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兵器知识30年系列访谈:庞之浩谈中国航天

  

  航天专家庞之浩

  嘉宾简介:

  庞之浩,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编审/副主编,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代通信》杂志编委,《太空探索》杂志特约记者,《航空档案》特约记者。

  内容简介

  近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编审/副主编庞之浩先生出席了“30年兵器知识,30年中国兵器”系列访谈。在访谈中,庞之浩先生介绍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国资源卫星、通讯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中国载人航天与中国探月工程等中国航天的方方面面。

  在访谈中,庞之浩先生还透露了“长征五号”、“长征六号”等无毒、无污染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是第二梯队的排头兵。庞之浩先生还特别对比了中印两国的航天技术,他认为印度在遥感卫星、通信卫星领域领先于中国,而中国的运载火箭则领先于印度产品。

  访谈实录:

  兵器知识:网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大家请来了航天专家庞之浩先生为我们解读中国航天30年的发展,庞专家,跟大家打个招呼。

  庞之浩: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讲述一下中国航天以及国外航天的最新发展情况。

  一、“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太空运行

  兵器知识:庞专家,太空是一个九霄云外之地,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绝对不是一片“世外桃源”,现在对航天的介绍都是以和平为主线,但我们都知道,和平利用绝对掩盖不了军事航天的存在。

  提起中国的航天,就不能不提到“东方红一号”,明年是“东方红一号”上天40周年,在1970年的4月24日,“东方红一号”被我们用长征火箭发送上空,而且是在晚上9:50分,当“东方红”在太空响起时,所有中国人澎湃的心情难以言表。40年过去了,您觉得“东方红一号”还在太空吗?

  庞之浩: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轨道比较高,400多公里,远地点2000多公里,所以这颗卫星目前还在运行,这是我们航天人的骄傲,虽然它已经过去40年了,但它是中国航天第一个里程碑。当时我们要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里面有一个乐音发声器,可以播出《东方红》乐音,当时大家都很兴奋。

  兵器知识:现在太空中有了我们一颗“永不消逝的卫星”。

  庞之浩:现在还在运行,因为电池的设计寿命是2周,后来实际工作是一个多月,才结束了使命,主要用于空间测验和探测任务,还是有实际用途的。

  兵器知识:也就是说它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作为里程碑,现在它可以永久留在太空里?

  庞之浩:现在它还在运行,可能过几十年后,随着轨道逐渐降低,就不会再运行了。

  兵器知识: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除了卫星技术以外还有火箭、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前段时间刚刚去世的钱学森就是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的奠基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的第一任院长)。

  庞之浩: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院长,也是一分院的第一任院长,也是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我们称他是“航天之父”,中国的两弹一星都和钱老的参与有密切联系。国外有人评论,钱老回国,使我国“两弹一星”的进程提前了20年。

  兵器知识:钱老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庞之浩:对。

  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兵器知识:说说中国的运载火箭吧。中国的运载火箭是以“长征”为名的,“东方红一号”就是通过长征火箭发射上空的,今年4月份我们又用长征2号把遥测卫星发射上去了,长征现在有四个系列,几十种型号,您能不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分类、分代,每一代的技术特征是什么?

  庞之浩:是这样的,我们开发太空资源是靠航天器,航天器主要分三类: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但这些航天器要想进入太空,必须克服地球的引力,这就需要运载器,运载器目前主要是两种: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但航天飞机由于成本太高、危险性太大,目前主要是用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到太空,我国发展运载火箭主要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就是刚才你说的四个字系列: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以后还要发展长征五号,其实还有别的系列,比如“风暴”,八十年代曾经打过一箭三星,但现在已经不使用了。

  长征系列是我国发射近地轨道小卫星的运载器,是在导弹基础上发展的,它的第一、二级原来都是用来发射导弹的运载器,原来是液体的,第三级是固定的,在1970年4月24号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于长征一号的运载力比较小,只能把三百公斤的有效载荷打到近地轨道(离里面200公里到2000公里),2000公里到20000公里到中地轨道,20000公里以上的叫高轨道。它只能打近轨道,而且只能打小卫星

  后来又发展了一种改进型的“长征ED火箭”,主要是打中间轨道,也就是太阳同步轨道的小卫星,长征一号用的比较少一些。

  “长征二号”用得比较多,也是在远程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的,只不过把运载火箭的推力加大了,刚开始是“长征二号”,后来经过改进出了“长征二号C”,“长征二号”只能把比较小的(2.1吨的有效载荷)打到近地轨道。“长征二号C”可以把3.8吨多的物体打到近地轨道。“长征二号C”是我国运载火箭的基础,很多火箭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又发展了“长征二号D”,它的运载能力稍微低一些,也是三吨多,但比“长征二号C”低一点。后来还发展了“长征二号E”(俗称“长征二号捆”),就是在“长征二号C”的基础上捆绑了四个助推器,“长征二号C”和“长征二号D”都是串联式火箭,长征二号新一级是在新一级的基础上又捆绑了四个助推器,这样运载能力就大大增加,可以达到9.5吨左右。

