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复式手法是由宋元明针灸医家所创立的,由多种单式补泻手法组合而成的补泻手法,其中以烧山火,透天凉应用较多,现介绍如下。

(一)烧山火法

《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针经指南》载“寒热补泻法”。

《金针赋》明确提出“烧山火”法:“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指出烧山火法的操作方法与适应症。明代医家杨继洲、高武、汪机、李 进一步完善了烧山火的操作方法。

1.           操作方法(图5-5)

图5-28 烧山火

①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得气后施术。

②按浅中深顺序每层各作紧按慢提9次,然后退至浅层,称为1度。

③反复施术1~3度,使针下产生热感

④于地部留针(或产生热感部留针)15~20分钟,出针后按压针孔。

⑤可配合呼吸补法,呼气时进针、插针,吸气时退针、出针。

操作要点:先浅后深,三进一退,紧按慢提,行九阳数。

2.临床应用

顽麻冷痹、虚寒性病证。如脾肾阳虚、沉寒痼结等所致的寒湿痹证、瘫痪、痿证、中风脱证等。如膝关节寒痹,可在足三里穴烧山火。

3.注意事项

①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大血管部位不宜施针。

②一般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两层。

③押手要重,进针时用力切压。

热感是在得气的基础上产生的,临床上以酸胀感容易引出热感,麻胀感则难以引出热感。若施针3度仍无热感,放置浅部候气3~5分钟后再行手法。

热感无论在哪一层出现,都可以停止操作而留针。若操作3度仍无热感,不必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

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发现晕针先兆后马上处理。

⑦可用捻转补法代替提插补法。

⑧施术过程中,医患双方都要注意力集中,患者要细心体会针感。

⑨烧山火是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法组合而成的复式手法。

经验介绍

著名针灸学家陆瘦燕先生在施烧山火法82针次中,出现热感者73针次,占89%;出现凉感者3针次,无凉热感者6针次。体温(口温)上升者58针次,占71%。施针度数3~9度。

(二)透天凉法

图5-29 透天凉

《素问·针解篇》:“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针经指南》载:“寒热补泻法”。

《金针赋》明确提出“透天凉法”:“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指出了透天凉法的操作方法和适应症。明代医家杨继洲、高武、汪机、李 进一步完善了透天凉的操作手法。

1.操作方法(图5-6)

①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得气后施术。

②按深中浅顺序每层各作紧提慢按6数,称为1度。

③反复施术2~3度,使针下产生凉感。

④于天部留针(或产生凉感部留针)15~20分钟,出针后不压针孔。

⑤可配合呼吸泻法,吸气时进针、插针,呼气时退针、出针。

操作要点:先深后浅,一进三退,紧提慢按,行六阴数。

2.临床应用

实热病证,由实热痰火所致的中风闭证、癫狂、痈肿、热痹等。如膝关节热痹,在阳陵泉施透天凉法。癫狂,在内关、丰隆施透天凉法。

3.注意事项

①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施针,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大血管处不宜施针。

②一般分浅、中、深三层,也可分浅、深二层。

③押手宜轻,或不用押手。

④凉感是在得气在基础上产生的,临床上以麻感容易引出凉感,但触电感不行,若施针3度仍无凉感,必要时可将针留置深部候气3~5分钟后再行手法。

⑤凉感无论在哪一层出现,都可以停止操作而留针。若操作3度仍无凉感,不必强求,以防晕针。(动作到位)

操作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发现晕针先兆后马上处理。

⑦可用捻转泻法代替提插泻法。

⑧施术过程中,医患双方都要注意力集中,患者要细心体会针感。

⑨透天凉是由提插、徐疾、开阖、呼吸等单式泻法组合而成的复式手法。

经验介绍

陆瘦燕曾施透天凉法54针次,出现凉感者43针次,占79%;出现热感者1针次。体温(口温)下降者32针次,占60%。施针度数1~8度。

临床上凉感较热感更难引出。

三.飞经走气四法

《金针赋》说:“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血,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若关节阻滞,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

飞经走气四法,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有促进针感通经过节、趋达病所的作用,是通经接气的催气手法,适用于经络气血阻滞,经气不能通关过节者。

(一)青龙摆尾

在穴位浅层以针向行气,以摆动针柄为特征的复式手法。

1.原文:“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2.操作

针尖朝病所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得气后抵住有针感处,手持针柄左右慢慢摆动(45o角),促使针感传导扩散(图5-7)。

3.应用:

本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能促进针感向病所传导。必须在浅层操作,均匀、自然地左右摆动,不可上下摆动,摆动次数9或9的倍数。

(二)白虎摇头

在穴位深层左右摇动针身以行气的复式手法。

1.原文:“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提插)进圆(捻转),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对白虎摇头法中的退方进圆,古今医家认识不一,造成操作方法的不一。本教材采用的是郑魁山先生的白虎摇头操作法。梁繁荣教授的《中国民间奇特针法》中将“方”释为提插,“圆”释为捻转。此外,明代医家多配合按压关闭法,有利于经气传导。

2.操作

①常用白虎摇头法:直刺进针至深层,得气后捻转提插,并将针快速左右摇动,边摇边提针;同时,用手按压远病所端,促使气至病所。

②郑魁山白虎摇头法:进针至深层,得气后退针,随病人呼吸摇动针体,左转一呼一摇,呈半圆形,由右下方摇进至左上方(进圆);右转一吸一摇,呈半方形,由左上方摇退至右下方(退方)。

3.应用

本法行气泻实,化痰降火。治疗实证、热证。如癫狂,取内关、丰隆,施白虎摇头法。

本法必须在深层得气后施术,摇动针身时用力均匀自然。

               同                 异

均有摇摆动作

青龙摆尾                在浅层摆动,针身倾斜,不按压辅助。

白虎摇头                在深层摇动,针身直立,可按压辅助。

(三)苍龟探穴法

以搜法和徐疾补法相结合的复式手法。

1.原文:“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2.操作

①新世纪教材苍龟探穴法:

直刺进针得气后,从深层一次退至浅层皮下,按上、下、左、右顺序斜刺进针,向每一方向针刺时都必须分浅、中、深三层缓慢搜寻针感,依上法反复行针,以获取最佳刺激量。

②六版教材苍龟探穴法:

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逐层加深,从不同方向寻找最佳针感。

3.应用

行气止痛,通经活络,益气补虚。可用于痛症、瘫痪以及经气不足而针感迟钝者。如梨状肌结合症,可在局部施术;中风偏瘫,可在肩髎、环跳等穴施术。

本法宜在肌肉丰厚处操作

(四)赤凤迎源法

以飞法为特征的复式手法。因操作时犹如凤凰展翅飞旋之状,故又名凤凰展翅法。

1.原文

“赤风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人部),上下左右(提插捻转),四周飞旋。”

2.操作

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上提至浅层,摇针候气;再插入中层,然后捻转提插,一捻一放,促使针感扩散传导(图5-10)。

3.应用

行气通经。用于痛、痹、痿、瘫。如肩周炎,取健侧条口穴或上巨虚,施赤凤迎源法,并配合患部运动(互动针法)。

本法必须在肌肉丰厚处操作,浅中深三层都必须得气,重在中层施术,四周飞旋时动作要自然协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复式针刺补泻手法  补泻  补泻词条  针刺  针刺词条  复式  复式词条  手法  手法词条  复式针刺补泻手法词条  
经穴

 「针灸」针灸里的补泻手法

针灸治病最讲究补泻,是针术里极为重要的环节,有人说:“扎针不灵,补泻不明”,这是有道理的。我们直强调针灸和用药一样要辩证论治,针术也是和用药一样,要有战术,要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