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假装同意他人的观点;

经常道歉;

很难拒绝他人的要求;

尽力避免所有冲突

......

如果你有这些表现,很可能就有“讨好型人格”的嫌疑。最近,心理学领域最热的一个词汇,可能就要数“讨好型人格”了。

  01  

发现自己有讨好型人格,是在两年前。上学的时候,我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乖乖女。进入职场,我是上司眼里的好员工(听话),同事嘴里的老好人,不会被人讨厌。

但我活成了什么样子呢?畏畏缩缩,个性模糊,没有生气,还挺憋屈。当我放开手脚做真正的自己时,我觉得自己是舒展开的,身上的能量是流动的,生活也是热气腾腾的。原来我也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心理学上认为,讨好别人往往有两重含义:一是功利性的,通过主动讨好别人而达到自己某种目的;二是防御性的,通过讨好别人而达成情感联盟,避免树立攻击对象,为自己取得宽松的人际环境。所以,讨好别人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更多的人其实是属于第二种。看过《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们之所以讨好别人,其实是因为太害怕被人讨厌。

没有人希望被人讨厌,但没有人能让所有人喜欢。比受人喜欢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让自己过得更好。

台湾作家陈文茜曾说过:“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为自己而活,要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

  02  

为什么我们害怕被人讨厌?

因为我们害怕不被认可,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我们都认为,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点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通过讨好或满足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好态度、好评价,自己就会感觉被重视,很有成就感。通过别人的认可,我们能够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有价值感和存在感。

得到别人的认可的确很让人高兴。但是否真的需要被人认可?未必。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公司的垃圾桶满了你主动去倒掉,但是周围的人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没人说一句感谢或表扬的话。那么,你以后还会继续做吗?

很多人的回答是也许以后不会继续做了吧。对认可的欲求,其危险就在这里。你究竟是为了追求认可而做,还是自己想做?

得不到认可就非常痛苦,得不到认可就没有自信,这样的人格也称不上健全。

实际上,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的确,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都想不讨人嫌。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03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因为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曾说过:“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仔细想想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哪些困扰?是不是都离不开他人的因素?

给老板做汇报,老板对你的工作不满意,走出会议室的时候你心情低落;

和客户开会,莫名其妙被臭骂了一顿,出门的心情很不爽;

女朋友想去逛街,你想看电影,大家都不想退让,女朋友生气,你也郁闷……

我们的绝大部分的苦恼正是源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老板的、父母的、配偶的、同事的、老师的、朋友的 ……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有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04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要获得自由,你不得不付出这些代价: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有人可能会说,道理都懂,但我还是没有勇气。

有价值就有勇气。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所以你生来就有这勇气。

人只有在能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而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主观上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但所谓讨好,实际上是通过贬低自己的价值,来抬高别人的价值。我们要摒弃“牺牲自己,讨好他人”获得价值感的病态模式,从自身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感。唯有在我们发现自己价值的时候,才具备了让自己真正自主和自由的勇气。

存在即是价值。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自己和他人。不要用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不是吗?哪个人的存在对家人不是一种价值呢?

此外,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平等关系、多鼓励别人,都能够带给我对别人有用的实际感受,继而增加勇气。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里说的那样: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想要自由地生活。

  05  

做真正的自己,让自己过得更好,并不是让你任性自私,旁若无人地任意横行,而是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前文说“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时也不可以发怒,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事实可能相反,很多人都会“双标”,所以各种问题和争吵就出现了。

朋友赖赖和母亲关系紧张,放假也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母亲整日逼她相亲找男朋友,她不想将就,而母亲总会横加指责,甚至对她进行各种贬低。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好”之类的话,但是,父母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支配欲。

如果父母能明白婚姻是儿女自己的课题,不但自己会少很多烦恼,家庭矛盾也会少很多。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有句话说得好,“你对我的注解,并不能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便永远能在别人的误读里,活出自己的气象万千。

人的一生,最终都是需要自己支持自己活下去,都是需要千山万水地找到自己,都是需要按自己的方式走到渴望的光景。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急流勇退,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愿我们都不失去这自由的勇气。

作者:厦九九

来源:简书

附:你属于“讨好型人格”吗?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讨好型人格”的特征有不同的表述。如果你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属于“讨好型人格”,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更为综合的测试来对照自己:

1. 假装同意他人的观点。

2. 感觉为他人的情绪状态负有责任。

3. 经常道歉。

4. 经常对自己的日程安排有很重的负担感。

5. 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

6. 在别人对你感到生气时,你感到难以忍受,并往往会选择让步。

7. 会因担心让别人不舒服而选择随大流,甚至会为了取悦别人而故意丑化自己。

8. 定期需要获得他人或周围环境的赞美,以此才能确认自我价值。

9. 一般情况下,你尽力避免所有冲突。

10. 难以承认自己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习惯性隐藏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你可以根据这个小测试,大致判定自己是否属于“讨好型人格”,以及“讨好型人格”的程度。对照这些测试维度,我们可以发现,“讨好型人格”的核心特质,即是过度关注他人(或周遭环境的需求),而忽视自己的感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讨好  讨好词条  克服  克服词条  人格  人格词条  勇气  勇气词条  讨厌  讨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