  后来还发展到“长征二号F”,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发射飞船用的,这中间有一个“长征二号C上面级”,曾经发射过探测一号卫星和探测二号卫星。“长征二号C上面级”又有改型,把一星发射到中间轨道。“长征二号”系列以及它的各种改型主要还是发射近地轨道的,但加了“上一级”以后就可以发射高轨道了。尤其是“长征二号C”可能发射了三十多次,成功率非常高,(达到了)百分之百,后来被国家授予“金牌火箭”。

  兵器知识:也被称为“国际上最安全的火箭”。

  庞之浩:很多火箭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研制的,这个主要是发射近地轨道卫星。后来我们又发展了“长征三号”,也就是静止轨道,也就是高轨道,赤道上空36000公里,在这个轨道上,卫星运转速度和地球运转速度是同步的,相当于定点在某一地区上空,适合连续通信用,我们的“长征三号”火箭就是为这个研制的。最早的“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了我国“东方红二号”试验卫星,后来又发射了“亚洲一号”(我国第一次商业发射),这个火箭的特点就是在“长征二号C”的基础上加了第三级,而且第三级是液氢液氧的发动机,可以两次启动,启动完滑翔一段再启动,一般是先发射到地球同步转型轨道,这个火箭发动机技术非常好,但比较复杂,必须在低温状态下,我国也算是世界前三位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

  “长征三号”发射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能力是1.5吨,在九十年代初还行,但现在的卫星都比较大,后来我们国家又研制了一些推力更大的“长征三号A”,一般人管它叫“长三甲”,改进的就是采用了新的大推力的发动机液压,增加到2.6吨,可以把2.6吨的卫星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但还不够,虽然“长三甲”用途挺广,像我国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包括嫦娥月球探测器都是用它发射的,但随着国际航天发展越来越快,我国又研制了“长三B”,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长三A”的基础上捆绑四个助推器,一下使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提高到了5.1吨,后来经过改进还可以增加到5.5吨,现在我国发射外国卫星大部分都是用这种火箭。包括菲律宾的马步海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2008年发射的委内瑞拉卫星和2009年发射的印尼“帕拉帕-D”通信卫星,都是用这个发射的,是一个性能非常优异的火箭。

  但有的用不了那么大的推力,有点浪费,但用“长征三号”又不够,后来又发展了中间型的“长征三号C”,捆绑两个助推器,这样它的运载能力就介于“长征三号A”和“长征三号B”之间,运载能力是3.8吨,我们管它叫“太空美男子”,细高,我国是在西昌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用火车运去,受到涵道直径的影响,所以只能做成帅哥型的。

  刚才我说的“长征二号”,一般都是在酒泉发射,我国的近地轨道卫星、近地轨道航天器,包括神舟,都是在酒泉发射

  还有“长征四号”,是发射到“极轨道”的,这个火箭主要是由上海研制,“长征二号”、“长征三号”主要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长征四号”主要由上海研究院研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火箭,是从“风暴”火箭演变过来的,三级火箭全都用常规燃料,四氧化二氮,最早“长征四号A”的运载能力是1.6吨,“长征四号B”是4.8吨,后来发展的“长征四号C”是3.1吨左右。现在我国形成了低、中、高系列,“长征一号”主要打小卫星、“长征二号”打近地轨道,质量比较大的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长征三号”打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长征四号”是打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

  未来是“长征五号”,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越做越大,我国就要发展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这个火箭非常先进,而且瞄准国际潮流,是短粗的,新一级用两台大推力的液氢液氧,每台推力50吨,两台并列在一起,捆绑,燃料是液氧煤油,根据需要可能捆两个、三个或四个,每台120吨的推力,攻关已经都攻下来了。

  芯二级是用长三A的发动机,也是液氢液氧,但推力比较小,是8吨,这样它的总推力(近地轨道)可以达到25吨,以后用于发射空间站、大型空间探测器、大型极地轨道卫星,都可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也由现在的5吨多一下猛增到14吨,可以满足未来的航天需求。

  兵器知识:“长征五号”是不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既可以发低轨道的,也可以发高轨道的?

  庞之浩:是,它是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

  兵器知识:也是模块化设计?

  庞之浩:对,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设计,我们讲一个系列是指“长五”,两种发动机是液氢液氧,三个模块就是:大型、中型、小型,刚才我说的是大型指标,14吨的打到地球同步轨道,前景非常美好。

  三、长二F火箭

  兵器知识:我们知道发射神舟用的是“长征二号F”,您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这类火箭,它和其他运载火箭的差异在哪里?

