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疾病--人格阴影的身体表达

名词解释:阴影和人格面具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概念。

阴影:狭义来讲是人格面具的对立面,广义来讲是指,个人无意识或者个人无意识里面被意识所排斥的内容。

人格面具:是指经过自我选择,表现在外,愿意被外界看到的人格特质的部分。

这几天读了一本书叫《疾病的希望》,书里有几点关于疾病症状的理念,给到我很多启发,在这里想分享给大家。

书的开篇写着“疾病是人的本质,它是唯一的目标,它使我们变得完整。当我们重新学习症状的语言,听它说话,就能了解我们缺乏什么,进而转化疾病,迈向疗愈的道路”

首先作者把疾病的成因从身体层面拉到更高的一个维度。从世界乃至宇宙的存在状态和运行的规律来观察。这里说的存在状态是指,超越二元对立的合一性,比如白天和黑夜,吸气和呼气,看似是对立实则是相生相成的统一体。

以这点为基础,作者认为疾病并不是身体出了某些问题,而是不能被意识捕获的一些无意识的部分在身体上的表达,也就是人格阴影部分的表达。

只要我们通过疾病的提示进行反思,或者觉察,看到了被我们排斥的部分,并整合进意识里,那我们就会变得完整,就会完成自我疗愈。

我们知道,当身体没有病痛的时候,我们是想不到去关注身体的,比如只有腿疼的时候,你才开始注意到腿的存在,不然我们只是无意识的在使用它,所以疾病对我们的一个帮助是,当疾病发生时,注意力可以回归自身,这时我们就有了找到真相的机会。觉察那些不被自己允许的情绪,以及没被觉察的情感冲突。

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对现代正统的医学的治疗理念发出了挑战。他认为,现代医学以消除症状为治疗目标的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消除症状,而是去觉察症状要告诉我们的信息。而现代医学以消除症状为治疗目标的做法,不能解决根本,只能“摁下葫芦又起瓢。”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很多种疾病的身心发生机制。

比如高血压,这里所说的,更偏向于年轻人的高血压。高血压代表攻击性受到压抑,所有敌意都卡在意念里。能量无法通过行动而释放,而当事人会把这种状态称为“自制”,攻击的冲动会增加压力。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会觉得心跳加快,血液沸腾。而自制则会使血管收缩控制压力。于是血液的压力和血管的反压共同造成高血压。

这是关于不能以任何形式表达的攻击性,转为为高血压的内在机制。还有就是冲突的部分,内在冲突会造成压力升高,只要说出来,压力就会减小。但我们知道清楚地表达冲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的冲突表达出来会让我们感到难堪,所以有的个体只能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屏蔽冲突。最常见的是男性通过把注意力投入工作中,来回避面对内在的冲突。我们内在的冲突长期不能够被看到,被解决,慢慢的就形成了高血压的症状,

当然高血压只是内在冲突的一种表现方式,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比如书中谈到的支气管哮喘。

先来看看传统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描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窒息的发作,特征是在呼吸时会有哮鸣。患者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会收缩,这是平滑肌痉挛、呼吸道发言,以及黏膜因过敏而肿胀和分泌过多所造成的”。

哮喘患者会体验到致命的窒息感:病人会努力吸气,喘不过气来,吐气时会有脖子被掐住的感觉。

我们从象征的层面用类比的方法,来试图理解一下这部分(可能对于左脑占优势的个体,理解这部分会比较困难)。

吸气象征着拿取,呼气象征着给予。哮喘病人会努力的吸气而喘不过气来,他们吸气之深,以至于肺脏过度膨胀之后,在呼气时产生痉挛。

换句话说,他们尽可能的多拿,直到完全满溢,可是在必须给予时却无法给出。书上说的是不愿意给予,但我的理解是因为太满,堵住了出口而无法给出。无论如何理解,总之我们清楚的看到平衡受到了干扰:给予和拿取这两极必须一致,才能形成一种节奏。改变的法则需要内在的平衡,任何不平衡都会破坏流动。

哮喘病人试图抓住每件事情不放,于是因为无法给出自己用过的东西而毒害自己,这种取而不给的情形就会导致窒息的感觉。

在这里作者的观点是,不论我们想拥有的是什么,金钱、名誉、知识、智慧,给予和拿取的都必须平衡,才不会被得到的东西闷死。

时间有限,这里只列举了两种疾病的象征性含义。目的只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大家分享,我们谁都不肯定,自己的想法就是真理,我想,关于人、疾病、世界乃至宇宙,我们都像盲人摸象一样,或许我们都是对的,但又都不是全对,只是真相的一部分而已。

当然这本书里有几点,在我的认知体系里,还暂时不能够认同。比如在每一种疾病的最后,作者都会列出几个问题,以哮喘病人为例,作者觉得哮喘病人需要回答几个问题:

1、在哪方面我只想拿取、不想给予?

2、我能有意识的承认自己有攻击性吗?我有什么机会来表现攻击性呢?

3、我怎么适应支配与“渺小”间的冲突呢?

作者认为只要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反思这些问题,并得到答案,疾病就可以痊愈。在我的观点里,对这几个问题本身没有异议,但问题是我们并不能够,通过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就能有所领悟。

因为冲突只能以疾病来表达,就表示这部分被压抑的非常深,我们是无法在意识层面体验到的,这需要借助心理分析,在分析情境中,才可能被看到。

  所以在我看来心理分析是我们达到疗愈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我不能够认同的第二点是,即使我们通过心理分析,可以使得自己更加趋于完整,但身体疾病还是不可避免的会与我们共存,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意识就会有无意识,有阳光就会有阴影。

只能说我们又找到一个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完整,更健康的方法,一个新的希望,但这条路本身也不是平坦大道,不能一蹴而就。

这本书里也批评了现代人二元对立的思想,觉得这是错误的。或许可能是错误的,但我认为这是人类意识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得先有二元对立,先要去分辨,分化,才能够再把这些以前混沌不清的部分经过重新认识,进而整合进意识里。

所以盘古开天地,让原本混沌不清的世界,分成天地,然后有了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这是我们人类的意识之光的初始,我们的发展并不是要去不明所以的“合一”,而是意识之光照进黑暗之后“明了的合一”。

作者简介:

董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506人

入驻年限

3.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疾病人格阴影的身体表达  人格  人格词条  阴影  阴影词条  表达  表达词条  身体  身体词条  疾病  疾病词条  
科普社会心理

 我的极简主义:少即是多

从半年前受到《断舍离》和《极简主义》这两本书的影响,我意识到自己拥有更少的物品会使自己变得开心起来。所谓断舍离和极简主义实质是做减法的生活的理念,断舍离起初关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