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尼采自述(87 当思想家老了的时候)

  我们通过夕阳来对朝日作出判断,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就等于是以衰老来评判强力、成功和向上的意志。同样地,我们在通过老人来评判生活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夕阳用它的暮色、肃穆或寂静来羞辱朝日,老人像夕阳一样,也会装扮自己。我们十分尊重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哲学家或智慧老人,而这往往会让我们模糊了双眼,看不到他们在精神上也已经到了衰老之年。因此,为了不受害于对老年人的尊重,我们应该揭示出他们衰老和疲惫的状态,也就是指出,他们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偏见源于其生理上的老衰。

  老年人往往有一种幻觉,以为自己处于一种了不起的精神更新之中,并据此对自己的一生作出判断,好像直到现在他才真正认清了一切;实际上,使得他有这种幸福感和自信心的并非其智慧,而是他的疲惫之心。这一疲惫之心表现在他相信自己是天才;一般来说,那些较为了不起的人们只是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时,才会开始相信这一点,相信自己非同寻常。在这一信念的支配下,他认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一切,作为一个天才来发布指令,而不是试图去证明什么。他这样做很可能是为了消除精神的疲惫,获得一种轻松感。他先是有了精神的疲惫,然后才有为了消除这种疲惫而产生的天才信念,而不是反过来,先有了天才的信念,然后开始在精神上感到疲惫

  到了生命的这一阶段,作为一个精神疲惫者和老年人,他开始注重享受,享受自己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进一步检验它们并将其传播开去。因此,他开始摆弄自己的思想,将其中所有在他看来是枯燥、冷静和无趣的东西悉数去掉,弄成一盘美味可口的思想大餐。这样,我们看到,有些老年思想家越老精神似乎越好,比以前一生做的事情还要多,实际上他这是在破坏自己,虽然表面看起来其工作是热情、欢欣、风趣、温馨而有魅力的。柏拉图的晚年就是这样的,那位了不起的法国人孔德也是这样的。在本世纪,孔德作为精确科学的提倡者和奠基人,德国人和英国人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这种疲惫的第三个特点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年轻时抱负远大,但一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到了老年,痛感时日不多,开始改而追求那些较为粗鄙和一般的满足,也就是说,他开始变成一个性格多重、脾气很坏、喜欢支配和征服别人的人。他不在着意于建立思想殿堂,而是希望在社会体制内留下自己的名声。现在他已经不在乎通过证明和反驳获得的胜利,不在乎在自己的学术专著中获得永恒,不在乎在读者心灵中引起激动和共鸣。他所希望只是在体制内出名,体制是像石头般结实的永恒神殿,在其中被供奉要比活在人们的心中更为长久。

  现在他开始感受到一种类似于神的爱恋,而不是人的。在这种爱的照耀下,他整个人都变得更加温和可亲,就像秋天的果实。实际上他变得越来越神圣和完美,但其根源却是老年的疲惫,是疲惫让他显得这样成熟和宁静,沉睡在女性的甜蜜话语中。年轻时他有一种自我超越的要求,热望有真正的门徒、其思想的真正继承人,也就是他思想的真正反对者。然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他渴望的是坚定不移的门派追随者、无任何异议的同党、帮手和贴身侍从。他已经无法忍受那种可怕的孤独,而这是每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无法避免的命运。他让自己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可亲、可敬、可爱的东西,还想享有一种宗教领袖的特权,让群体内所有人都来赞颂他,为此而不惜创造一种宗教。

  这样,这位有智慧的老人就沦落为一个教士兼诗人的角色。我们很难想到,他年轻时是那样有智慧,对自己的要求是那样严格,头脑是那样清醒,他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摈弃一切启示和幻觉。以前他拿其他一些思想家与自己相比较,其目的是找出自己的不足,能更好地面对自己。现在他通过这种比较制造一种幻觉来麻醉自己。以前他对未来的思想家充满着期望,甚至希望他们超过自己。现在却因为自己不可能是最后一位思想家而痛苦万分,并竭力要用自己的东西去阻挡其他人的独立思想。他反对个人主义思想家对自由的渴望,对他们大加挞伐。他希望在他之后,所有的人都不再是自己精神的主人,他成为所有的人都不可逾越的界限。他内心就是这样想的,有时这甚至已经不是一个秘密。

  在这一愿望的背后,是一个无情的事实:他的思想已经走到头了,他给自己留下一块刻有“无法超越”字样的墓碑。通过这种自我神化,他写下了自己死亡遗嘱:他的思想已不再发展,他的时间已经花光,他的生命指针永远停留在这一地方。当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希望自己变成人类无法避免的某种体制时,他实际上就是在向世人宣布,他力量的巅峰时刻已经过去了,他疲惫到了极点,他的生命就要结束了。

  ——曙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尼采自述  尼采  尼采词条  思想家  思想家词条  自述  自述词条  时候  时候词条  尼采自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