  庞之浩:“长征二号F”实际是在“长征二号E”基础上改进过来的,也就是我们说的“长二捆”,它最大的改进就是提高了安全性、可靠性,因为它是载人的,载人运载火箭和载货运载火箭是不同的,美国前段时间发射了“战神一”,是乘务员运载火箭,之前的“战神五”是货物运载火箭。中国发展火箭也是,要提高元器件筛选标准,提高发动机可靠性,使整体可靠性由“长征二号E”火箭的91%提高到97%,再加上增加逃逸塔等措施,可以使航天的安全性增加到99.5%,另外有一个突出特点,增加了两个系统:一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能够不断检测故障,有了故障就马上处理;二是逃逸系统,有了问题,可以使航天员更加安全。

  而且它的外形,上身多了一个类似避雷针的逃逸塔,这个非常重要,这分两个模式,一个是有塔逃逸,一个是无塔逃逸,有塔逃逸就是,当火箭从地面飞行到39公里时,可以采用逃逸塔方式,出现问题,逃逸塔带动飞船脱离火箭然后再降落。到39公里逃逸塔分离以后还有无塔逃逸,整流罩上也有发动机,在110公里高以内可以采用无塔逃逸,然后再着陆,这是非常安全的。

  兵器知识:载人航天必须安全第一。

  庞之浩:由于加了逃逸塔,它的运载能力比“长征二号捆”稍微低一点,近运载能力是8吨多。

  四、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

  兵器知识:来之前我找了一些关于运载能力的资料。

  庞之浩:这是“长征二号C”上面级,SM的,我们发射的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这是长三甲,在这个基础上捆绑了两个助推器,长三B是(捆绑了)四个助推器。这是新一代的。

  刚才你说火箭分代,我专门问了一下搞火箭的人,咱们国家的火箭目前没有分代,只是分四个系列,但我们把“长征五号”火箭称之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据《中国航天报》报道,我国还在研制“长征六号”火箭,也是无毒无污染的了。

  兵器知识: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我们希望越来越好。

  庞之浩:由于这个火箭(外形)短粗,所以要在海南发射,因为如果要运到西昌,会受到铁路隧道的直接影响,今年已经在海南建了发射基地,在海南建发射基地有很高的优越性,一是运输非常方便,我们可以把火箭通过船从天津运到海南。另外,海南这个地理位置有地缘优势,比较靠近赤道,北纬19度,西昌是北纬28度,越靠近赤道,越能借助地球的自转力,同样的火箭在西昌发射相比在海南发射,至少提高7%以上的运转能力,轨道校正也可以少消耗燃料,因为最后卫星要在赤道上空。

  俄罗斯的火箭拿到赤道附近发射,同样的火箭能提高20%的运载能力。因为海南面向大海,火箭的飞行航区和残骸落区都比较安全,不会有人。所以以后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大型空间探测器,包括极轨卫星,都会在海南发射,而且海南的发射量每年在10到12枚左右。

  有人说,第一枚“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发射的可能就是“嫦娥三号”,这要根据海南发射场的建造情况以及“嫦娥三号”的研制情况来看,“嫦娥三号”就是我们说的“月球车”。

  兵器知识:一会儿再谈这个。现在我国航天运载火箭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国外在改进现有的基础上也推出了不少新的运载火箭,比如美国的德尔塔四、宇宙神五,欧洲的阿里安五,日本的H2A……

  庞之浩:今年还发射了首枚H2B,发展很快。

  兵器知识:您认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主要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庞之浩:一是可靠性,一是安全性,三是经济性。另外有一个特点,都使用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不仅运载能力强,而且无毒无污染,现在他们的目标一般都是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吨以上,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都是20吨级以上,刚才你说的几枚火箭大部分都达到这个量级了,日本的稍微低一点,但宇宙神五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已经是25吨了,而且也是模块化,就像做香肠一样,一级、二级,甚至捆绑,都是一模一样的,可以随意组装,需要多大推力就组装多少。

  另外还有一个火箭,天顶三号海上火箭,由四个国家组成的发射中心,为什么要在海上发射呢?因为它是通过钻井平台改的,可以把海射平台设在赤道,更好利用地球自转力。

  另外,国外也注重发展小型卫星火箭,小卫星现在也很火,还发展了一种空射火箭,用飞机把火箭带大空间后再发射,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飞马座火箭”,刚开始用B-52把小火箭带在它的翅膀上飞到高空,飞机相当于它的第一级,然后再发射发射几百公里的小卫星,这种方式也比较灵活,地面发射场非常简易,只要有飞机就行了,飞到空中后想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射,这也是比较灵活的方式。总得来讲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采用简化设计,尽量减少发动机的数量,减少火箭的级数,这样可靠性更高,现在的火箭都做的短粗,以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可能一下到位,运载能力非常强。

  五、中国北斗导航定位卫星

  兵器知识:央视刚刚结束了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密战》,就是以国外窃取咱们的卫星技术作为背景展开的,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对我国的卫星技术可能会更关心北斗系统以及参加参与的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据说我们已经退出了伽利略系统,您能具体介绍一下伽利略系统的情况吗?

