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交出优秀答卷后,新一轮“蓝天保卫战”怎么打?

  阅读提示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巩固治理成果,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新一轮“蓝天保卫战”三大战役已谋定方案。

 

  近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2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发布了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2: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7.5%。

 

  “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这是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报告,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同时,168个重点城市的6项标准污染物也首次实现整体年评价浓度全部达标。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点地区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白云逐渐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如何巩固治理成果、总结经验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如何打好新一轮“蓝天保卫战”等,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大气中国2022: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特别篇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报告横向对比了全球20个国家在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领域的进展与成绩,结果显示,中国在过去10年间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多项排放控制标准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成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7年内减少的空气污染与美国30年内减少的一样多。”日前,芝加哥大学发布的研究成果,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对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的突出贡献。

 

  “这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项目总监万薇表示,进入“十四五”,我国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源头治理,减少重点领域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在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政策力度大,协同控制成效初显。

 

  进入供暖季以来,北京市民发现,蓝天白云依旧常伴。去年,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8天,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78.9%,“北京蓝”成为常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北京奇迹”。

 

  2021年,北京的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下降了近2/3。北京的重污染天数也从2013年的58天,降到了去年的8天。今年截至9月,重污染天气只有两天。

 

  北京的变化是中国空气质量变化的一个缩影。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空气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近10年来,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也超过一半,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了51%。

 

  十年“蓝天保卫战”,四个“主战场”

 

  2012年被认为是这一切变化的起点。当年,原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随后,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开启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黄金十年”。

 

  回顾10年来这场“蓝天保卫战”,3个结构调整和重点地区防治是其中重要的“战场”。

 

  在结构调整方面,我国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以钢铁行业为例,2013年至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增加27%,而企业数量减少20%,平均规模提升56%。

 

  同时,我国持续推动能源结构调整。202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较2013年增长26%,而煤炭消费量基本持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7.4%降至56%。清洁能源占比上升到25.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稳居世界第一。

 

  此外,运输结构调整也在持续进行。近年来,我国连续实施重型车国四至国六排放标准,新生产重型车污染物排放水平下降9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淘汰老旧及高排放机动车超过3000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

 

  在重点地区防治方面,我国圆满完成“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经过3年的努力,在成因机理、影响评估、精准治理等方面实现了一批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基本弄清了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组织专家团队深入“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开展“一市一策”技术帮扶。

 

  新一轮“蓝天保卫战”聚焦三大战役

 

  在空气质量快速提升的同时,经济持续保持增长。与2013年相比,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4%,汽车保有量增加132%,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改善实现了“双赢”。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目前中国正全面迈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征程,任重而道远。“伴随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会持续上升。而中国承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继续书写中国传奇。”

 

  空气污染治理向深水区前行,新一轮“蓝天保卫战”怎么打?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部署下阶段“蓝天保卫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其中,《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聚焦细颗粒物(PM2.5)污染,提出针对性攻坚措施,同时强化区域协作机制,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方案设定了明确的治理目标——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表示,过去10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效益是治理成本的1.5倍,意味着我们过去做出了值得的选择。未来,中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依然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轮  一轮词条  保卫战  保卫战词条  答卷  答卷词条  交出  交出词条  蓝天  蓝天词条  
环保

 北京提出“以水控人”

 南水北调京石段第三次输水进京  7月21日上午8时,随着河北省黄壁庄水库闸门的徐徐提起,清澈的水流奔向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总干渠,预计将于7月28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