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故事里的人生(383 盲人提灯)

  有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问他:“你反正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走路呢?”

  盲人回答:“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他们就不会撞到我了,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一位司机听了这个故事,也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以前我开车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特别是较短的隧道,里边光线尽管暗一点,但还可以看得见,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开来的大卡车撞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不仅仅是照亮自己,同时也是给对方看的,因为经过隧道时,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如果对面来车也不开灯,那就实在太危险了。”

  鲁钝生感言:人们为什么对盲人提着灯笼走夜路感到奇怪呢?因为对盲人自身而言,有没有光亮都是一样的,提着灯笼走夜路,既损耗了力气又浪费了蜡烛,看来不是明智之举。但听了盲人的解释,人们茅塞顿开,也引发了一位汽车司机讲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慨。盲人走夜路提着灯笼,汽车驶入隧道司机主动打开车灯,其行为动机是出于保护自己,但客观上又为他人提供了方便。

  我们说这两则小故事,就是想借此聊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个世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叫潘晓的女孩,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问题,引发了全国性激烈争论,世人称之为“潘晓问题”。

  如果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作为一种人生观,把自己作为目的,他人只是手段,处处从一己私利出发,是不足取的,因为它必然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因为它“处在转向作恶的待发点上”(黑格尔语)。但从人性角度做深入考察,人本性的核心是趋向自利的,也就是说,人总是趋向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准则作为行动的根据,所以,“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又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与人、团队与团队 、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利益博弈的非零和博弈现象。我们应该认同这种现象,并将其控制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

  据此,关于“为己”,我们给出的态度如下:

  态度一:我们不认同并反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唯我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我们不赞同并拒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态度二:我们认同“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前提下的一切为己行为”;我们提倡“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一切行为”;我们赞同“为了他人和社会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的一切利他行为”。

  人是关系动物,人生活在世上必然要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利益关系又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因此,我们倡导人人都多做一些类似“盲人提灯”和“汽车驶入隧道主动开灯”的事情,因为这类事情既有益于他人和社会,也有益于自身,就是主观“为自己”,也无可非议。

  “盲人提灯”和“汽车驶入隧道主动开灯”的故事还启示我们:多做一些于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利益的利他事情,可能含有潜在的“福音”;而不做则可能埋下不可预知的“祸根”,卡车司机的教训就是证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事里的人生  提灯  提灯词条  盲人  盲人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383  383词条  故事里的人生词条  
随笔

 冰川之初

我爱这世间的一切——平与淡像火爱着水一样火能把一壶水逗笑给她温暖给她光与热所以不要相信水火不相容的谎言只是,冷艳的水不知道——这深沉的爱或是不懂或是害怕在火的激...(展开)

随笔

 青涩记忆(二)

记得没过几天,老师说你行。于是爸爸说你行,妈说你顶对儿,邻里也都夸你。于是,你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而且,不知不觉中觉得自己必须比别人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