  庞之浩:“伽利略”是欧洲航天局搞的国际卫星,现在国际上有两大系统,美国的GPS,一个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卫星,无论民用、军用,用途都非常广,尤其是军用,现在美国如果没有它就不会打仗了,比如在伊拉克,茫茫沙漠都是靠导航定位,战斧巡航导弹也靠导航制导。但民用也非常有用,有人说它是一个下金蛋的鸡,每年的收益都是上百亿美元。欧洲看它是一块肥肉,就说不要美国我们来搞,还能解决就业的问题,所以欧洲就搞了伽利略卫星,设计上非常独特,既吸取了GPS的优点,又吸取了格洛纳斯的优点,在频率上采用码分多制,有利于地面应用,但在星座设计上又跟美国不一样,美国是24颗星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分布在三个轨道面上,它采用的是俄罗斯的方法,分布三个轨道面,而且它的卫星数量非常多,美国是24个,它是27颗卫星,星座总体是30颗卫星,每个轨道面分布十颗卫星,轨道面和轨道面加起来正好320度。总得来讲,它的定位精度比美国高。免费给大家使用的定位精度,它付费的定位精度更高,轨道面高度19100千米,轨道精度更高,覆盖面更广,使用非常方便,有人形象地说:GPS只能使司机找到你所去的街道,但伽利略能使你找到街道上停车的车库门。

  还有就是它跟GPS、格洛纳斯都兼容,用了它的接收机以后,既可以接受伽利略的,也可以接受GPS或格洛纳斯的。另外它是纯民用的,保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切断为你的服务。

  另外就是它有一定的通信(功能)。

  还有就是它采用国际融资的办法,不光欧洲航天局的几个国家出资,我们过程是第一个加入非欧盟组织的科技卫星,科技部当时和它搞合作,据说签订了2亿欧元的合同,我们参与使用权和部分拥有权,包括空间段、地面段和应用段都参与进来了,第一个项目好象是渔业方面的应用,如果它建成,渔民可以用它在海上定位、导航。具体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还在合作,我还不太清楚。

  兵器知识:有消息说退出来了。

  庞之浩:有兴趣的可以查证一下。

  兵器知识:咱们国家的北斗系统突然提高关注度了,就是因为汶川大地震,在地震中,北斗系统发生了特别大的作用。

  庞之浩:不光汶川,还有08年的冰雪灾害,也发挥了作用。

  兵器知识:那会儿还是北斗一号,现在据说已经到北斗二号系统了,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北斗系统的特点是什么,优势和不足在什么地方?

  庞之浩:北斗一号也是采用时间测距的,GPS、格洛纳斯以及伽利略都是时间测距,同时接收几颗卫星的信号,因为距离不一样,速度是一样的,可以测出它到达接收机的时间,然后通过一个方程式算出来。

  但我们的北斗是有源的,他们是无源的,他们是被动接收,我们的北斗试验卫星是发出请求的,他们是2万公里左右的中心轨道,通过卫星转到中心站,告诉你的位置。

  最大特点就是研制周期短,两颗卫星就可以了,他们要用24颗卫星,至少是18颗卫星,我们两颗卫星就可以满足,第一是满足区域性需求。第二,不仅有导航定位,还有短报文的功能,这个特点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冰雪灾害中起到特点重要作用的(功能)。GPS都不好说,我们在灾害中,所有地面通信设施都毁掉了,救援部队上去以后不仅要知道哪块(受灾)最重,还要把信息汇报给指挥部,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把信息报给总部。所以它是特别适合把导航定位和移动通信相结合的用户来使用,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又研制了北斗导航卫星,00年、03年、07年发射了北斗试验导航卫星,用两颗就可以,但我们已经先后发射了四颗,现在又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据报道,国家计划在2010年前后发射10颗北斗导航卫星,它是运行在三种轨道上的,一种还是地球静止轨道,覆盖面非常广,就是刚才说的北斗试验导航,还要运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还有一种轨道:中远轨道,就跟GPS、伽利略似的,在中间的远轨道上。最终在2020年以前要发射30颗左右的北斗导航卫星,建一个庞大的“星座”,它不仅定位精度高,而且是全球性的导航,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抗干扰能力比较强。

  兵器知识:北斗星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全球(导航需求)?

  庞之浩:不仅保障导航定位,还要保证我们的特色,也就是具有通信功能。未来北斗导航系统的接收机也是跟GPS、格洛纳斯兼容的。它卡不了我们,他们不让我们用了,我们有北斗导航,这对于国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六、中国的资源卫星和通信卫星

  兵器知识:我国资源卫星方面的情况呢?

