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理想高于天:追寻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

 

  长征,生命写就的奇迹。饿昏了,爬起来继续向前;一批人倒下了,剩下的又踏上征程——向着北斗星的方向,向着离日寇最近的方向前进……

  是什么激励着红军前仆后继、百折不挠?

  “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老红军都这样回答。在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心中,长征不仅是一条鲜血和生命染红的英雄路,更是一场用理想和信念丈量的精神远征。

  理想,激发起百折不挠的意志

  “那时候不觉得苦啊,”抚摸着家乡于都河畔的长征出发纪念碑,91岁的钟明老人缓缓地说,“只知道打胜仗,保卫苏维埃政权。”

  “这样的理想,使这支红色大军区别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军队。”长期从事长征研究的军事科学院教授徐占权说。

  红军,是在反“围剿”失败的危急关头踏上战略转移之路的。

  无后方作战的困境,险山恶水的阻隔,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长征之初,被迫远征的中央红军简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人在一天天减少。”96岁的老红军黄家祥回忆说,“一个月后走到湖南,我们一万多人的红8军团就已减员7000人。”

  然而,“一切为了苏维埃”的坚定信念仍在支撑着身处险地的红军将士勇往直前。空前惨烈的湘江之战,成了这一信念最真实的注脚。

  “5天5夜,我们顶住了敌人的进攻,但是伤亡很大。”当时的先头部队战士唐进新回忆,“全团伤亡过半,连团政委杨成武也负了伤。”

  湘江一战,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将士以惊人的牺牲精神,保护着中国革命的命运之舟艰难前行。

  哀兵必胜。一个半月后,党和红军在贵州遵义的一座小楼上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长征和中国革命的危局从此扭转。

  从突破乌江天险到转战乌蒙山,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从鏖战百丈关到血战独树镇,在每一道都可能置红军于死地的险隘面前,红军都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书写了战争史上的不朽传奇。

  “红军总能在逆境中绝处逢生,最根本的还是靠理想信念。”徐占权说。

  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杨成武生前对此曾作了精辟概括:“许多红军战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

  理想,凝聚成一往无前的精神

  毛泽东在总结长征胜利经验时曾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生死关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每当挑选尖刀班或突击勇士,共产党员总是率先站出来。”长征中曾担任营教导员的老红军方国安说,无论是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还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都是由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

  这一点很早就被一位外国人所注意。

  长征结束后不久,到陕北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便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了红军同强大的敌人作战而百战百胜的原因。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

  长征期间,红军牺牲的营以上干部高达430多人,师职干部有80多人,还有少数军以上干部献出了生命。

  “缺衣少食时,冻死的是军需处长,累饿而死的是炊事班的共产党员。”老红军唐进新说,平时生活中,官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高级指挥员与普通士兵一样啃树皮、嚼草根,打起仗来,干部党员却总是冲在最前面。

  “‘跟我来’与‘向前冲’,这是两支不同性质的军队发出的不同声音,也预示着成功和失败两种不同的结果。”徐占权说,长征的胜利,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一支始终高喊“跟我来”的队伍,将永远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征  长征词条  一往无前  一往无前词条  追寻  追寻词条  高于  高于词条  理想  理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