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以前学的是假成功学,自从看到这本书,才知...

一、简介:

今天把《四书五经》中的《大学》这本书 ,介绍给大家读 。

《大学》是一本是什么样的书呢?大学大学 ,大人之学 。所讲的学问,是引导让一个人心正、意诚、致知、格物 。格物就是有点开悟的味道 。

这本书有什么用呢?书中讲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按现在的话来说 ,就是能经营好自己 ,经营家庭 ,帮助治理国家 ,让天下和平 。往小里说 ,成为有用的人 ,一个成功的人 。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介绍大学这本书 ,那么《大学》 ,就是一本能指导你如何开悟 ,再告诉你如何成功的一本书 。几千年来无数的中华学子 ,没有不读这本书的 。

现在你去采访 ,作为大学生 ,您读过《大学》吗 ?几乎没有 。大学一书才2000多个字 ,不读你亏大了 !不过没关系 ,从今天开始 ,每天60秒 ,把《大学》说给你听!一共17讲,也就是17分钟讲完《大学》。

二、《大学》思维导图

《大学》,面对这本古书 ,有些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去学 ?没关系 ,我会给大家 ,一张思维导图 ,一个清楚的脉络 ,就变得简单了 。

在开始之前,您最好有一本《大学》原文 ,有时间多熟读 。古人说 ,经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我来告诉你 大学这本书 ,只有两句话 。

第一句 ,大学之道 ;第二句 ,在明明德 。

请看这张图。

有人说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什么意思呀 ?

我不懂啊 !展开讲 ,大学之道 ,就是讲三纲和六证 。

在明明德 ,讲的是八目 :4个内修 ,4个外治 。再展开 :

三纲六证内修外治 ,这样就能一目了然 。一部传世的经典成功学 ,就呈现在我们的头脑里 ,终身受用 。后面一一与大家分享 。

大家可以按上面的图把原文分段,便于学习。

三、三纲

《大学》明德亲民至善

大学之道 ,首先开宗名义 :明明德 ,亲民 ,至善 。明明德 ,就是彰显光明的德行 。宋代明确了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 。人不学不知义 ,德行就不会光明 。正大光明为明德 。明明德 ,就是彰显正义与光明 。

中国人喜欢厚德载物 ,为什么?德行深厚 ,才能承载丰盛的人生 。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信于民 ,则国不存 ,所以为官要亲民 。过去中国人讲 ,父母官爱民如子 ,凡事都想着孩子 ,爱着孩子 ,这就是亲民 。

淘宝有个伟大的字——亲 !成功的经营理念 ,都源自于利益客户 。

明德与亲民的圆满 ,就是至善 。学之道 ,就是把 正义光明与仁爱 ,不断的圆满兼善天下 。

备注:亲民不作新民解。

四、六证:知止

知止定静安虑得 ,简称六证 。用反省来做比喻 ,有反省能力的人 ,和没有反省能力的人 ,前者在社会上容易成功 。反省是事后对事物的反思 ,是成功人与普通人的差别 。

六证 ,是更高层面的体证 ,甚至已经接近禅门的止、观 。是事前对因地的反思 ,是区别凡圣的界限 。是修学的人 ,一以贯之 ,修正自我 ,提升能量的方法 。

先说——知止 。人一旦有了一颗不停忙碌折腾的心 ,就不会有一颗 清净 、智慧 、平和的心 ,会浮躁的很自然 。歇下来 ,休止欲望 ,对自我的鞭挞 。或许这才是成为自己主人的第一步 。

在贪婪和恐惧中前进 ,终究不会收获 。歇下来 ,休止那些明知

没有意义的事 。从心去寻找正义光明与仁爱 ,止于兼善天下 。

五、 六证:定而后能静。

——定:志向的坚定,人就有定力。丧失了定力,人就会被假象迷惑,见异思迁,心猿意马,为物所牵。丧失了志向,虚浮骄矜,眼高手低,利欲熏心。

一个人,目光迅嫉,自恃意气,盛气凌人,并不是内心强大。整日废话连篇,忐忑不安,怀着一颗散乱破碎的心,又能成就什么?