  庞之浩:最早研制返回卫星就是有遥感功能,真正传输型的资源卫星是99年发射的,中巴一号卫星,有效载荷能装500到1000千克,第一个卫星的寿命设计是两年,后来使用了三年多,后来又发射了资源星的02星和02B星,在分辨率20米的CCD相机,到了02B,就把红外器去掉了,搞成了高分辨率,分辨率达2.3米多。

  另外我们还发展了“中国资源二号”,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高性能平台,有效载荷能力更强,能达到1.5吨,资源一号平台的寿命是2年,也可以到三年,这是四到五年,已经发射了三颗长寿命的资源卫星,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兵器知识:前段时间我去开一个军转民的会议,利用资源卫星的资料绘制了一副卫星地图,当时在会上演示时,底本上地面的房屋清晰可见……

  庞之浩:对,资源卫星的用途很大,现在地面有很多资源没有开发出来,茫茫沙漠,包括大海、森林,这要靠勘探队员南侧那就效率太低了,但如果靠资源卫星,站得高,看得远,就能够勘探资源。另外它还有救灾的功能,哪儿发大水、哪儿需要救灾,它在我们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兵器知识:如果我们的导弹需要具体配备,就有很好的资料来源。

  庞之浩:国外有很好的高分辨率的资源卫星,都是军民两用的,美国高分辨率的小型卫星,已经达到了0.4米,一般资源卫星的分辨率都是一米到两米,它可以军民两用。国外卫星过去是军转民,现在是民转兵,日本就是这样。

  兵器知识:11月28日,日本刚刚发射了一颗“光学三号”的卫星,这应该是日本军事卫星的第二代。

  庞之浩:光学成像为名。

  兵器知识:后来我查了一下日本的军事计划,发现里面有一个“宇宙基本规划”,规划从2019年到2034年一共要发34颗卫星,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庞之浩:日本在航天领域发展比较快,在亚洲排在前列,侦察卫星是在03年发射的,目前在轨能够运行的应该是五颗,但还有一颗,雷达卫星不能用了。光学卫星分两种,一种是数码成像,达到0.1米的分辨率了。第二,日本经过一代代的发展,光学成像卫星(分辨率)达到1.6米了,它的目标是在轨建立两颗光学、两颗雷达卫星,(雷达侦察卫星)分辨率虽然比卫星稍微低一点,但它可以全天制工作,如果有了这四颗卫星,对全球任何地区,每天都能关注。

  另外日本的遥感卫星也非常先进,包括它发射的先进陆地观测卫星,分辨率非常高,在汶川地震中也提供了一些图片,很多日本刚才说到的卫星都是先发展民用,开始不让它发展,后来它借着朝鲜的由头转过来。日本的天文卫星也比较发达。

  总得来讲,日本的遥感卫星、科学卫星比较发达,但它的通信卫星比我们差,刚才光介绍了我们的资源卫星,通信卫星还没有介绍,按照平台来说,通信卫星可以分代,第一代就是八十年代发射的,采用“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A”或者“东方红二号甲卫星”载荷比较小,有40千克的有效载荷,功率是280瓦,后来我们又研制了东方红三号平台,它的有效载荷能力是220千克,有效载荷功率功率是980瓦。这个平台是比较成熟的平台,东方红、鑫诺三号、天链、中兴系列通信卫星都采用这个平台,包括“嫦娥”空间探测器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的,融入了资源二号的技术,现在也在研制使用新的东方红三A、三B,有效载荷能力更强、功率更大、寿命更长的平台。

  现在我国又研制了“东方红四号”的平台,达到600公斤的有效载荷,一下提高一倍,有效载荷功率可以达到8000瓦,设计寿命也由“东方红八号”的三年、“东方红四号”的5年上升到了15年,现在运行得还挺好,采用了先进的C频段双C(音)天线,抗干扰能力非常强,未来还要研制“东方红五号”通信平台,有效载荷能力最大可以达到1.5度,以后要载荷的功率是15到25千瓦,前景非常可观。

  比较日本的通信卫星,它主要依赖于美国,所以没有发展起来,但它新出台了《宇宙基本法》,尤其是新首相上台以后,以后也要发展自己的通信卫星

  在空间探测器上日本也走得比较早,1990年它发射过“飞天号”月球探测器,基本没有成功,但它也算世界上第三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了。它在07年发射了“月女神”探测器,是继阿波罗工程之后最大的探月工程,当然,现在不算了,在当时算最大的。它是一个主探测器带两个字探测器,一个是中继子探测器,还有一个是专门测月球场地的探测器,成本也比较高,将近4亿美元左右。

  在载人航天方面,日本的“月女神”在2009年6月由于超寿命也撞了,美国、俄罗斯都是先发展系统,日本是采用与美国合作的方式参加国际空间站,搞了一个“希望日本号飞行舱”,有舱内的、有露天的,还有机械手,跟我们和跟亚洲比,各有千秋,现在它还没有导航卫星,这是它的空白,没有飞船,这也是它的空白,不过它的运载火箭还是比较先进的,亚洲这几个国家(的航天技术)各有千秋。

