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日军袭太原周恩来沉着冷静率八路军独木桥撤退

 

  1937年11月4日,日军向太原推进着,24架轰炸机在太原上空穿梭似地俯冲扫射,丢下了一批又一批炸弹,炸得墙倒屋塌,死伤无数。在此危急关头,张震和留守人员请周恩来副主席和彭雪枫主任隐蔽在成成中学内预先构筑好的简易地下防空洞里。

  当天傍晚,沉雷似的炮声隐隐可闻,太原城内的阎锡山和省主席赵戴文得知日军一部占领阳曲后,慌忙弃城乘车逃出混乱的太原城。这时,太原城内散兵游勇趁火打劫,敌特汉奸公开活动。周副主席镇定如常地问道:"阎锡山、赵戴文走了没有?"彭雪枫?张震回答:"他们早就走了。就连第二战区长官部、太原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的官员们都撤出太原城了!"周副主席这才不慌不忙地让延安派来指导华北工作的刘少奇及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带领机关人员分批南迁临汾,他和彭雪枫?张震留下,一边处理紧急事务,一边协助傅作义维持秩序。

  11月5日,日军逼近太原城郊,傅作义下令把太原城堵死,实行分区防守。他看到日军人多势众,火力很强,自己仅有三个旅万余人的兵力,不免忧心忡忡。就在傅作义忧心如焚之时,周恩来带着卫立煌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周恩来说:"傅将军统帅三十五军捍卫国土,多次杀敌立功,使敌退避三舍,让人可敬可贺。从目前战情看,敌人强大,武器精良,晋绥军是无法与日军相比的,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来看这场反侵略战争:一是晋绥军坚守太原城是正义的,一定会得到民众的拥护;二是我们进行的这场反侵略战争是长期的?持久的?复杂的,不能只顾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悲观丧气;三是我们要争取时间,保存有生力量,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傅作义听着连连点头,说:"周先生的看法是正确的。我军要与太原城区共存亡!"临别,卫立煌给傅作义写了四个字:"相机撤退。"

  周恩来回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听彭雪枫说张震已经把办事处的汽车带出太原城,隐蔽在汾河西岸,而后张震又火速返回太原城,准备和大家一道撤退。

  11月6日夜里,日军攻打太原城的枪声响起来了,周恩来、彭雪枫、张震才带着机要警卫人员撤退。他们的汽车行至西门,发现四面城门已让晋绥军堵死了。彭雪枫让周副主席等候片刻,他和张震跑步赶到城防司令部交涉出城。他俩走进傅作义的客厅,看到这位坚守涿州三个月而驰名全国的战将皱着眉头,背着双手,正在客厅踱来踱去,思考战事。彭雪枫、张震说明来意,傅作义亲笔写了一道出城手谕交给张震。他俩离开傅作义驻地,返回周恩来身边,然后向守城的一名军官交验了傅作义的手令,那个军官带领他们从城门一侧一个很小的暗道通过。汽车不能过去,周恩来、彭雪枫、张震他们只好丢掉汽车,抬着必需的物资走出太原城。

  汾河岸边,人山人海,汾河上搭的木板桥已经被撤退的官兵损坏了,桥头堆满了车辆和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有桥中间一尺来宽的木板可以过人。张震一看此景,就对周副主席和彭雪枫说:"今晚寒风刺骨,看来涉水不能过河,只能从桥上挤过去了。"此时此刻,轰隆隆的炮声越来越近了,如果晚上过不了河,等到日军赶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大家都为周副主席的安全担忧。但周副主席还是那样沉着镇定,他当机立断,吩咐彭雪枫、张震:"你们赶快丢掉私人用品,保管好电台和文件,跟我挤过桥去!"说完,他和彭雪枫带领机要警卫人员向桥上挤去,张震带领通讯员赵大万在后面抬着发电机过桥,并检查有无掉队人员。在通过一尺来宽的独木桥时,周副主席回过头来叮咛道:"你们小心慢走,千万别掉进汾河里。"

  彭雪枫守在木板桥边,先后将机要警卫人员扶过去。他们在汾河西岸找到了隐蔽待命的汽车,然后乘车直奔汾阳。张震和赵大万过了河,发现周恩来、彭雪枫他们先走了,便搭车赶到汾阳,总算见到了周恩来他们。

  此时,日军步兵在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全力突破太原城东北阵地,如潮水般涌进城内。傅作义率部与敌血战,终因敌众我寡,晋绥军伤亡惨重。傅作义还想在城内支撑几天,立即向蒋介石呼救空中支援,蒋介石回电道:"相机撤退。"傅作义气得撕碎电报,指挥人马突出敌军重围。就此,太原完全陷入敌手。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迁到临汾后,继续宣传抗日。不久,八路军总部也迁到临汾,自此,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就与总部合并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周恩来  周恩来词条  太原  太原词条  八路军  八路军词条  独木桥  独木桥词条  日军  日军词条  
导闻

 试述岗位廉洁制度下的风险点教育

 行政机构,国家行使权力和落实政策的机关,决策职能政治之外的执行步奏,也就是施政于民的岗位管理运行能力。岗位廉政教育,风险点的教育,行政职能履行过程中可能的风险...(展开)

导闻

 长征精神:创造感动时代的辉煌

   一  每个时代,都有令这个时代感动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又总是与传奇和辉煌紧紧相连。  对于中国革命来说,这样的传奇与辉煌太多太多:南湖的红船,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