——静:会让人变得神色自若,面对外界的缤纷,视而无见 。慢慢地,当我们世界静下来,就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静得像面镜子时,就能照见自己 。

大家猜个字迷 ,灵台方寸山 ,斜月三星洞 。悟空当年 ,就在这个字里 ,拜的须菩提祖师 。你若能猜到 ,你的师父或许在这里等您很久了!

六,六证: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

——安:雁过潭不留影 ,风过竹不留声 。说的是把那颗曾经躁动不安的心 ,安住在当下的觉照之中 。佛说 ,人的烦恼,好比旅店的客人 。住几天就走了 ,而主人不会走 。不要错认烦恼为主人 ,枉受痛苦不得安生 。不懂安身立命 ,如何心安理得 。

——虑:我是谁?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目的?真相的究竟?需要我们去思虑 。如果有人认为大学之道 ,正义光明仁爱 ,都是扯淡 ,那么终将不得正果 。因为他没想明白 ,没找到信仰 。

——得:理上通了事上才能得 ,脚不着地的生如同活梦境 。去掉伪装 ,不自欺欺人,每一天才是真实的 。

三纲为宗 ,八目为序 ,六证为法 ,一生所用 。

祝您成功!每天60秒 ,把《大学》说给你听 。

七、什么是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什么是格物?

先看原文。八目首一是格物,不明白格物, 后面的都做不对。很多人一生不成功,就卡在格物这里。

那么格物究竟是什么?

格物不是一句话,格物是一道坎。对于普通人来讲,就是开窍,不开窍就格不了物。王阳明咯噔一下,明白了穷究事物道理。但我们听懂了吗?事物的道理又是什么呢?人们还是不明白。王阳明明白的是,如何推究事物的道理。重点在如何推究,而不在道理本身。

把原文反过来,就是推究的方法。大学里教我们,凡事围绕三刚的宗旨,六证的方法,八目的次第,去推究,就没你格不了的物。懂得如何去推究事物,就是格物。成功取决于面对事物时,能用正确的程序,去推究去格物。

八、八目:知至。

大家把原文琢磨一下。

这一段把几个关键词弄明白:本末、厚薄、薄厚、修。懂了之后再把它代进原文就明白了——知至。本:是指初始的三纲六证格物的功末。末:指4个外治事情的结果。

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改变思维,结果永远得不到改变。举个例子,同一件事,聪明一休用头脑想一下,然后去做就成功了;倒霉熊想一下,再做还是倒霉了。什么决定的?

是本——初始格物的功夫不同。

前面原文提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说,六证为道。懂得这个道的人,功夫一日千里。不懂的人呢,磨砖成镜,怎么努力也不会长进,原因在此。

后面还有一点时间不够,大家自己看一下。

明天分享——意诚

厚者薄:指4个内修的功夫深厚,然后4个外治成果就差;薄者厚:指4个内修的功夫肤浅然后4个外治成果丰盛。修:围绕着三纲六证的方法去思虑,从八目8个方面,来回的推理再行动,就能不失人心而天下平。

简译: 从天子到最平常的百姓,一概皆是以修身作为处世的根本。如果根本的修正不好,却想要把事物治理得有条不紊,是不可能的。 自身德行深厚,才能治国平天下,若自身不注重修养,以轻簿处世却说要有所造化,那是不可能的。 明白了治国之道是从自身的修养开始的人,才算是个真正懂道理有文化的人。

九、何谓意诚?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_八目:意诚

意诚:先讲个公式:自欺_欺人_被人欺。再解释一下“慎独”,这一章大致就能了解。

自欺:人首先要骗过自己,然后再去骗别人。把不道德的,想成正义的。坏事想成好事,才能理直气壮。自古盗贼,都会给

行窃打劫的行为,冠以正义的名号。鬼子侵略的时候,讲什么共荣圈,很多国家的人,不但不反抗反而欢迎。这就是欺人。看似正义的背后,却是侵略和tu杀。结果被人欺:现在的鬼子,就像某国的一条gou。

那么,我们要不要反省,平时那些理直气壮理由的背后,真的是仁爱吗?所以,大学这里教我们谨慎独处。用这个方法,

来克服和训练人们对自我欺骗的防范。免得自欺_欺人_被人欺,还说老天不长眼。知善知恶是良知,凡事先意诚,再谈明明德。

简译:所谓诚其意,是不要欺骗自己。 像厌恶不好的气味一样,令人作呕。犹如喜欢美色一样,一见就欢喜。保持恭顺谨慎自谦的行为。所以,君子必要谨慎自己的个人行为,犹其是独处时的所作所为!