  兵器知识:日本总是借口他国危险发展自己的军事。

  庞之浩:货运上还是非常有特色的,虽然运载能力比欧洲的ATV小一点,达到6.5吨左右,但它的对接舱口比较大,2010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日本认为它这个将是国际空间站的主力运送系统。因为航天飞机有大货舱,几百立方米,航天飞机退役了以后,虽然欧洲的那个运载能力比它强,但舱口比它小,是7.5吨左右。

  兵器知识:这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庞之浩:但现在日本有一个问题,前些年它的卫星性能很高,但可靠性很低,经常出现故障,有人说它每个部件都不错,但系统集成能力差一些,现在它通过改进机构(合并了几个机构)、改进技术,近一两年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2009年所有的航天发射都成功了。

  兵器知识:再回到卫星技术,我们也特别关心台湾这块,台湾卫星技术从动作上来说更多采用租借、购买,您能不能谈谈台湾自己的卫星技术?它都能从哪些国家购买到哪些技术?

  庞之浩:中国台湾现在就进行了三次发射,原来叫“中华卫星”,后面改成“福卫一号”,福卫一号是99年用美国雅典娜火箭发射的,美国TRW公司研制的,是用于试验KA频段通信技术和研究水色研究的机构,台湾的人员也介入了,但主要是美国的,它相当于一颗试验卫星

  04年的时候,台湾的福卫2号卫星实际上是从欧洲阿斯特鲁姆公司购买的小型观测卫星,分辨率非常高,别看小,但分辨率非常强,黑白分辨率是两米,彩色分辨率是八米,有人认为它基本是军民两用,按照过去的标准,都可以详查了,现在标准提高,可以作为普查用了。

  还有福卫三号,主要用于气象观测,通过接收GPS信号,电离层、大气层衰减以后,由于大气层的温度、压力的不同,折射率不一样,通过测量这个来预告天气,这是一种新的方式,据说还不错。

  兵器知识:等于它是借用美国的GPS系统。

  庞之浩:搞个小星座,六个卫星,同时接收信号,再通过研究计算来预报天气,这是它购买、参与的。

  另外台湾还租用卫星,曾经租用以色列的卫星,军民两用,分辨率达到一米。另外还发展探空火箭,为以后发展运载火箭做准备。

  七、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兵器知识:中国人就是聪明。再讲讲咱们国家的载人航天技术吧,应该说载人航天技术常常进入我们的视野,神五上天以后,杨利伟在天上的一日是研究人员多少年的辛苦, 您给我们讲讲载人航天的发展吧。

  庞之浩:咱们国家的载人航天,说起来起步很早,咱们国家没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钱学森先生就提出“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在七十年代,我国曾经想研制飞船,国家也批准了,叫“曙光一号”飞船,后来由于当时的经济基础、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又赶上文化大革命,(项目)就下马了,毛主席说,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尤其“863计划”以后,我们国家就准备搞载人航天了,当时先讨论是上飞船还是上航天飞机,刚开始很多人说上航天飞机好,航天飞机先进,但经过细致、深入的研究,根据我们的国情,有所为有所不为,觉得还是上飞船。一是飞船更简单,花的钱少,周期也比较短,另外我们过程有返回式卫星的技术,我国发射了24颗返回式卫星,有23颗进入轨道,22颗回收了(1颗进入了轨道),后来在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要搞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飞船。现在看来,我们没有走弯路,美国刚开始搞三代飞船,水星号、双子星号、阿波罗号,觉得飞船是一次性使用的,不如搞航天飞机,后来在1982年以后,把人力、物力、财力都搞航天飞机了,后来经过几十年搞下来一看,航天飞机不行,一是太贵、二是不安全,所以又要回归飞船,咱们就没走弯路。原来苏联也搞过暴风雪号,欧洲搞过赫尔墨斯号,日本搞过希望号,都下马了,现在看来,党中央决策是非常英明的,根据我们的情况、技术,搞飞船合适。

  1992年搞,一直到2003年载人航天上天,前面发射了四艘无人飞船,也是国际上发射无人飞船最少的,后来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的第二个里程碑上天了。

  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研制出飞船,把人送上太空,并能够生活、工作并安全返回,通过神舟五号单人单天,神舟六号双人多天突破了这项技术。第二步要通过太空行走,因为太空行走的用处非常大,可以组装空间站、维修航天器,这项技术必须突破,08年发射的神七飞船突破了这项技术,实现了太空行走。

