,复变函数论创始人之一。

  获奖理由:开创了黎曼几何,为后来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基础。黎曼的工作直接影响了19世纪后半期的数学发展,对偏微分方程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有重大贡献。

  没有黎曼几何就没有相对论?

  在狭义相对论诞生后,爱因斯坦意识到万有引力无法被纳入到相对论的框架,需要一种全新的时空观来诠释其背后的本质,却因为数学工具的匮乏而举步维艰。

  当爱因斯坦如获至宝地发现了隐匿在数学金字塔中的黎曼几何后,又苦心花费了5年时间研究其背后的本质。

  广义相对论终于在狭义相对论诞生10年后姗姗来迟,这一人类科技进展的巨大成就恰恰是数学理论推动的。

  谁解决了黎曼猜想,谁就能走向人生巅峰

  “黎曼开讲了:‘几何学预先假设了空间的概念,并假定了构建空间的基本原理。’几何对此仅给出了名称上的定义,而‘这些概念和原理的本质说明是以公理的形式出现的’。定理之间的关系被一片黑暗所笼罩,然而,从欧几里得到勒让德,‘无论数学家还是哲学家都无法驱除’这片黑暗。黎曼无意分析这些问题:在他看来,欧氏几何的‘改良者们’之所以遭受了重重失败,是‘因为大家对于多元延伸量(包括空间量)的概念仍一无所知’。而他要做的正是向大家介绍多元延伸量。” ——《尖叫的数学: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

  下一位获奖人……

  谁敢说这里哪一位不能领一座“诺贝尔数学奖”回家?

  细数改变世界的数学家和数学改变世界的宿命时刻,只怕说上三天三夜也不见得说得完。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数学史上改变世界的闪耀时刻,可以来读读这本《尖叫的数学: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这里集结了数学史上那些惊为天人的发现!

  作为一本通俗好读的数学史,它是写给文科生的思维说明书,给理科生的浪漫入门书,也是写给你的好奇之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国际知名数学史专家,国际杂志《数学史》前主编翁贝托•博塔兹尼

  他也是数学史领域列昂•艾伯特•怀特曼纪念奖、毕达哥拉斯奖获得者。此前还曾作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访问教授来华演讲交流。

  翁贝托•博塔兹尼教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作报告

  这位重量级学者钟情于数学之美,精心挑选了数学史中最为激荡人心、具有改变世界进程的那些个闪耀时刻,为读者展示每一个时刻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后果和相互交织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引领你从数学的角度看世界,发现不一样的逻辑和处世哲学。

  你会发现,数学的浪漫和璀璨,远远比你想象中要简单!

  尖叫的数学

  评价人数不足

  [意]翁贝托·博塔兹尼 / 2021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尖叫的数学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尖叫  尖叫词条  数学  数学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从来有失必有得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得与失,从来有失必有得,只是,有些得失你没有站到另一个角度,没有感受到罢了。  生活纷繁复杂,人的时间精力终究有限,谁都没有办法把任何事情做...(展开)

美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摘抄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由[美]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95,特精...(展开)

美文

 Python3网络爬虫开发实战 ...

 《Python3网络爬虫开发实战 第2版》是一本由崔庆才著作,图灵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9.80,页数:9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