小人闲居的时候所作所为多有不善。看到君子就掩饰自己的行为,做点善行来掩饰,自欺而不能诚于中。让人一眼就看穿了,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叫做人心是怎样的,显露在外的也就是怎样的。所以君子必须谨慎自己独处时的所作所为。

十、如何正心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正心

所谓修身,只要有坏脾气,不得正心;只要有恐惧,不得正心;只要好欲而乐不思蜀 ,不得正心;只要有担惊受怕,患得患失不得正心。一个人被这些情绪所控制,便不得正心。是情绪的仆人,还是情绪的主人?是运用情绪,还是被情绪所用?常用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

修身正心的一个关口,是情商与仁爱。心思若不在要求和欲望上面,不跟忿懥恐惧走,不跟好乐忧患跑,自然不见不闻,方能运用好情绪。说到食而不知其味,八戒贪吃,唐僧贪吃吗?一个聊以卒岁,一个任重道远。

修身正心的表现,重点在不被欲望牵着走,不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中。不被声色所迷惑,事来心现事去心空。前面说过客尘烦恼,错认了主人,是不能正心修身的原因。

十一、怎样修身?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简译: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对于他们所亲爱的,所敬畏惧怕的,所哀矜伤心的,所傲惰懈怠的,人就会偏向一面,而失去另一面。

所以,人若能从自己所喜好的方面,知道厌恶的方面。能从丑恶的方面,知道它美好的方面。这样的人,天下少啊!

谚语有说:人皆因爱自己的孩子,爱看好的一面而,看不出孩子身上的恶的一面。

不能不知道的是,小苗它也会长大、也会结果的哦!就是说身上不好的一面不修去,将来不可以齐家。

文章说道,

亲近、至爱、敬畏、惧怕、哀矜、伤心、傲惰、懈怠

这些词,会让人偏向一面,而失去另一面。兼容正反两方面思维,一件事同时看见好与恶的二面。厌恶中能看到喜好,美好中能看到丑恶。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人们几乎都很片面。做事要么一根筋,要不两头堵。这种片面行为不修,不可以齐齐家。

如果去掉-私,学生用模拟教小白的方法,就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商人能找出赚钱的方法,帮别人赚钱,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扔掉仇恨真正地去爱,不祈求别人爱你,你也很快乐。

救人苦难,人就会无所畏惧。

所以,不努力改变自我,不修身,永远不会成功。

好恶—自私—偏向

修身的重点,在身上的好恶导致的片面。

十二、齐家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八目_齐家

——齐家

我们讲了三纲、六证、四个内修,是人与人看不见的区别。四个外治,是人与人看得见的区别。很多人从齐家作为起点去平天下,少了前面的内修功夫。还有很多人家都不用齐了,直接治国-平天下去了。

讲回-齐家。

书中说到,治国必先让家庭成为榜样,自家不能经营好,而能教人的人没有。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够把事业成功经营到各地。因为治国之道同于齐家。家庭孝道可用于事君,兄弟友爱之道能用于事长。慈悲仁爱能得到民众拥护,如同保护婴儿一般对待百姓。

齐家治国之道也一样,只要你诚心去做,虽不能完全达到,但也差不远。好比爱子之事,天生就会,是不需要学的,只要诚心去做。没有哪个姑娘,先学生娃再嫁人的吧!

