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长征之谜:陈济棠为何放红军连过两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江西瑞金武阳围渡口

  

  陈济棠

  一边“围剿”一边送子弹 当军阀心眼多 两名“富商”被抬进罗塘镇 谈借道说协议———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面对50万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当时10万红军被挤压到赣南闽西只有七个县的狭小区域。就在蒋介石准备发起最后总攻前夕,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的主力五个军团却隐蔽跳出了包围圈,向西走上了长征之路。

  放弃中央根据地是一大悲剧,但红军主力大多平安转移,毕竟还是不幸中的大幸。突围的中央红军能顺利从国民党粤军的防线上通过,关键原因又在于周恩来事先派人同广东军阀陈济棠达成了可以借道的秘密协议。

  第五次反“围剿”中曾错过联合十九路军良机

  1931年末,国民党南京政府经过连年混战,在表面上迫使各省军阀对其表示服从。实际上,那些“土皇帝”仍保持着割据状态。各派军阀对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都感到恐惧,在反共大方向上有着一致性,然而在“剿共”中却又要保存实力,甚至要利用红军削弱其他派系的力量。这又为共产党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矛盾。

  1933年秋,国民党粤系部队第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反蒋事变,表示愿意同红军联合对付南京政府。如抓住这一时机,就可以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

  但此刻的中共临时中央在“左”的思想主导下,仍将福建政府视为敌对力量,看着其遭受蒋介石进攻而坐视不救。蒋介石迅速镇压了福建事变后,在中央苏区东部也形成了强固的进攻态势。再加上蒋系中央军在北面、西面的不断推进,设在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此时,只有南面的广东军阀陈济棠部在“围剿”中表现消极。

  战场奇闻陈济棠送来3万发子弹

  号称“南天王”的陈济棠,在1927年便参加了反共政变,但为保持自己的广东地盘,又长期反蒋。蒋介石发起第五次“围剿”时,任命他为“南路总司令”。陈济棠深知这是“一石二鸟”之计,想使他与红军两败俱伤,南京当局再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陈济棠借“剿共”之名,每月向蒋介石索要60万银元的作战费,在前线却不肯积极进攻。当时国民党严密封锁,赣南闽西根据地严重缺乏食盐和医药等日用品,陈济棠却同意开展贸易往来,中央苏区便用当地所产钨砂同粤军换取急需的物资。在中央苏区的南方战线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粤军不断对天鸣枪,商旅货郎仍挑着担子在双方前沿频繁往来。

  1934年夏,毛泽东从瑞金到达会昌前线,指示应对粤军进行统战工作,宣传“枪口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随后陈济棠派高参杨幼敏将3万发子弹送给驻会昌的红军,成为交战双方一方送弹药给另一方的罕见奇事。

  9月间,陈济棠看到中央苏区形势危急,担心蒋介石“剿共”得手后大军南下广东,秘密派出一个姓李的信使到瑞金,要求与红军谈判。周恩来、朱德冲破了以往的教条束缚,认为有必要和谈。此时,临时中央已经准备突围,周恩来决定抓住这一难得机会,力争与南线粤军达成协议,为红军主力即将开始的突围开辟一条道路。于是,朱德以红军总司令的名义致信陈济棠,约定好双方秘密谈判的事宜。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征  长征词条  封锁线  封锁线词条  红军  红军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