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远征军老兵今离乡回缅甸因高龄或再无回乡可能

  

  6月10日,腾冲国殇墓园,86岁的四川老兵刘召回向65年前的战友们鞠躬。特派记者 袁小兵 摄

  

  6月9日,7名老兵齐聚昆明。晚宴上,河南老兵王之平(左)与广西老兵钟云清开心地聊起回家的故事。特派记者 袁小兵 摄

  在中国寻亲13天后,7名在缅中国远征军老兵带着家乡的礼物和激活的记忆,今日将从云南瑞丽畹町口岸——— 当年他们从这里奔赴缅甸抗日——— 回到缅甸家中。除了四川老兵刘召回明确表示想在家乡定居外,平均年龄近90岁的他们几乎再无回乡的可能。

  13天前他们在跨过畹町桥时,莫不神情肃穆,心情忐忑;回乡途中,无一不受到官员和群众英雄般迎接,鲜花、美酒、褒扬、亲情不离左右;而在告别亲人时刻,又莫不泪水满襟。

  回到四川后“他天天在笑”

  86岁还以卖鞋为生的刘召回,在外孙何观源的印象里,是个孤独沉默的老人,“他情绪很少表露出来,都闷在心里,”但回到家乡四川一个叫做陶家沟的村庄里,“他天天在笑。”这是刘召回时隔68年后首次回家,其间中断联系50多年。

  刘召回的4个堂兄弟和1个姐夫天天请他们吃饭,从不喝酒的何观源在饭桌上体会亲情,次次醉酒而归。他曾以为能坚守在路上与记者打赌“不会落泪”的誓言,但后来他几次失败。“有一次当我喊‘幺外婆’时,我想起了我自己去世多年的外婆,眼泪就出来了。我曾经以为这只是外公的家,但我现在改变这种看法了。”

  从成都到昆明的飞机上,他看到外公独自默默地啃着面包,又一次哭了。“他可能在想:回到缅甸后我又将开始我的孤独生活。”

  刘召回已下定决心定居家乡,他给在广州打工的三儿媳打电话叫她办理相关手续,并向当地官员递交申请书。他的亲人们希望他能像国内一些远征军老兵那样,每月得到政府的生活补助,如果不能,他们愿意从微薄的农田收入里挤出一些,让他在家乡安度晚年。

  他把家乡的泥土带上路

  老兵们在家乡收获颇丰,这从昨天他们携带的沉重行李可以看出。除了家乡的土特产,各地热心人士、出版社和官员也给他们送来了衣服和关于远征军历史的书籍与光碟。虽然中国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里尚难找到这段历史,但最近几年,关于远征军的读物和影视作品在增多,这给了曾一度遗失在历史之外的在缅老兵们的莫大安慰。

  河南老兵王之平给长子取名“长华”,这是家乡县城的旧名,以此督促后代勿忘故土。这次刚抵家乡,推门走进老宅子就舀起水缸里的水喝,说“这是家乡的水”。官员们送他一包泥土,说:“想家时就闻闻家里的味儿”。他抓一点点放嘴里尝了尝。昨天,他把泥土带上了路。

  老兵张浩东回到河南老家后突然用河南话说起了很多往事,一反刚回国之初时的木讷形象。他还在村子里专门请人放了一场露天电影,以兑现亲人当年的承诺。他少年时赌气离家参军后,母亲只要听到门外有算卦的竹板响,就要捧一些红薯干出来,算算儿子啥时能回来。算命先生说:“人还在”。母亲去世后,弟弟就跟村民说,啥时哥哥能回来,再难也要放一场电影给大家看。

  老兵王子安回到湖北后对亲人说,将来他的骨灰要撒入家门口的长江。他以前回家都是“偷偷摸摸,好多人不敢相认,就像作贼一样”,“只有这次才感觉自己真的是英雄。”

  广东梅州老兵林峰是7人里待在家乡时间最短的,只有3天。他没有在亲人家里吃过一次饭,自己还宴请族人10桌酒菜,临走前从裤袋里掏出一包用两层纸包裹着的1万元现金,给了堂弟。他后来在广州的宾馆里住了4天,急着想早日回到缅甸。

  65年后再回“战场”祭战友

  “36师,我是你的小兵,我今天来给你们献花了!”昨天下午,刘召回伫立在腾冲国殇墓园,对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四军第三十六师抗日阵亡将士的墓碑朗声说道。

  腾冲是中国能寻访到远征军历史遗物少有的地方,1944年,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在这里历经4个多月大小战役40余次,歼敌6000余人,光复了失陷两年多的腾冲城。

  刘召回昨天在腾冲刚下飞机,就双手拍打着胸膛孩子般高喊:“回来了!在腾冲我闷打了4个月,把日本鬼子打跑了!”在滇西反攻战这一著名战役,他曾被日军轰炸机炸起的泥土差点掩埋,弹片削去了他左膝一块肉条。他也被躲在树上的日军袭击过,战友成片倒在田野,他端着枪踩着战友们的尸体往前冲。

  65年后再回“战场”,刘召回点燃香烟,轻轻放在墓碑上,祭奠死去的战友。王之平则把烧酒洒在山坡上。众人陷入往事。但刘召回不识字,他并不知道他面对的这个三十六师墓碑,并非他所在的第十一集团军三十六师。与他一个战壕的战友,他们的亡灵可能至今还无处栖身。

  一个名叫张平玉的女士,昨天也来到国殇墓园寻找同是远征军的父亲。“他是国民党军官,1950年后在云南曲靖与家人失去联系,至今不知下落。我们一直在寻找他。”头发花白的张平玉说。她恰好遇上7名老兵,一一上前拥抱,泪流满面。

  随后,老兵们还祭拜、参观了二十集团军198师纪念碑、滇缅抗战纪念馆和云南讲武堂创始人李根源故居。本报特派记者 袁小兵

  国内有老兵也没回过家

  此次老兵们寻亲期间,社会人士共捐款4000多元,寻亲团发起人———《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说,已把这笔钱送给老兵,补贴他们在缅甸并不宽裕的生活。深圳一名高二学生则把自己的1万元成人礼金捐出,用来寻访流散在云南保山的贫苦远征军老兵,让他们在有生之前能回一次家。

  孙春龙说,在保山大约有二三十名远征军老兵与家人失去联系,他们虽无国度之隔,却有着与在缅老兵一样的经济困境,多人甚至买不起一张回家的车票。目前,他正在组织媒体和招募志愿者,找到这些老兵和他们的亲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缅甸  缅甸词条  远征军  远征军词条  离乡  离乡词条  回乡  回乡词条  老兵  老兵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