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鬼谷子利用人性弱点,虚虚实实,疑中生智,...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死一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难。

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旌旗甲士。

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在郑楚两国的这场战争中,郑国叔詹的计谋之所以会奏效,是因为他很清楚公子元发兵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讨得美人欢心,争得一时的面子,这完全是出于一种逞能和虚荣的心理,并不是真的要一举歼灭郑国,所以他才建议采取这样的策略:“固守待援”同时以“空城计”迷惑敌人,一方面可以“固守待援”之盟军对公子元造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利用一种不确定性让对方不敢轻易发兵。

一举两得,实在是高明之策。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这样至少可以保住自己既有的面子,否则硬打下去,可能会吃败仗,闹不好性命不保,那真是太不值得了,所以他下令全军即刻撤退。但是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让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儿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旌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旌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们,急忙撤兵了。”

郑国的空城计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空城计的本义是“虚者虚之,疑中生疑”意思就是说空虚的就让它空虚,让人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事实上,空城计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战术。在已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

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郑国明白了公子元的真实意图,利用公子元害怕失败的心理,巧布疑云,让对方在疑惑中不知道真假,一头雾水,从心理上抢占先机,把握住了胜利的关键。

鬼谷子说“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摸清虚实和真假,探明真情实意,就掌握了“捭阖”之术的精髓。世界不是透明的,对人而言,永远都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之处。正是这种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让人们心感迷茫和疑惑,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策略和行为,这是人性本身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也恰恰证明了空城计的绝妙之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鬼谷子  鬼谷子词条  中生  中生词条  虚虚实实  虚虚实实词条  弱点  弱点词条  人性  人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