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越过敌人层层封锁:1942年刘少奇山东之行

  

  1941年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时的刘少奇同志。

  1941年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中央决定你来延安一次,谅已收到电报,并希望你能参加七大”,“何时可以动身盼告”。此时,刘少奇离开延安已经两年多了,中共中央交给他的“发展华中”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可是,华中局和军部的负责人都不赞成刘少奇回延安去,认为“他不能暂离华中,否则会失掉中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仍坚持刘少奇必须回延安,只同意他可以缓期启程。

  一

  1942年3月中旬,刘少奇(化名胡服)带领华中赴延安干部100多人,在八路军115师一个团的护送下,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启程,迎着料峭的春寒,踏上了返回延安的千里征程。华中局负责干部一直送到黄河大堤,同刘少奇合影留念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遥在千里之外的毛泽东对刘少奇此行极为重视,直到3月21日还在为刘少奇途中的安全担心,并致电叮嘱:“山东尚无回电,请你直接询问,必须路上有安全保障才能启程。”但此时刘少奇已经出发3天了。

  刘少奇急于启程的原因是:毛泽东委托他在回延安途中,帮助解决山东军政领导人之间的一些分歧。早在2月初,毛泽东就把有关材料转给了刘少奇,并电告他:山东“发生争论为时已久……你经山东时请加考查予以解决”。

  3月初,中共中央书记处就山东问题再次致电刘少奇,指出:“目前山东工作处在比以前更加艰苦的阶段,不仅由于敌人残酷‘扫荡’、地区缩小与分割,主观上亦存在相当严重弱点。表现在工作不深入,政策掌握不够,特别是高级领导同志间存在互相不满与极不团结现象。”

  刘少奇是个心中只有工作的人。华中工作安排就绪,他已在考虑山东的工作。他曾向中共中央索取更多的有关山东的材料,毛泽东答复他:“请到当地调查,此间材料不足。”于是,他就提前踏上了去山东的行程。

  二

  山东地区西邻冀豫,北依平津,东濒大海,南连陇海铁路,境内山脉纵横,地势复杂,是连接华北、华中两大地区的重要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漫长的八年抗战中,山东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直接威胁着敌人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津浦铁路,是插在日本侵略者脊梁上的一把利刃。

  “因此就须估计日本战败从中国撤退时,新四军及黄河以南部队须集中到华北去,甚或整个八路新四须集中到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此点目前不须对任何人说),如此则山东实为转移的枢纽。同时又须估计那时国民党有乘机解决新四的可能,如蒋以重兵出山东切断新四北上道路,则新四甚危险,故掌握山东山东的一切部队(一一五师、山纵、杨苏纵队)造成新四向北转移的安全条件,实有预先计及之必要。……上述掌握山东任务须请你担负之。至于执行此任务,自以你在山东为便利,但如苏北比山东安全则在苏北亦可执行,或在山东一个时期再返苏北,最后再去山东,请你斟酌情形决定。在你确定行止后,中央即通知华中、山东及北方局付托你以指挥山东、华中全局的权力。”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少奇  刘少奇词条  之行  之行词条  山东  山东词条  封锁  封锁词条  越过  越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