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韶山》9日登陆湖南卫视谁在耕种毛泽东祖田?

 

  记者今日获悉,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60周年华诞,湖南卫视将在9月9、10日晚21:10播出大型专题片《韶山》。该片透过一名意大利油画家特劳迪的视角,以他在新时代韶山的游历为线索,讲述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传达领袖故里韶山的新声响。

  

  美丽传说:毛泽东铜像自动旋转360度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户普通农家里。115年后,离毛泽东故居400米远的毛泽东广场平均每天要迎来15000人到访。自设计之日起,广场上的毛泽东铜像就如同伟人传奇的一生,围绕了许许多多奇异动人的故事。

  最初的铜像广场,始建于1993年,面积只有7500平方米。但随着游客流量的逐年增加,这个面积已经不能容纳人们的情感。2008年,人们开始对广场实施进一步拓改。新方案前后20次征求意见,经过了12次大修改。定案后,在随后短短的170天内,广场面积延展了整整一倍,达到102800平方米。

  与此同时,为了使新广场达到更好的参观效果,毛泽东铜像将需要进行第一次移位。而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搬移——铜像重达3.7吨,总高度达到了10.1米,要确保转向安全可靠并不容易。

  为了尽力降低工程可能给人们心理带来的不适,移位必须在夜间两个小时内完成。经过再三考量,最后,工程指挥部决定在起点和终点间设置休息平台,由两台吊车来接力,完成这次移位。

  2008年10月17日黄昏,游客散尽,夕阳即将没入韶峰背后。韶山村的百姓们这时发现,两台巨大的吊车已经在广场上就位。

  10月18日凌晨3点,移位开始。在第二次起吊的过程中,吊车刚好一调离转运平台,毛主席铜像就自动旋转了360度,好像是他要环顾一下他的家乡,这让现场的工作人员既吃惊又高兴。

  这次移位后,毛主席铜像的朝向将转为东偏北51.5度,面向故居,背靠韶峰。而铜像自动旋转360度的故事,从此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又一传说……

  父辈责任:毛泽东22亩祖田仍在耕种

  毛主席故居前有一大片稻田,是由韶山毛氏开派祖先毛太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毛泽东少年时代曾亲手耕种过这些田,总面积大约是22.3亩。

  关于这22亩土地的来历,可以在毛泽民曾经为毛泽东代填了一份履历表的“父亲”一栏中找到答案。这份履历表上写着:“毛顺生,原有祖田15亩,半栋房屋,两块柴山,但负债很多,经勤苦努力,于1915年买叔父7亩。”

  有趣的是,这22亩田却让一个老人和毛泽东结下了世代的缘分。

  老人名叫李春华,是毛泽东儿时的玩伴,还做过毛家的月工,在祖田上播撒过自己的汗水。现存的照片中,李春华头戴的草帽就是毛主席当时送的,上面还隐约能看到“一等”和“毛泽东”的印记。

  自从1921年毛泽东带领家人离家奔赴革命,这22.3亩的祖田,就按照他的嘱托,留给了韶山村里“又穷又会作田”的普通村民。此后,这方土地曾被国民党没收过,也曾在新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中被平分给韶山村的180多户人家。收获过也荒芜过的土地,见证了百年的历史变迁。

  昔日的李春华已经远去,而他的儿子李定红,如今已是韶山韶山组的组长。

  他说:“1993年以后,这里旅游经济开始活跃,大家就对种田不感兴趣了。有一次,我听到游客说,为什么毛主席家的田就荒了,这里的人好懒。我听了很不是滋味,而且,田荒了也很可惜,游客太多了影响也不好。所以,我决心要从新把这些田种起来,而且要种得很好。”

  2004年开始,李定红主动与毛泽东纪念馆签订协议,开始耕作这22.3亩的“主席祖田”。协议中要求,土地不能荒废,要保证冬天有油菜,夏天有水稻,所有的收益则全部归李定红所有。李定红决定耕种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院的专家们,每年都会为李定红带来最新的技术。祖田的亩产达到了500公斤,李定红没有按普通大米销售,而是自己设计包装,将土地出产的谷物取名为“祖田米”,分送给游客。

  如今,和着毛泽东“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诗句,李定红和他身边的禾苗,俨然已经成了故居风物的一部分。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9月9、10日晚21:10,湖南卫视大型专题片《韶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韶山  韶山词条  湖南卫视  湖南卫视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耕种  耕种词条  登陆  登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