  下一步要突破的是交汇对接,它在未来航天中非常重要,我们造船是为了建站,建站是为了应用,真正应用要靠空间站,飞船、航天飞机都是一个交通工具,真正还得有一个大房子,空间站是一个体积很大、运行寿命很长的“航天母舰”或是“空间大厦”,但它不能够返回地面,就需要飞船把人货送上去之后进行交汇对接,这样人、货才能进去。下一步我们要通过神八、神九、神十来突破这项技术,首先要发射天空一号(音)目标发射器,后来用神八对接,神十上人跟它对接,突破这项技术,然后再研制天空二号、天空三号,做到中期驻留,长期自主飞行,做各种各样的试验,包括继续完善交汇对接技术,还有驻留技术,甚至是货运飞船。国外的载人、载货是分开的,俄罗斯刚开始是联盟号飞船,三个人只能运几百公斤的东西,货物太少了,这样他们就把里面的生命保障系统和与人有关的东西都去掉,以后这也是一个发展,货运飞船不需要上人,光运货就行了。通过天空一号、二号、三号技术突破以后,我们在2020年要解决大型空间站的问题,打入空间开发,做各种科学实验,包括建空间工厂等等。

  兵器知识:那才在太空真正立足了。

  庞之浩:建设美好的太空家园。

  八、中国的探月工程

  兵器知识:神舟系列之后我们又接触到了另外一个概念,“嫦娥”系列,“嫦娥”工程应该是探月工程,我记得探月工程有几字口诀,您给我们讲讲吧。

  庞之浩:我再补充一句,也跟“嫦娥”有点儿关系,载人除了那三步以外,现在已经开始论证载人登月了,把载人航天技术把空间站结合在一起,有专家提出了目标:在2025年到2030年之间,把人送到月球上去,科学家已经提出这方面的建议了。

  兵器知识:咱们也在月球上迈一步。

  庞之浩:以后可能在月球上建基地,开发月球资源。关于“嫦娥”工程,我们是从04年开始的,叫“绕、落、回”,“绕”就是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围着月球绕,04年到07年实施这个工程,07年把“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送入月球轨道,超额完成任务,寿命是一年,分辨率是120米。“绕”有一个好处,虽然比“落”的分辨率低一点,但它可以进行全球性、整体性的全景观测,我国“嫦娥一号”已经拍到了目前最好的全月球影像图,而且完成了其他预定任务,比如测量了月球的厚度,从而估计了氦三到底有多少,大家知道月球上有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氦三,可以用于核聚变的燃料,无毒无污染,据美国阿波罗登月的估计,至少有100万吨,这将能满足未来一万年的能源需求,是一种新能源,我国也是通过“嫦娥一号”用一种特殊的技术(微波辐射剂)来估计月亮的厚度,也估计到了氦三确实差不多有100万吨左右,另外还找到了有用元素分布的调查,分析了八种有用元素的分布含量,另外还专门探测了地月空间的环境。

  原来设计的寿命是一年,结果运行了400多天,最后还发挥“余热”,撞了一下月球的丰富海区域,为二期工程做准备,看看能否按照要求落到预定点,这次是硬着陆。我们在2010年以前还要发射“嫦娥二号”,“嫦娥一号”的成功经验我们要进行利用啊,要进行改进,轨道高度要降低,分辨率由100米提高到10米,另外在轨道寿命末期要进行软着陆,实际上是“嫦娥工程”落的前导星。

  “嫦娥三号”工程可以进行区域性探测,就地考察,月球着陆器携带月球车,在2007年到2013年实施“落”工程,发射月球车,据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介绍,月球车能待90天,行走方圆5公里吧。第三步是在2013年到2020年以前实现“取样返回器”,虽然“落”了,月球车可以取样,但不能返回,只能把信息传回来,最后我们要“回”,取出样本拿回实验室进行精准分析,看看有没有氦三,氦三的含量怎样,有没有其他矿物,包括对月球科学的研究,月球生命起源、演变等等。

  兵器知识:印度在我国“嫦娥一号”升空不久也发射了它的“月船一号”,发射完之后,“月船一号”探月项目的总设计师公开表示:我们这个项目的绕月项目比中国落后一步,但我们的登月工程要抢先中国两步。应该说,印度的意图相当明显,您能不能给我们谈谈印度登月工程以及中印(航天技术)之间的差距?

  庞之浩:我们是07年发射的,印度这个“月船一号”比较有特点,一是体积比我们小,二是成本低,造价也低,另外它是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11台里有6台是欧洲和美国提供的,造价8000万美元,我们是将近14亿人民币,我们说用造2公里地铁的钱建了38万公里的天路。日本最贵,4亿多美元。日本也是100公里高,分辨率10米,印度的达到了5米,分辨率比较高。原来它还有一个特点,说是寿命长,设计的寿命是两年,但事与愿违,我们和日本原来(设计的)都是一年,但都超额了,一年多以后在人为控制下才撞的,其实还可以运行。但印度的不到一年就OVER了,出了故障。所以印度的口气很大,但实际上我看它很难,一是它的经济基础、技术基础比较弱,主要还是依靠国外……

