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一个有素养的人,是不随意评价别人的

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

  01  

英国有一对小夫妻,没什么钱。

结婚前,男人打算送个戒指给女人,于是跑进一家珠宝店。

据说这家店的价格很低,130美元就可以订一个戒指。

130美元的戒指当然是买不到克拉钻的,但只要是男人买的戒指,无论是什么材质的,女人都觉得很幸福。

结果,当女人在店里试戴戒指的时候,店员对她说,“简直不敢相信有男人会用这么便宜的戒指来结婚,太悲哀了。”

后来,这段经历被放到了网上。

那个女人说,结婚并不一定需要上万的钻戒和兴师动众的仪式。

最后,女人嫁给了那个男人。而珠宝店也道了歉。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前阵子被绯闻缠身的许晴。

许晴因为电影《邪不压正》的上映,和彭于晏传出了绯闻。

于是便有好事者跑去她的微博下评论,评论大致围绕两个点:

“年近五十不婚不育,这是人生的一种失败。”

“老女人还到处勾搭小鲜肉,这是作风不正。”

首先,不论绯闻真假,这种把自己的世界观强加给别人的随意评价,实在不高明。

结婚生子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有人渴望家庭生活有人不渴望。

我们在祝福婚姻美满人士的同时,也应该对选择自由的女人们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再者,就算绯闻是真,男未婚女未嫁,两人结合有何不妥?有谁规定老女人只能嫁给老男人?

这种随意抒发的贬损和戾气,最终只会暴露一个人的狭隘与善妒。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讲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戴着5克拉的钻石结婚,别人也可以选择不戴克拉钻,却享受着虽不豪华却很甜蜜的婚礼。

你眼中定义的幸福,在别人看来未必如此。

你眼中的不幸,在别人眼里有可能是莫大的幸福。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再把所有的结果理所当然地用自己的过程来解释,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02  

曾经在前公司做翻译的时候,我们部门有一位30好几还未婚的姐姐,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林姐。

有同事曾经好心给她介绍对象,她都婉言拒绝了。

虽然大家表面上没有多问,却免不了私下议论,觉得她不但辜负了介绍人的一番好意,也误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

后来,在一次聚会上,大家喝了点酒,开始掏心掏肺地聊了起来。

林姐大概也喝多了,借着酒劲说了好多自己过去的经历。

她告诉我们,她的父亲年轻时是一位木工,有时运气不好,一连几个月都接不到活干,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常常拿打骂她和母亲来出气。

但隐忍的母亲却独自承受着委屈,在这近乎恐怖的家庭氛围中,一路保护着林姐,把她培养成人。

虽然后来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但父亲的暴力行为对林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我也觉得结婚生子的人生很圆满,老了病了有人照顾,但只要一想到结婚,脑子里就会浮现父亲打母亲的样子……”

“其实我曾经有过一段短暂失败的婚姻,也曾试图通过婚姻来解救自己,但却发现,我竟然把我妈在婚姻里所受的委屈全部报复在自己的婚姻里,结果可想而知。”

听到这里,大家才突然明白林姐一直不婚的原因。

心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一句“总能遇到合适的”就能解决的。

从此,大家都保持着一种默契,不再提及此事。

不理解,是因为没有身处别人的地狱。

既然不理解,就充分尊重别人的生活。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段话: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非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同样,不评价别人的生活,也是一种高贵的素养。

  03  

庄子的《德充符》里,有一种人——长得丑,身体又有残疾,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但大家就是喜欢他,每个人都能从他那里找到快乐,并且被他深深吸引。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种本事——不评价

他不仅在嘴上不评人,还能做到心里也不评人,所以和这种人相处起来特别轻松愉快。

那么,不评价的沟通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除了肆意的贬损,随意赞美也属于评价的一种。

有关儿童教养的研究发现,“赞美”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

有研究者让受试的儿童解数学题。

解完一组简单的题目后,他们对一些孩子赞美他们的智力,夸奖说:“哇,你太聪明了!”而对另一些孩子指出他们的努力:“你刚才很用功。”

接着,研究者再让孩子们做一组更难的题目。

结果发现,那些因为聪明而受到赞美的会更担心失败,并倾向于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遇到困难更难坚持,易焦躁,甚至表现出自尊水平的下降。

而另一些因为努力被赞美的孩子,则更愿意尝试新的挑战。

可见,虽然赞美有时让人舒服,但它仍然是一种评价,随意的赞美容易把人捧得很高,而接受赞美的人往往害怕自己配不上这种赞美,而为此平添不少压力。

出于压力,人们会更愿意重复相同的工作——既然我这样做了就是好的,为什么还要冒险去尝试更多的可能呢?

因此,不评价的沟通,就是不肆意贬损,也不随意赞美,仅仅描述经验本身。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在他的书中提到,不评价的交流方式,只关注具体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进行抽象的判断、定义以及对人的褒贬。

比如,一个不评价的老师,遇到不做作业的学生时,会这样问:“你最近常常不做作业,发生了什么呢?”

而一个关注评价的老师则会问:“你最近怎么老不做作业?”

前者是在关心一件事的发展,而后者就变成了训诫。

一对比就知道,使用哪一种表达方式,更接近事实的真相,沟通效率更高。

传媒人梁冬说,让你不爽的事情,其实是你内在的“囿于物”, 是你早已成型的愤怒,早已成型的心智模式的投射。

比如,你总认为你的孩子让你不爽,因为他特别不听话,每次劝他,他都不听,完全无视你的存在。

当你仔细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一番,你就会发现,孩子之所以不听你的话,其实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听过他说的话。

你之所以忽略他,本质上是因为你从一开始就忽视他的感受。

所以你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投射着你和他的关系。

俗话说,闲谈莫论是非,静坐常思己过。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多检视自己,少评价他人,用心感受差异,静心沉淀自己。

如果你尝试一段时间不做任何评价,也不被他人的评价所影响,就会达到一种与自己和谐,与所有人和谐的状态。

何乐而不为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素养  素养词条  随意  随意词条  别人  别人词条  评价  评价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