十三,国治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一家人,遵守道义礼让,一国人,也会崇尚道义礼让;一个人,贪婪暴虐,一国人,就会犯上作乱;其中奥妙就是如此。一句错话就可能坏事,一人的行为,也可以决定一国的命运 。

尧舜以仁政率领天下,于是百姓追随仁义;桀纣以暴政主宰天下,于是百姓而为暴虐。领导者怎么做,大众跟着怎么学 。如果领导的指令,和他的行为不符,那么百姓是不会追随的。

所以,君子要领导大众,就要自己做到,然后再要求别人。先要杜绝自己所反对的,才能指责别人。自身有所好恶,说一套做一套,却要说服别人,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治国先齐齐家。

十四、国治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国治_上

所谓天下和平,在于治国之道。领导者孝养老人,尊敬兄长,民众就会盛行孝悌之风。领导者能哀怜孤寡,百姓就不会背弃恻隐之心。所以君子懂得衡量人事的方法。

若厌恶上级的言行,就不要用它来对待下级;若有厌恶下级的言行,就不要用它来对待上级;以至于前后左右关系,都可以这样,己所不欲毋施于人。

诗经上说,乐于仁爱的君子啊!爱百姓之所爱,恶百姓之所恶,真的和人民的父母做的一样。高峻的南山啊层层叠起,人们都在注视你。高高在上人,不可以不谨慎,偏离了正道,会遭到天下人的杀戮。

殷朝在未丧失众望的时候,还能秉承天命,但暴政终究让他

失掉了上天的眷顾。要以史为鉴,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所以想成为治国的君子,需先谨慎德行。

十五、国治_中

原文: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违反,违背)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有德行就有人归附,有人归附就有疆土,有疆土才能生财,财富充足,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明德是根本,财用是末节。本末倒置,就会争民施夺。

财富集中在君主手中,则民众离散。把财富分散到民众手中,则民众归附。如果用悖理的话指责别人,别人也用悖理的话回敬你;财货不合情理地占有,终会不合情理地丧失。

天命是不会常常偏佑谁,行善政得天命,反之则失天命。

楚国没有什么可以称为宝贝,只把善良的品行当作宝贝。

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值得他稀罕。在他们心目中,只有远方家人亲情,是值得寄托的宝贝。

十六、国治_3

原文: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chì仅仅)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职也,俾为门侍人)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作为一个官员,诚实专一就算没什么技能,但心胸宽广能容人。别人有本事有能力,如同自己有一样,别人才德出众,打心底里欢喜。不是口头上说说的,真能够容人的人,才能够保育我子孙民众。就这样的人,对国家来说仍然有很大的利益。

如果别人有本事,心怀妒忌而憎恶,别人才德出众,故意刁难。如此不能容人的人,不能保养我子孙民众,就是国家的危难。对于那些媢嫉之人,由仁政们流放。驱逐到边区,不与他们同住。这就叫仁德之人,能爱人也能恶人。

贤人得不到举荐,举荐了却不能任用,这是命。发现不善的不能退却,退却而不能远离,这是过错 。

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是违背人性,灾祸必然降临。

所以君主,用修己治人的方法治国,必定以诚意忠信获得民心。若骄傲自大,将会失去民众。

十七、国治天下平

原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生财之道:生产的多,消耗的少;生产的快,消耗的慢。就能财富充足。

有仁德的人,目的是,借助财物帮助别人,得到民众的拥戴。没有仁德的人,目的是,利用身份地位来搜刮财富,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没有哪个君主好德,而臣子不好义;没有好义之人,不是始有终。没有哪个府库里的钱财,不是国家的。

大夫人家,不在乎鸡豚之事;卿大夫之家,不在乎牛羊之事;军赋之家,不在乎聚敛之臣。养些敲诈百姓的臣子,犹如家中养贼。治国不以聚敛财富为利益,而是以追求仁义为利益。

如果掌握国家的人,聚敛财富,必定是有小人。小人治理国家,灾害就来了。即使有贤德的人,也难扭转危害。所以国家不以追求财富为利益,以追求仁义为利益 。

——大学终

把《大学》说给你听 。

一灯原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成功学  成功学词条  这本  这本词条  自从  自从词条  以前  以前词条  看到  看到词条  
成功

 为什么你的努力没有回报?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回报?看看下面的情况你中了几条?· 我工作很努力,升职加薪总是轮不到我· 加班好多天,老板却仍然对工作不满意· ...(展开)

成功

 励志的话语「」

鼓励高考考生加油的励志话语推荐度:冬至话语推荐度:虎年祝福话语推荐度:虎年吉祥话语推荐度:过年吉祥话语推荐度:相关推荐一句励志的话语「集锦」每日给自己一句励志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