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道家点穴治病绝技

点穴与按摩为道医治疗中常用重要技术。特别是道武结合之后,道医之点穴与按摩与武功紧密联系,既是武术组成,又是治伤要法。故道医点穴与按摩多用于创伤及筋骨损伤,兼及寒、湿、骨增、肿痛等均有突出疗效。分别介绍如下。

点穴法,在道医里是一种医、武结合的治疗方法。它既不同于推拿按摩,又不同于针灸疗法,但它与二者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脉的生理功能,必须依靠经络的密切联系,经络和穴位组成一个循环系统,疏通全身,使脏腑、骨肉、关节等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经络不通,就不能发挥它的联络和传导作用,脏腑器官功能就不能达到协调,人体的气血就得不到营卫,因气血是供养机体最宝贵的物质,全身的皮肉、筋脉、肢体骨骼都需要它滋润和保护,故经络受阻,则出现各种病痛。

点穴法很注重三个要素:一是时间,二是部位(穴位),三是手法。如武术中按时点穴(袭击)可使人致残或者限时取人性命;若变换手法,就能达到救命、治病的目的。下边就点穴主要理论与技术分别予以说明。

经络气血流注的理论

人体的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理论早在(内经)已有详细的论述,《灵枢·营气》指出:”营气之道……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总之说明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到手阳明,到足阳明,到足太阴,到手太阴,到手太阳,到足太阳,到足少阴,到手厥阴,到手少阴,到足少阳,到足厥阴,再注于肺。另外,除十二经脉流注外,还有支别即督、任二脉流注的途径,是始于额,循巅下项中贯脊入胝,再到任脉上行,还注于肺。由此可知,血头行走的血道(即气血运行的开始部分),气血的运行,是周而复始的。这个”始〃字,就是指血头。它是依据《灵枢》有关气血运行的理论。如《灵枢·五十营》认为:“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劝,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这种论点,其精神实质是说明人体气血运行随时间的催移而运转。人体十二经脉流注的规律,即寅时手太阴,卯时手阳明,辰时足阳明,巳时足太阳,午时手少阴,未时手太阳,申时足太阳,酉时足少阴,戊时手厥阳,亥时手少阳,子时足少阳,丑时足厥阴,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灵枢)已指出十二经血气流注都有支别与任、督二脉交会而成任、督流注,因此十二时辰里的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都与任、督二脉有关系。这是血头行走血道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家点穴治病绝技  点穴  点穴词条  道家  道家词条  绝技  绝技词条  治病  治病词条  道家点穴治病绝技词条  
经穴

 分享一份背部理筋开穴推拿手法

人的每块肌肉,每条韧带都有固定走向,由于受寒、外伤、长期的不良姿势等,这就形成我们所说的“筋结”,背部受寒最容易忽视,因而背部也成为我们散寒的主要区域。 您可自...(展开)

经穴

 针灸入门一夜通 笔记

针灸取穴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八总穴;八会穴;局部取穴;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病位交叉对应取穴。”第一,八总穴歌诀: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足)三里,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