  兵器知识:它的“外援”好象相当丰富。

  庞之浩:准备2013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本来我国今年要发射火星探测器的,但由于咱们和俄罗斯合作,要搭乘它的火箭,结果那边出现问题了,发射火星探测器有一个周期,所以只能到2011年,但还是在印度前。

  他们2012年可能要跟俄罗斯合作发射“月船二号”,是一个着陆器,但月球车可能主要还是俄罗斯研制的,印度提供一些仪器,可能轨道器是它的。2014、2015年它要发射载人航天器,也是跟俄罗斯合作,俄罗斯在飞船技术上非常成熟,所以印度也不是完全自主。它说“载人登月”我觉得非常不可信,一是别说登月了,现在他们连人都还没有送到太空……

  兵器知识:对,他们没有载人这一块。

  庞之浩:没有发射载人飞船,不可能发射载人登月。第二,俄罗斯也没有进行过载人飞船,当年苏联跟美国竞争,运载火箭,四次发射失败,结果俄罗斯就退出了载人登月的进程,美国已经把人送上去了,所以俄罗斯自己本身还没有掌握载人登月的技术。

  现在人类探月分三大步,刚才咱们说的“绕、落、回”其实是其中第一步,这三大步叫:探、登、驻。探又分(绕、落、回),“登”,美国已经把12人送上去了,俄罗斯现在是在做下一步。探、登之后是驻,美国现在就在做下一步,在2020年建月球基地,四年时间加成,2030年登火星。

  所以我觉得印度说的非常不现实,在这个时间内恐怕成功难以实现。

  九、中国航天处于第二梯队的领先位置

  兵器知识:印度的目标是很长远的。

  庞之浩:对。印度在发展航天(技术)的过程中有它自己的特色,一是国家重视,联合国曾经说过,航天能够使第三世界国家走捷径,他们很信这个。二是他们注重应用卫星的开发,刚开始他们就发展了两种卫星,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这两种卫星非常实用,他们遥感卫星的技术比较高,发展了四类遥感卫星:印度遥感卫星一系列(主要用于陆地观测,分辨率非常高,制图卫星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0.7到1米);另外是印度遥感卫星P系列,小卫星;印度遥感卫星二号是用于探测海洋的,印度遥感卫星三号是雷达卫星。他们采用的是这种思路,而且是先民用,再军用。

  他们的通信卫星发展也比较快,刚开始是租,然后是买,再是仿,最后是自己造。印度通信卫星系列刚开始是多用途,先是从福特公司买,让福特公司设计,然后仿造。他们的通信卫星既有通信功能又有气象功能,印度卫星一是买的,二是仿造的,三是自己研制的,越来越先进,还租给其他国家。四就更厉害了,直播卫星,印度现在的直播卫星已经成功了。

  而且印度的战略是先卫星、后火箭,他们觉得卫星很有用,先做卫星,火箭用别人的,自己再做火箭,但他们的火箭技术跟咱们国家差得比较远。他们极轨卫星发射卫星的运载能力只有1.6吨,地球静止轨道运载火箭是依靠俄罗斯,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只有2吨,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5.5吨,火箭技术方面离我们有一些差距,另外他们没有导航卫星没有、也没有飞船,和我们相比,各有所长吧,印度的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发展得比较好,但其他的卫星、火箭、载人航天器都还是空白。

  兵器知识:最后您能不能对中国航天技术(做一下评价),它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请您谈一下您的看法。

  庞之浩:不同的领域所处的水平不一样,航天有两大块,一是运载器,一是航天器,航天器里又分卫星、载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所以不太一样,在空间探测领域里,“嫦娥”的总指挥就说过,“我们是二锅头”,就跟长跑似的,两个团队、三个团队、四个团队,我们是第二团队里比较领先的。

  兵器知识:所以说“二锅头”?

  庞之浩:(笑)对,我觉得这比较形象。其实咱们国家有的技术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有些处于中间位置,比如“东方红四号”就和国外先进卫星一个档次,以后“长征五号”出来后也是国际先进水平,咱们的神舟飞船起点就非常高,瞄准最先进的,三舱式的,俄罗斯联盟号系列飞船,而且有很多特点,起点高,轨道舱可以留轨利用,这是我们的特点,别人没有的。我们还搞模拟假人,这都是世界上独有的,不用上小狗、小猫,就用这些技术,但总体来讲还是处于中间偏上吧。

  兵器知识:谢谢您。今年是《兵器知识》创刊三十年,您能不能给《兵器知识》说几句话?

  庞之浩:《兵器知识》是我非常喜欢看的杂志,它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介绍了世界兵器的最新近况,现在它(创刊)30年了,而立之年,未来应该是越办越好,前景非常广阔。

  兵器知识:谢谢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词条  兵器知识  兵器知识词条  访谈  访谈词条  系列  系列词条  
导闻

 常万全

常万全,男,河南南阳人,1949年1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函授大专毕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司令部作训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