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给与要

  给与要似乎是一对矛盾体。那只是对于脑袋来说的。而对于心则是一样的。

  

  为什么呢?

  

  当我们面临不同的境遇时,我们通常会要,希望别人给予帮助,希望得到帮助。因为我们心不安。我们都是小孩子,无力回报,所以就只是哭闹着要。我们会大量得进食(却导致肥胖),我们不断索取(却养成了贪婪),可是我们安了吗?没有。

  

  可是我们长大了,难道爱依然还要停留在乞讨吗?只有一个乞讨爱的人才是不安的。

  

  汶川地震,国家出动了医疗队,武警部队,消防队,以及国外和社会各届的援手。不少人活了下来,可是恐惧挥之不去,我们还要。虽然懂得了感恩,可是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放在嘴上。

  

  涌泉在哪里?发自内心。要怎么做呢?认同灾难的结果。恐惧只有得到你的心的认同,它才起作用。一但失去了心的认同,它便失去了魔力,马上停格在历史。这么说欢欣也是只要心认同它就会有魔力吗?当然是一样的。如果恐惧带来悲哀,欢欣带来快乐,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呢?

  

  其实可以不选择。只有头脑会做选择,心不选择。当你不选择的时候,你就坐在那里,心便不被头脑所控制,当进入无分别时,你还是有所不安。

  

  为什么呢?

  

  在于要还是给。助人为乐,为什么会乐呢?在于给。付出,是快乐的。那付出什么呢?心力。怎么做呢?问心。其实行行出状元,做什么只要专心去做,都是一种付出。学生学知识,不是为自己要什么,而是为了报效国家,报效社会,这是说远了。往近处说安于当下便是一种付出,你的安将带给身边人安,这就是付出

  

  那么给于帮助,同要回报,都是为了心理疏导,两者又有何分别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给与要  给与  给与词条  给与要词条  
随笔

 故事里的人生(181 范睢与须贾...

 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故事说,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范睢的人,早年家境贫寒,虽有为魏国建功立业之志和治国理政之才,但因出身卑微,无法得见魏王,只好投奔到中大夫...(展开)

随笔

 盲人的幸福

    隔壁邻居妹妹年约四十,是个先天性的盲人,五彩斑斓的世界,对她来说,就是黑乎乎的一片。活泼可爱的儿子因为自己不方便照顾而寄养...(展开)

随笔

 交换

 交换    办公室同事的孩子四岁就上学前班了,她很聪明,很可爱,因为早上来不及经常把吃的带来抽空吃,她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给大伙送一圈,有时候你不领情她故意生气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